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647377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457314.9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01J23/30 , B01J35/10 , C02F1/30 , C02F1/461 , C02F1/72 , B01D53/86 , B01D53/72 , B01D53/44 , C02F101/34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化学自掺杂型WO3颗粒负载TiO2纳米管及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光催化材料领域。所述TiO2纳米管内壁和外壁上负载了WO3纳米颗粒;所述复合物中含有W5+缺陷和Ti3+缺陷及W5+缺陷和Ti3+缺陷伴随产生的氧空穴。通过采用负载WO3对TiO2纳米管进行改性,并通过对其进行电化学还原处理进一步改性,改变其缺陷容量及其对可见光的响应范围,提高其光催化以及光电催化性能。将材料应用于室内挥发性有机物的光催化降解以及抗生素溶液的光电降解,具有更高的降解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149938A
公开(公告)日:2017-09-12
申请号:CN201710266612.9
申请日:2017-04-2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01J27/24 , C02F1/30 , A61L9/18 , C02F101/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7/24 , A61L9/18 , B01J35/004 , C02F1/30 , C02F2101/345 , C02F2305/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催化材料相关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g‑碳化氮和Ag3PO4的复合光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产品。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i)烧制获得g‑氮化碳纳米颗粒;(ii)制备g‑氮化碳/Ag3PO4的纳米颗粒;(iii)制备g‑氮化碳/Ag/Ag3PO4复合光催化剂产品。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光催化剂产品。通过本发明,可获得更高可见光催化活性的Z型光催化剂,而且具备便于质量操控、无需高温工况、产品稳定性高等优点,因而尤其适用于大批量规模化生产的应用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02836715B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210307902.0
申请日:2012-08-2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见光响应型CuxO-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将钛前驱体、乙醇、丙三醇和铜盐混合,在一定温度下于高压釜中反应;用纯乙醇洗涤得到溶胶-凝胶,经干燥,煅烧,得到二价铜掺杂二氧化钛;将所得掺杂二氧化钛在碱性条件下用葡萄糖进行还原,即可得到可见光响应型CuxO-TiO2光催化剂。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光催化剂。本发明将Cu掺入TiO2晶格,赋予了TiO2高的可见光催化活性的同时能有效抑制掺杂元素的逸出,增强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并且由于一价铜的掺杂,所制备的CuxO-TiO2光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甚至是微弱光照下都有很好的杀菌作用,在杀菌消毒、空气净化和水处理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941368B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111239830.6
申请日:2021-10-2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锰氧化物复合聚苯胺材料及制备与硫化物选择性催化氧化,属于催化技术领域。本发明在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聚苯胺固体,常温下搅拌反应24小时后,高锰酸钾被聚苯胺上的还原性基团还原为锰氧化物,锰氧化物负载在聚苯胺上,将溶液离心分离、洗涤、干燥即得到锰氧化物复合聚苯胺材料。该制备方法原料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易操作;制备得到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锰氧化物复合聚苯胺后的材料对含硫废水的去除速率显著提升,并且能够选择性催化氧化硫化物到单质硫,实现资源回收利用。本发明中的锰氧化物复合聚苯胺材料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稳定性。在涵盖了大多数含硫废水的pH值的范围内都可达到较好的去除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463539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143504.X
申请日:2022-09-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络合铁脱硫剂及其应用,属于气体净化技术领域。络合铁脱硫剂包括溶于溶剂中的可溶性亚铁盐、可溶性镍盐、有机络合剂、硫化氢吸收剂、沉降剂和稳定剂。脱硫剂中铁浓度为0.02mol/L‑1.0mol/L,镍与铁摩尔比为0.01‑0.1,有机络合剂与镍和铁摩尔之和比为1.0‑3.0,沉降剂质量分数为0.1%‑2%,稳定剂摩尔浓度为有机络合剂的0.1%‑10%,pH为8.0‑9.5。本发明中的络合铁脱硫剂加快了Fe3+的再生速率,减少再生所用的时间,增强了再生过程空气中氧气的利用率。同时使用稳定剂减缓有机络合剂在脱硫剂再生过程中的降解,提高脱硫效率,减小后续药剂投加量,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0887931B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1911143547.6
申请日:2019-11-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1N31/10 , G01N21/3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催化便携式水质总有机碳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属于环境保护监测技术领域。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样模块、光催化反应模块和二氧化碳检测模块,光催化反应模块包括反应室和光催化片,光催化片能在紫外光照射下,催化水样中的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检测模块检测光催化反应模块中的生成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计算得到水样中总有机碳的含量。本发明提供的TOC检测装置,可以便携实时检测某一地点某一时段水样的TOC值。本发明与传统TOC检测仪的燃烧法不同,是利用高效光催化技术在短时间内将有机物矿化为二氧化碳进行检测,在节能环保方面具有较大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9647377B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1811457314.9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01J23/30 , B01J35/10 , C02F1/30 , C02F1/461 , C02F1/72 , B01D53/86 , B01D53/72 , B01D53/44 , C02F101/34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化学自掺杂型WO3颗粒负载TiO2纳米管及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光催化材料领域。所述TiO2纳米管内壁和外壁上负载了WO3纳米颗粒;所述复合物中含有W5+缺陷和Ti3+缺陷及W5+缺陷和Ti3+缺陷伴随产生的氧空穴。通过采用负载WO3对TiO2纳米管进行改性,并通过对其进行电化学还原处理进一步改性,改变其缺陷容量及其对可见光的响应范围,提高其光催化以及光电催化性能。将材料应用于室内挥发性有机物的光催化降解以及抗生素溶液的光电降解,具有更高的降解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796058B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910005688.5
申请日:2019-01-0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C02F1/28 , C02F1/70 , C02F101/22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染控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采用生物炭治理六价铬和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的方法。其主要修复方法是通过向六价铬和有机污染物的复合污染体系中添加特定的生物炭,控制反应pH在酸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应后便可同时去除复合污染体系中的六价铬和有机污染物。该方法所需添加剂为生物炭,其来源广泛且成本低、制备方法简单、能耗少。除此之外,该修复过程中不需要添加其他化学试剂,降低了处理成本,同时避免了化学试剂使用带来的二次污染。由此该方法在环境污染控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947376A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1317050.1
申请日:2019-12-1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催化材料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单原子贵金属锚定缺陷型WO3/TiO2纳米管、其制备和应用。通过采用电化学还原对WO3颗粒负载TiO2纳米管进行改性,并通过对其进行电化学处理进一步负载单原子贵金属,改善其电子传输能力和空穴电子对复合表现,提高其光催化性能。WO3颗粒表面氧空位稳定单原子贵金属,防止贵金属团聚使其失活,将材料应用于室内挥发性有机物的光催化降解,具有更高的降解效率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796058A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910005688.5
申请日:2019-01-0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C02F1/28 , C02F1/70 , C02F101/22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染控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采用生物炭治理六价铬和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的方法。其主要修复方法是通过向六价铬和有机污染物的复合污染体系中添加特定的生物炭,控制反应pH在酸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应后便可同时去除复合污染体系中的六价铬和有机污染物。该方法所需添加剂为生物炭,其来源广泛且成本低、制备方法简单、能耗少。除此之外,该修复过程中不需要添加其他化学试剂,降低了处理成本,同时避免了化学试剂使用带来的二次污染。由此该方法在环境污染控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