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1700410U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20180536.7
申请日:2020-02-18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 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化学储能器件安全阀,包括:在电化学储能器件的盖板上的向外突出成型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腰部设置有凹痕。本实用新型可以保证当该器件内部压力超过允许压力时而顺利打开并释放压力,从而避免因电化学储能器件爆炸而引起伤人事故。本实用新型与其他形式的安全阀相比,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作成本低,安全可靠性高,电池不良率低。
-
公开(公告)号:CN215578752U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22082854.7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H01M50/103 , H01M50/209 , H01M50/24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涉及动力电池领域的内部延阻膨胀的软包电池模组,包括上盖板1、软包电芯2、插接件4、外壳体5、弹性元件以及支撑件;软包电芯2通过支撑件连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能。多个软包电芯2之间通过串联或并联方式连接形成电池单元,多个软包电芯2和支撑件外部连接弹性元件,配合使用能有效对软包电芯2进行延阻膨胀;将电池单元、支撑件以及弹性元件放置在外壳体5内部,外壳体5顶部匹配连接上盖板1,插接件4位于外壳体5上并延伸至外壳体5内部,插接件4与软包电芯2电连接,通过插接件4对外通讯和充放电控制。本实用新型不会显著的增加质量和尺寸,使用过程中,软包电芯发生的体积变化也可以通过外部压力来抵消。
-
公开(公告)号:CN216162414U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022297060.8
申请日:2020-10-15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 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基于模块化光伏发电装置进行一体化充放电测试系统,包括:主控制器模块、继电器开关模块、可编程直流电源模块、功率分析及并网测试模块、工控机和并网式光储充发电装置;所述并网式光储充发装置与所述主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模块与所述主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可编程直流电源模块与所述主控制器模块连接;市电与所述主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功率分析及并网测试模块与所述主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工控机与所述主控制器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模拟最真实工况去进行光储充装置的可靠稳定性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216154049U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22080820.4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B64D27/24 , B60L8/00 , H02J7/35 , H01M50/267 , H01M50/249 , H01M10/613 , H01M10/617 , H01M10/62 , H01M10/6551 , H01M50/502 , H01M10/658 , H01M10/615 , H01M50/244 , H01M50/2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兼容型无人机用光储一体化电源装置及无人机,电池包支撑板设置在光伏机翼上,电池包设置在电池包支撑板上,BMS板设置在电池包上;电池包包括多个标准电池组,每个标准电池组包括电池包上盖、锂电池、加热带、热传递薄片及电池盒壳体;热传递薄片设置在电池盒壳体的周内侧壁和底部侧壁上;加热带设置在电池盒壳体的周内侧壁上,加热带位于电池盒壳体的周内侧壁和热传递薄片之间;锂电池设置在热传递薄片上;电池包上盖设置在电池盒壳体上。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可以根据不同需求,有效的将软包电芯或者圆柱电芯组装为一个标准电池组,保证在同样尺寸下,让轻量化高比能或者轻量化高安全的特点在产品中得到延续。
-
公开(公告)号:CN214380136U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022297035.X
申请日:2020-10-15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 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KA脉冲放电能力的24V应急启动电源,包括外部壳体、低温锂电模组、超级电容器模组、继电器模块以及控制面板。低温锂电模组、超级电容器模组、继电器模块以及控制面板设置于外部壳体内;超级电容器组件和低温锂电模组通过继电器模块电连接;控制面板电连接所述超级电容器组件和低温锂电模组;超级电容器模组通过设置在外部壳体上的外部接口连接外部设备。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目前市场上低电阻高倍率超级电容器,实现3000A脉冲放电能力,可以为大型车辆提供应急启动服务;采用低温型锂离子电池,即使在‑41℃环境下,也具有70%的充电能力,本实用新型结构精巧,携带便捷,应用前景广泛,可适用于军民两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444754A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2011299655.5
申请日:2020-11-18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方陈 , 解晶莹 , 时珊珊 , 刘辉 , 张宇 , 黄嘉烨 , 张开宇 , 晏莉琴 , 徐琴 , 闵凡奇 , 陆佳文 , 刘新伟 , 罗伟林 , 王婷 , 刘娜 , 朱陶庸 , 韩修远 , 吕桃林 , 罗英
IPC: G01R31/392 , G01R31/367 , G01R31/38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动态阻抗的电池健康状态估算方法、系统,基于实际应用环境和实验室应用环境的动态工况中的实时动态阻抗的特征参量的识别,在线评估锂离子电池的健康状态,能够满足复杂工况下的锂离子电池的健康状态评估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9286199B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811408455.1
申请日:2018-11-23
Applicant: 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并网式光储充系统及储能控制方法,市电模块分别与储能模块、光伏发电模块、用户侧模块相连,市电模块用于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源,光伏发电模块与市电模块用于光伏并网;储能模块包含多个梯次电池储能机构和多个新电池储能机构;用户侧模块包括充电桩机构、照明机构。本发明从并网式光储充系统入手,充分考虑并网式光储充系统中光伏发电模块和储能模块的性能发挥,根据用户侧用电量的多少,合理调整光伏发电模块的发电功率以及输电方向,充分利用储能模块的削峰填谷的功效,尽最大可能发挥储能模块的发电功率;控制策略简单有效,具有很高的工程化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9286199A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811408455.1
申请日:2018-11-23
Applicant: 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并网式光储充系统及储能控制方法,市电模块分别与储能模块、光伏发电模块、用户侧模块相连,市电模块用于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源,光伏发电模块与市电模块用于光伏并网;储能模块包含多个梯次电池储能机构和多个新电池储能机构;用户侧模块包括充电桩机构、照明机构。本发明从并网式光储充系统入手,充分考虑并网式光储充系统中光伏发电模块和储能模块的性能发挥,根据用户侧用电量的多少,合理调整光伏发电模块的发电功率以及输电方向,充分利用储能模块的削峰填谷的功效,尽最大可能发挥储能模块的发电功率;控制策略简单有效,具有很高的工程化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446480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1108843.9
申请日:2016-12-06
Applicant: 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开路电势曲线的拟合方法,该方法包含:第一步:选择双曲正切函数y=tanh(x)与指数函数y=exp(x)作为开路电势曲线拟合数学函数的基本形式;第二步:对开路电势曲线数学函数进行分步拟合过程,将每一个平台转折区段拟合为双曲正切函数的形式,将每一个电压急剧变化区段拟合为指数函数的形式;第三步:将上述双曲正切函数和指数函数求和,得到总拟合函数及其总拟合曲线,然后将总拟合曲线与目标开路电势曲线相减,得到拟合误差曲线;第四步:针对拟合误差曲线采用双曲正切和指数函数再次进行拟合,以进一步优化拟合结果,不断减小拟合误差,直到满足拟合精度要求。本发明的方法拟合的开路电势曲线的函数更精确,仿真效果更加有效。
-
公开(公告)号:CN106405436B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611008434.1
申请日:2016-11-16
Applicant: 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1R3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电极状态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包含:步骤1、建立含复合电极的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模型,简化得到如下的复合电极内部参数与外部特征关系:其中,Cap:电池测试过程中所释放的电量;Capa:电池测试区间中所释放的电量;DOD:电池测试过程中的放电深度;电池中第一活性物质、第二活性物质的平均嵌锂量;电池中第一活性物质、第二活性物质的初始嵌锂量;电池测试区间中第一活性物质、第二活性物质的嵌锂量变化范围;步骤2、测量外部特征,经参数辨识方法计算获得内部参数信息。本发明提供的分析方法,可在不破坏电池的情况下实现复合电极的内部状态检测,可用于任何组成的复合电极系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