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钢‑木混合龙骨复合墙体及其实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60144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073169.3

    申请日:2017-02-10

    Applicant: 华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2/74 E04B2/7407 E04B2/74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钢‑木混合龙骨复合墙体及其实施方法,所述复合墙体包括经过剖分的冷弯薄壁型钢、软木板、自攻螺钉和轻质板材;所述冷弯薄壁型钢包括沿冷弯薄壁卷边槽钢腹板中和轴剖分成的两部分,组成混合龙骨中的钢龙骨,所述两部分分别放置在墙体截面高度方向上的两端;所述软木板包括两块,组成混合龙骨中的木龙骨,放置在所述冷弯薄壁型钢腹板中和轴附近;所述软木板与所述冷弯薄壁型钢采用自攻螺钉连接成整体;所述轻质板材挂在所述混合龙骨两侧冷弯薄壁型钢的翼缘上。本发明的复合墙体具有保温隔热性能好、承载能力高、重量轻、节能环保的特点,此外,当龙骨不满足建筑保温要求或力学性能要求时,更换相应部件后可继续使用,灵活度高。

    一种轻钢-木混合龙骨复合墙体及其实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60144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1710073169.3

    申请日:2017-02-10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钢‑木混合龙骨复合墙体及其实施方法,所述复合墙体包括经过剖分的冷弯薄壁型钢、软木板、自攻螺钉和轻质板材;所述冷弯薄壁型钢包括沿冷弯薄壁卷边槽钢腹板中和轴剖分成的两部分,组成混合龙骨中的钢龙骨,所述两部分分别放置在墙体截面高度方向上的两端;所述软木板包括两块,组成混合龙骨中的木龙骨,放置在所述冷弯薄壁型钢腹板中和轴附近;所述软木板与所述冷弯薄壁型钢采用自攻螺钉连接成整体;所述轻质板材挂在所述混合龙骨两侧冷弯薄壁型钢的翼缘上。本发明的复合墙体具有保温隔热性能好、承载能力高、重量轻、节能环保的特点,此外,当龙骨不满足建筑保温要求或力学性能要求时,更换相应部件后可继续使用,灵活度高。

    一种Ω型拼合龙骨式复合墙体

    公开(公告)号:CN108678222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523002.7

    申请日:2018-05-28

    Applicant: 华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2/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Ω型拼合龙骨式复合墙体,包括钢结构龙骨和外覆墙板,所述钢结构龙骨通过二个Σ型钢材拼合而成;该Σ型钢材的腹板具有向内弯折的内曲部,所述二个Σ型钢材的腹板相抵,并使二个Σ型钢材在内曲部位置相对的状态下锁接固定;所述钢结构龙骨的侧面内接于二个外覆墙板内侧,并对外覆墙板进行支撑。本发明提供了一种Ω型拼合龙骨式复合墙体,保温隔热性能好、承载能力高、轻质、高强且施工便捷。

    一种非四周受火后混凝土柱拟静力试验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67368A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710342370.7

    申请日:2017-05-16

    Applicant: 华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2 G01M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非四周受火后混凝土柱拟静力试验装置及其实现方法,该试验装置的炉体的第四面炉壁根据混凝土柱的受火方式由两块活动炉壁加上中间开口部分砌筑临时性填充墙组合而成。炉体设置在反力架的架体内,竖向荷载加载装置安装在中间横向钢梁底面用以对混凝土柱施加竖向荷载;水平拉压伺服加载装置安装在水平反力墙上,可在受火后对混凝土柱试件施加推覆荷载和低周水平反复荷载。通过该试验装置对持荷混凝土柱先进行非四周受火方式下火灾试验,熄火冷却后再进行拟静力试验,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各测点的气压、温度、位移和荷载。本发明适用于三面、相邻两面、单面等非四周受火方式下混凝土柱耐火性能和灾后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井式框架梁加强无梁楼盖连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3022193U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220458463.9

    申请日:2012-09-07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nventor: 董毓利 王玲玲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井式框架梁加强无梁楼盖连接结构,包括整体浇筑而成的无梁楼盖和混凝土柱,于该无梁楼盖与混凝土柱连接节点位置设有井式框架梁,该井式框架梁包括两条横向栓钉加强条和两条纵向栓钉加强条,该横向栓钉加强条和纵向栓钉加强条相互垂直连接,并且各横向栓钉加强条和纵向栓钉加强条均包括矩形横梁和数个栓钉,该栓钉均垂直焊接于矩形横梁的上表面。当无梁楼盖和混凝土柱整体浇注后,该井式框架梁藏于无梁楼盖内,其具有连接刚度大和抗冲切能力好的优点,且便于节点处理和施工时的模板支撑。

    一种测量单向螺栓安装过程中扭矩的工具

    公开(公告)号:CN211425738U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20183884.X

    申请日:2020-02-19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量单向螺栓安装过程中扭矩的工具,该工具包括板体,该板体开设有板体螺孔,螺杆末端穿过板体螺孔并与板体螺孔相螺接配合,该板体可沿着螺杆长度方向移动且始终压抵在膨胀套筒底端面,且该板体之朝向膨胀套筒的一面设置有若干个同心布置的刻度圆,每一刻度圆与膨胀套筒底端的其中一张开角度以及此刻对螺杆施加的扭矩值相对应。在单向螺栓将两块试验钢板进行锁紧安装的过程中,可使用无电子数显功能的电动扳手,既保证能快速安装单向螺栓,又能随时了解电动扳手施加的扭矩值,在试验钢板的拉伸试验中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种可视化高温试验装置
    2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784082U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20392908.X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视化高温试验装置,该装置包括试验机台、高温试验炉、高温引伸计,高温试验炉安装在试验机台,其包括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处于闭合状态时二者之间形成一加热腔,且,所述第一炉体或和第二炉体设有观察窗;高温引伸计安装在试验机台,其具有引伸导杆;试件两端与试验机台能装拆的装配,试件位于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之间,且当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处于闭合状态时试件位于加热腔内,引伸导杆穿过第一炉体、第二炉体或观察窗与试件相接触。工作人员可通过观察窗观察试件在被加热过程中的承载力变化、应力变化等。同时通过高温引伸计对试件的应力变化进行测量,可以知道试件在高温下到受力破坏前的变形情况。(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新型防火板材导热系数的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8224141U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20808696.4

    申请日:2018-05-23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防火板材导热系数的测量装置,包括火灾炉和置于火灾炉内的试块,试块包括:夹芯钢板、六个防火板材、至少一个第一热电偶、与第一热电偶个数相同的第二热电偶、六组锁固件,第一热电偶装接在夹芯钢板正面且其感应端靠近位于夹芯钢板正面外侧的防火板材背面,第二热电偶装接在该防火板材正面且其感应端与防火板材正面相接触,接触部位与第一热电偶感应端一一对应,六个防火板材分别贴合在夹芯钢板之六面,六组锁固件分别将六个防火板材与夹芯钢板锁固在一起。本装置只需记录整个升温条件下板材两侧温度值,通过计算式就能计算得到连续的温度-导热系数曲线,避免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测试膨胀型防火涂层与基材层间剪应力的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9606248U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822077301.0

    申请日:2018-12-11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试膨胀型防火涂层与基材层间剪应力的试验装置,包括待测组件、固定基材组件和测力组件;所述固定基材组件包括底部托板和固定板,所述待测组件放置于底部托板上,所述待测组件包括若干基材和涂层,所述测力组件包括U型固定架、弹性件、轨道和压力传感器;所述U型固定架设置于底部托板同一平面,所述轨道设置于U型固定架内,所述弹性件设置于轨道上;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水平杆,并与弹性件连接。本试验装置可以针对某一温度、并在防火涂层膨胀状态下测试其与基材的层间最大剪应力,改变以往只能在膨胀前层间剪应力的检测,进而实现对高温下涂层脱落的危险状态及位置的预估。(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