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质素基环氧树脂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59190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780798.6

    申请日:2024-12-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木质素基环氧树脂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木质素、碱性溶液和胺类试剂混合,得到混合液;将混合液加热至60~90℃,加入甲醛进行曼尼希反应,反应时间为2.5~4h,得到木质素基环氧树脂固化剂;木质素与胺类试剂的质量比为1:0.2~0.35,木质素与甲醛的质量比为1:0.6~1.2。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且制备得到的木质素基环氧树脂固化剂与环氧树脂能在低温下快速固化且固化物性能好,具有更为广泛的适用范围。

    一种长效抗菌纤维素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53302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1150255.6

    申请日:2024-08-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纤维素改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效抗菌纤维素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纤维素材料在碱性溶液中浸润;(2)将浸润后的纤维素材料与卤代羧酸乙烯酯或卤代羧酸酸酐混合,反应得表面酯化的纤维素材料;(3)将表面酯化的纤维素材料在含有有机胺的溶液中浸渍,制得具有长效抗菌性能的纤维素材料。该方法可直接将具有抗菌特性的胺结构通过化学键连接在纤维素材料表面,从而赋予纤维素材料长效抗菌性。该反应常温下就能快速完成,操作简便,化学品消耗量少,成本低。该方法制备的抗菌纤维素材料可广泛用于纺织、医疗、食品包装等领域。

    一种纳米木质素胶体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185076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36207.X

    申请日:2024-03-22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纳米木质素胶体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木质素溶于碱性溶液,得到A液;将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倒入酸性溶液并使其分散均匀,得到B液;将A液与B液混合,使木质素析出,得到混合液;在混合液下方放置磁铁,使木质素与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沉降在底部,去除上清液,得到沉淀物;将沉淀物与水混合,在下方放置磁铁使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沉降,收集上方悬浊液,即为纳米木质素胶体粒子。本发明提供的纳米木质素胶体粒子的制备方法环保、简单高效,且其中的纳米木质素尺寸易于控制,有助于推动木质素绿色高值化应用。

    一种脱甲氧基木质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063790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042823.4

    申请日:2024-01-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脱甲氧基木质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木质素与碱性低共熔溶剂或水合碱性低共熔溶剂混合,在80~140℃反应3~12h,得到碱性产物;调节碱性产物的pH值至中性,得到中性产物;将中性产物滴到pH值为2~3的酸性溶液中,得到固液混合物;分离出固液混合物中的固体,洗涤,干燥,得到脱甲氧基木质素;其中,水合碱性低共熔溶剂包括水和碱性低共熔溶剂,碱性低共熔溶剂包括氢键供体和氢键受体。本发明提出的木质素脱甲氧基化的方法绿色环保,操作简单,高效,且木质素结构基本不发生缩合。

    加热打孔装置、包括其的热压系统、以及超轻空心纤维基材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12842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255983.X

    申请日:2021-10-27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加热打孔装置、包括其的热压系统、以及超轻空心纤维基材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加热打孔装置包括两组对称的厚度规、加热打孔管及管梁;厚度规、管梁分别与加热打孔管连接,厚度规中间设有可供加热打孔管穿过的圆孔;该方法包括:将纤维原料筛分、干燥,得到纤维基料;将纤维基料与胶黏剂均匀混合,得到基材基料;将基材基料在多层人造板生产线上铺装后进行预压、喷蒸、热压、后处理。本发明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木质纤维资源,通过加热打孔装置在热压过程中实现造孔,不仅提高热压效率,还能实现多层热压生产。所得到的超轻空心纤维基材的密度为0.1‑0.5g/cm3,可以用于制备符合国家标准的门框、木门芯板、墙体填充等领域。

    一种超强芦苇秸秆刨花板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78605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847656.7

    申请日:2021-07-27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超强芦苇秸秆刨花板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芦苇秸秆依次进行粉碎和筛分,分别得到表层秸秆碎料和芯层秸秆碎料;将芯层秸秆碎料进行筛分,得到芯层秸秆碎料筛上物;将表层秸秆碎料、芯层秸秆碎料筛上物采用表层胶黏剂、芯层胶黏剂进行施胶,得到表层秸秆混料、芯层秸秆混料;按照表层秸秆混料、芯层秸秆混料及表层秸秆混料的顺序从下到上进行铺装,得到具有下表面层、芯层及上表面层的板坯;将板坯进行热压及后处理,得到超强芦苇秸秆刨花板。本发明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芦苇秸秆资源,得到的芦苇秸秆超强刨花板力学性能及防潮性能优异,达到GB/T4897的P8级别,甲醛和TVOC释放量超低,满足TCNFPIA3002国家无醛标准。

    一种含双酮结构的木质素降解产物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69274B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010088130.0

    申请日:2020-02-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双酮结构的木质素降解产物的制备方法,是以保留醚键结构的木质素为原料,以低共熔溶剂为反应溶剂,去离子水为反相溶剂,乙酸乙酯为萃取溶剂,在反应温度为80‑120℃的条件下处理1‑6小时直接降解木质素,获得含双酮结构的木质素降解产物。该产物可应用于医药、香精香料、化学合成等行业,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本发明制备的低共熔溶剂具有价格便宜、无毒、可回收、生物相容性好、化学稳定性好、且制备过程简单等优点;该方法处理条件温和、提取工艺简单、反应易于控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及工业应用价值。

    一种低温快速固化环境友好型胶黏剂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22778B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810666675.8

    申请日:2018-06-26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低温快速固化环境友好型胶黏剂及制备方法,该胶黏剂的原料包括:苯酚、间苯二酚、尿素和甲醛,苯酚、尿素和甲醛的摩尔比为1.0:1.0‑1.3:2.9‑3.4,间苯二酚与苯酚的质量百分比为0.01‑0.1:1。该制备方法包括原料准备及苯酚‑间苯二酚‑尿素‑甲醛(PRUF)共缩聚反应步骤;本发明的PRUF四元共缩聚树脂胶黏剂比传统酚醛树脂胶黏剂固化温度低、固化时间短;具有防水性能好、超低甲醛释放,性能优异、制备工艺简单等特征。使用本发明胶黏剂制备的胶合板的胶合强度符合国家Ⅰ类板强度标准,甲醛释放量最低为0.06mg/L,远远低于国家E0级限量要求,因此,该胶黏剂适用于胶合板、刨花板及纤维板等生产,也可直接用于室内家装以及室外防水结构应用。

    复合刨花板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71380B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710732560.X

    申请日:2017-08-23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复合刨花板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制备方法包括,基料制备:所述的基料包括竹刨花和秸秆碎料,所述的竹刨花的厚度为0.3‑1.2mm,所述的秸秆碎料的长度为0.5‑5cm,竹刨花和/或秸秆碎料的含水率为5‑13%;基料混合:将所述的竹刨花和秸秆碎料混合,得到上表面层混料、下表面层混料和芯层混料,上表面层混料和下表面层混料中竹刨花和秸秆碎料的质量之比为1∶9‑4∶6;施胶:将上述3种混料分别与胶黏剂混合,得到施胶后的混料;将施胶后的混料经铺装、热压、后处理,得到所述的复合刨花板。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充分利用了现有的竹材和秸秆资源,制备得到的复合板力学性能良好、板材尺寸稳定性佳且具备防潮特性。

    一种木质素基可生物降解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35067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910036153.4

    申请日:2019-0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木质素基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甲基化木质素的合成、木质素基可塑料母粒合成以及木质素基可生物降解塑料制备。本发明通过将木质素、甲基化木质素和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复合改性制备的木质素基可塑料符合完全降解的要求。将部分木质素进行甲基化改性后添入到复合材料中,可明显改善塑料整体性能,减少塑料助剂的使用,有效降低了该种塑料的制备成本,使之更有利于向市场推广。可用作购物袋、垃圾袋、地膜、蔬菜大棚膜、注塑板片、注塑片材等产品的生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