-
公开(公告)号:CN101508504A
公开(公告)日:2009-08-19
申请号:CN200910030057.5
申请日:2009-03-2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单污泥反硝化除磷脱氮装置及方法是环境工程中的污水处理工程技术,尤其是适用于城市污水和生活污水的除磷脱氮处理,该装置由内源反硝化单元(1)、释磷单元(2)、反硝化除磷单元(3)、反硝化单元(4)、好氧单元(5)和污泥沉淀单元(6)顺序串联连接所组成;其方法是:自污泥沉淀单元(6)的回流污泥由污泥回流泵(7)提升经污泥回流管(8)进入内源反硝化单元(1),进水由进水泵(9)提升分别经释磷进水管(10)、反硝化进水管(11)进入释磷单元(2)和反硝化单元(4),好氧单元(5)末端污泥混合液由混合液回流泵(12)提升分别经反硝化除磷回流管(13)、反硝化回流管(14)进入反硝化除磷单元(3)和反硝化单元(4)。
-
公开(公告)号:CN109403447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1811301298.4
申请日:2018-11-0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道路雨水培养植物美化道路的装置,包括雨水口、雨水口下部的储水罐、预留植物根茎空间的雨水口盖板、藤蔓架和水生植物;雨水口下方为井筒,雨水口内的储水罐通过链条悬挂在雨水口盖板下方,通过在雨水口进口处设置的储水罐进水管收集雨水进入储水罐,藤蔓架和水生植物位于雨水口上方,所述的藤蔓架供植物生长攀爬,水生植物的根系穿过雨水口盖板没于雨水口盖板下方的储水罐中,利用储水罐内积存的雨水生长,形成道路局部绿化。
-
公开(公告)号:CN108435152B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1810481167.2
申请日:2018-05-1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附可生物降解污染物饱和的活性炭再生系统及方法,当颗粒活性炭对工业废水进行长时间吸附后,会达到饱和状态,利用超声波发生器和曝气设备,可以振荡出活性炭表面及内部的大多数污染物,运行一段时间后排出废液,关闭超声波发生器,接着通入清水,加入已经培养好的能够定向吸附某类污染物的微生物泥水,对残余的污染物进行降解去除,通过超声波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绝大多数的污染物得以去除,打开超声波发生器,进行最后的清洗,可以恢复颗粒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8558116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1810676396.X
申请日:2018-06-2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2F9/00 , C02F1/463 , C02F1/48 , C02F1/72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絮凝、磁絮凝及多级氧化一体化的污水处理单元、系统及方法,所述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絮凝区、曝气区和芬顿氧化反应区,上述的污水处理单元进行污水处理时,首先对污水进行电絮凝处理,将污水中大颗粒和大部分的杂质进行絮凝分离,并为后期的芬顿氧化处理提供了充足的二价铁离子,然后再进行曝气氧化去除部分COD,最后对其进行芬顿氧化反应处理和超声波氧化处理,将其中残留的难降解有机物进行进一步降解为环境可以接受的小分子物质。本发明稳定性和适应性强,可以承受更大的水质和水量变化,可直接用于可直接用于处理电镀废水、脱硫废水、印染废水、烧结废水、化工废水等重金属及有机物含量较高的工业废水,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110581A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10755032.8
申请日:2020-07-2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2F9/08 , E03B3/02 , E01C5/04 , E01C11/22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路面雨水径流的净化和调蓄系统,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该系统的进口端通过雨水管1与路面雨水收集系统相连接,雨水进入系统后,先自上而下依次流经具有光催化功能的透水砖3、砂垫层4、种植土层5、填料层6、以及承托层7,而后经穿孔花墙8水平流入活性炭吸附区9,再通过上向流进入多孔纤维棉调蓄区10,该区域通过透水墙12与外部地下水联通,以实现存储和补给功能。此外,种植土层3所栽种的植被2既能美化环境,又能截留和生物降解部分有机污染物。该系统不仅对暴雨径流起到调蓄作用,而且能解决路面雨水径流对水体的污染问题,有助于路面雨水径流的原位、分散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0195393A
公开(公告)日:2019-09-03
申请号:CN201910387584.5
申请日:2019-05-0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选择性弃流效应的透水路面组合系统,该系统包括I型透水沥青路面和初期雨水弃流井,所述的初期雨水弃流井位于所述I型透水沥青路面的两侧,并紧密连接;所述的I型透水沥青路面自上而下包括透水沥青上面层、封层、沥青下面层,基层和垫层,所述的初期雨水弃流包括雨水口/雨水箅子、带有控制阀门的弃流管、路面基层进水管、弃流井顶端溢流口、雨水出水管。该路面系统减轻暴雨时城市排水系统负担,并在补充地下水资源的;同时通过初期雨水径流弃流装置对初期雨水进行弃流,并使中后期清洁雨水返流至路面基层补充地下水资源,本发明解决了初期雨水径流通过透水铺装渗入地下,从而污染地下水资源的问题,并扩充了补充地下水资源的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2070281A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1010566933.9
申请日:2010-12-0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双层复合生物脱氮装置及方法是环境工程中的污水处理技术,该装置自上至下顺序设置为平衡水箱(3)、配水箱(4)、配水管(5)、上层填料区(6)、上层孔板(7)、通风区(8)、下层填料区(9)、下层孔板(10)、污泥区(11),进水管的下端连接提升泵,进水管的上端连接平衡水箱,出水管设置在下层填料区处,排泥管设置在污泥区处,通风孔设置在通风区处。提升泵将污水提升由进水管进入平衡水箱后跌落进入配水箱,然后污水通过配水管溅射进入上层填料区,再通过上层孔板和通风区后滴落进入下层填料区,污水通过下层孔板由出水管排出;上层填料区和下层填料区产生污泥跌落进入污泥区,空气由通风孔通过上层孔板后进入上层填料区。
-
公开(公告)号:CN111960738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10755033.2
申请日:2020-07-2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4B28/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性再生混凝土试块的制备方法,主要涉及固废资源化利用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筑垃圾经分拣、清洗、破碎和筛分等预处理后,得到再生细骨料和再生粗骨料;(2)制备二氧化钛(TiO2)纳米复合添加剂;(3)按照一定的质量百分比,将再生粗骨料、再生细骨料、水泥、水、河沙、碎石、减水剂和TiO2纳米复合添加剂混合搅拌5分钟后,得到混凝土拌合料。(4)将混凝土拌合料置于预先涂抹废机油的模具中压制成型后,拆模、养护21天,制得混凝土试块。本发明所制备的再生混凝土试块,不仅能满足力学性能,还能吸收可见光、具有光催化性能,对改善环境污染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704244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10747571.7
申请日:2020-07-2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2F3/32 , C02F3/30 , H01M8/16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水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外加碳源组合微生物燃料电池型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该系统包括配水桶与蠕动泵连通的一个反应器,所述的反应器包括由左至右依次布置的进水管、布水区、过滤沉淀区、碳源投加区、阳极区、阳极、缺氧区、阴极区、阴极、集水区和出水管;阳极和阴极通过外接导线分别与负载两端相连;阴极区内部设有曝气管与曝气泵相连接;过滤沉淀区、阳极区、缺氧区和阴极区内部填料和上部的湿地植物组成人工湿地。该系统将潜流人工湿地与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串联进碳源投加区,提高污水脱氮效果的同时实现了产电。
-
公开(公告)号:CN110172883A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910148249.X
申请日:2019-02-2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E01C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纳米Fe3O4的配碎石基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基于玄武岩集料其多孔的特性,在不影响透水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的同时,作为纳米Fe3O4的载体,也大大提高了纳米Fe3O4在透水基层中的分散性,提高了透水沥青透水基层负载Fe3O4的路面径流雨水净化效果,减少了对透水沥青路面面层性能影响,提高了透水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基于其多孔特性负载纳米Fe3O4,以负载型玄武岩集料替代部分普通集料,解决沥青路面面层负载纳米Fe3O4分散效果差、掺量少、净化效果差的问题,避免由于无机纳米Fe3O4本身的亲水憎油性影响透水沥青路面路用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