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2955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53557.5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兼具近红外高反射与红外选择性辐射特性的橙红无机颜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橙红无机颜料包含Li、Mn和Re元素,其中,所述Re元素为Ti、Zr或Hf中的任意一种。本发明避免了有毒重金属的使用,更加环保,通过Li、Mn和Re元素的协同作用,实现了高反射率、高发射率和理想色彩的统一,与单一组分的传统颜料相比,此组合具有更优异的光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418157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0872856.2
申请日:2022-07-21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C09D175/04 , C09D7/63 , C09D7/62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一种水性转光涂料,包括以下组分:水性树脂30‑40质量份,转光粉体0.1‑2质量份,光稳剂0.5‑2质量份,消泡剂0.1‑0.5质量份,成膜助剂0.1‑0.5质量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水性转光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质量份将水性树脂与转光粉体混合,放置于行星球磨机中处理后,获得水性转光涂料;按照质量份在水性转光涂料中加入光稳剂、消泡剂、成膜助剂,机械搅拌均匀后放置。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实现老旧农膜升级改造,或在不影响转光粉体稳定性和荧光强度影响前提下赋予农膜转光性能的水性转光涂料,不影响农膜现有透明性,降低粉体用量,节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260847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860200.9
申请日:2022-07-21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C09D129/14 , C09D7/61 , C09D7/63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透明隔音隔热涂料,包括以下组分:高分子树脂100质量份;隔音基元30‑70质量份;隔热填料1.61‑4.83质量份;溶剂700质量份。还提供一种透明隔音隔热涂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使用的溶剂是乙醇,毒性低,易挥发。施工工序简单、干燥速快,大幅缩短了施工周期,可采用刷涂、喷涂、浸涂等多种方法施工;解决了传统隔音材料占地面积大,不透明的缺点,并赋予了涂料更多的功能性,得到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产品。隔热填料的使用使涂料在太阳光的整个红外光区均具有优良的遮蔽能力,尤其可以使900‑1200nm波段的近红外光透过率降至10%以下;同时,还具有原料无毒、价格低等优点,有效降低建筑与车玻璃的热交换。
-
公开(公告)号:CN110389464A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910675015.0
申请日:2019-07-25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致加热变色/变形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电致加热变色/变形薄膜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基底层、电致加热层、底色层和至少两层变色层,还包括覆盖包裹上述各层的封装层,封装层上表面设有能够实现表面图案变化的变形层;其中,变色层由可逆热致变色微胶囊构成,其变色温度为35~80℃;变形层由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的热固性环氧树脂经固化并赋予图案后形成,其变形温度为40~120℃。该电致加热变色/变形薄膜的制备方法为:通过抽滤法在基底层上自下而上分别组装电致加热层、底色层、变色层和封装材料的多层结构,并在封装材料表面构筑变形层。通过电路控制电致加热层的温度,可实现该薄膜发生多重可逆颜色变化以及变色与变形同步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0387751A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910694443.8
申请日:2019-07-30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D06N3/04 , D06N3/00 , D06M11/83 , D06M101/32 , D06M101/34 , D06M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辐射自降温功能纤维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功能纤维织物是在纤维织物表面依次涂布高反射铝银层和8~14μm红外强选择性吸收辐射涂层;8~14μm红外强选择性吸收辐射涂层由活性纳米功能组合物和含氟聚合物树脂溶液组成,其中所述的活性纳米功能组合物由纳米二氧化硅、稀土硅酸盐化合物和钼酸盐化合物按照质量比1:(0.5~2):(0.5~2)混合并由硅烷偶联剂改性而成;含氟聚合物树脂溶液的固体组分质量占8~14μm红外强选择性吸收辐射涂层质量的10%~80%。本发明提供的功能纤维织物能够在太阳光照和无光照环境下发挥高效的辐射自降温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建筑物、大功率装备外层披挂或用于制造自降温帐篷、功能衣物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305466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619504.4
申请日:2019-07-10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形状记忆、自修复及可回收功能的聚氨酯/环氧树脂共混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聚氨酯/环氧树脂共混物为聚氨酯与环氧树脂的均相共混物或两者共混后与固化剂交联固化形成的两相分相共混物。其中,聚氨酯为主链上含有双硫键的线型聚氨酯材料,环氧树脂为侧基含有呋喃环的环氧树脂预聚体,固化剂含有马来酰亚胺基团。聚氨酯/环氧树脂均相共混物的制备方法为:将聚氨酯与环氧树脂预聚体溶于有机溶剂中,在60~80℃温度下搅拌共混,搅拌均匀后,在60~80℃温度下干燥,即得。本发明通过共混方法对聚氨酯材料的形状记忆与自修复及回收特性进行改善,在室温下对聚氨酯力学性能进行增强,同时在高温下又不影响聚氨酯的可回收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184826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619198.4
申请日:2019-07-10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织物用自清洁自修复涂层材料及制备织物用自清洁自修复涂层的方法,该涂层材料为硅烷改性环氧树脂预聚体与固化剂的混合溶液,其中,固化剂含有至少两个马来酰亚胺基团,硅烷改性环氧树脂预聚体与固化剂的质量比为2:1~4:1。该涂层材料不仅具备自清洁能力,而且在加热后具有自修复能力,可实现化学损伤的修复和物理磨损的修复,另外该涂层材料还可回收利用。制备织物用自清洁自修复涂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硅烷改性环氧树脂预聚体;(2)将硅烷改性环氧树脂预聚体与固化剂按比例混合,溶于有机溶剂中,得到涂层溶液;(3)将涂层溶液涂覆到织物表面,自动流平后,然后放入烘箱中固化,在织物表面得到自清洁自修复涂层。
-
公开(公告)号:CN109679142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11540335.7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K9/06 , C08K3/04 , C08K3/22 , C08K3/28 , C08K3/34 , C08K3/38 , C08K2003/222 , C08K2003/282 , C08K2003/385 , C08L6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分子用复合型导热填料的制备方法,先将至少两种导热填料按比例混合均匀,后将混合固体物置于离心管底部,再将硅烷偶联剂的水溶液置于混合粉体上部;或先将硅烷偶联剂的水溶液置于离心管底部,再将混合固体物置于水溶液上部;接着通过离心机的离心作用将二者混合均匀,最后经过烘干、球磨,即得到高分子用复合型导热填料。本发明是利用离心机的离心力快速完成硅烷偶联剂对二者的化学改性,提高填料与填料、以及填料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从而有利于导热网络的形成,提高热导率。该方法操作时间短、工艺简单、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818510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72499.5
申请日:2024-03-11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C08J7/04 , C08L23/06 , C09D175/04 , C09D133/00 , C09D5/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被动降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三层被动降温材料包括上层、中层和下层,所述上层组成为:高分子树脂涂料50‑80份、反射填料10‑50份、助剂1‑5份;中层组成为:高分子树脂涂料50‑80份、第一辐射填料10‑20份、第二辐射填料10‑20份、助剂1‑5份;下层组成为高分子中空膜。本发明得到的被动降温材料具有高太阳光发射率和宽而高的大气窗口发射率,同时利用下层中空结构赋予材料优异的隔热性能,能够在不消耗额外能量的情况下有效降低内部或下方物体温度,应用场景广范,使用便捷,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1784415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263538.5
申请日:2024-03-08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 南京亚鼎光学有限公司
IPC: C08L29/14 , C08K5/134 , C08K5/103 , C09J129/14 , C09J11/06 , C09J7/30 , C09J7/10 , C08F8/00 , C08F16/06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透明阻尼隔音胶片用树脂粒料及其制备方法,按质量份包括100份高分子树脂、0‑2份催化剂,及0‑70份有机阻尼基元与30‑50份增塑剂,或30‑70份有机阻尼基元与0‑50份增塑剂。高分子树脂为聚乙烯醇缩丁醛,有机阻尼基元为受阻酚类化合物,催化剂为氧化二丁基锡或醋酸锌,增塑剂为三甘醇或四甘醇的脂肪族二酯类。利用高分子树脂与有机阻尼基元结构的酯交换,在溶液混合反应或熔体混合过程中提高有机阻尼基元在高分子树脂中的分散性,解决相容性差、有机阻尼基元易发生二次自聚集的问题,满足胶片透明性需要。增塑剂的增塑效果及有机阻尼基元的增塑与氢键作用,协同提升胶片宽频的平均隔音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