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落煤管空气炮清堵器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28085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21056.9

    申请日:2023-03-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落煤管空气炮清堵器,包括落煤管组件、落煤组件、调节组件;落煤管组件包括第一矩形箱和第一矩形箱,固定安装在第一矩形箱内壁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端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空气炮组件,所述空气炮组件的下端两侧分别开设有两组长条转孔和通孔,所述空气炮组件的前端内部开设有矩形槽,落煤组件包括分别滑动连接在两组所述长条转孔内部的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所述第一倾斜板的上端滑动连接有支撑板;调节组件,包括搭接在矩形槽内部的L型板,所述L型板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弧形板。本发明通过空气炮将粘连在管道的煤进行排挤,防止粘连在管道上造成落煤管堵塞,进而导致卸煤效率及上仓效率降低。

    一种火电厂汽动引风机静叶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483630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042158.X

    申请日:2022-0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电厂汽动引风机静叶控制系统,涉及火电厂引风机自动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控制系统包括如下控制策略:引风机组正常运行时,炉膛负压投入自动控制系统,所述引风机投入静叶控制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根据所述炉膛负压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经PID模块计算出基础值T。本发明实现引风机稳定节能控制,采用引风机静叶自动控制有效降低风机节流损失,减少汽动引风机汽耗率,有效降低汽动引风机投运后对锅炉蒸汽消耗,提高电厂发电效率同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其次采用风机静叶自动控制,可以使引风机叶轮在汽轮机的驱动下长时间处于匀速状态,提高叶轮使用寿命,节省大量备件及人工成本,同时包含因工程抢修带来的发电损失。

    一种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管道焊缝在线蠕变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07041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765794.0

    申请日:2021-07-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管道焊缝在线蠕变监测方法,该方法配置有管道焊缝测量工装,所述管道焊缝测量工装,包括工装A、工装B、探头、弹簧加载、接入信号采集传输装置、焊缝,所述监测方法包括:将工装A、工装B分别布置在焊缝两侧,所述探头固定连接在工装B上,为了避免由于管道服役温度高达度,所述焊缝会发生热膨胀导致步骤不能进一步运行。本发明,通过这样的在线蠕变监测方法,成功实现了首次实施焊缝蠕变在线测量,测量结果与实际情况更加接近,受割管限制较少、首次将电容阻抗测量与高温金属的蠕胀测量相结合、将金属蠕变失效的三阶段机理与焊缝蠕变变形量在线检测相融合,实现金属焊缝蠕变变形的跟踪监控、预警。

    磨煤机的故障类型确定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44556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128720.X

    申请日:2024-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磨煤机的故障类型确定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磨煤机的工况关联数据,基于工况关联数据确定磨煤机的目标运行工况;确定磨煤机在目标运行工况下的多项待检测运行参数对应的实际运行数据,并基于目标运行工况分别确定与每项待检测运行参数对应的标准运行数据;针对每项待检测运行参数,基于实际运行数据与标准运行数据确定参数运行状态,其中,参数运行状态包括异常运行状态和正常运行状态;基于处于异常运行状态下的待检测运行参数的实际运行数据构建异常特征数据,基于异常特征数据确定与磨煤机对应的目标故障类型。取得了根据运行数据准确预测故障以及在故障时准确判断故障类型的有益效果。

    一种远距离集中供热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688606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210140737.8

    申请日:2022-0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距离集中供热控制系统,涉及工业自动控制领域,本发明包括构建集中供热管网控制系统,读取用汽量、压力值数据信号,将热用户侧用汽量、压力信号转换为标准模拟量信号,将标准模拟量信号送至厂内OvationDCS系统中,根据不同工况下的标准模拟量信号,进行不同控制模式间的自动切换;本发明通过热源站控制系统和用户侧控制系统间数据安全实时交互;降低了传统控制方式无法及时调整管网压力而造成的管网损耗和设备损耗,提高供热效率的同时带来了可观的安全经济效益,并采用流量和压力两种相结合的全自动控制模式,根据不同工况下的标准模拟量信号,使得三种不同控制模式间进行无扰自动切换,从而能够根据用户动态需求及时调整供热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