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348348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604025.1
申请日:2016-07-2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G49/08 , B01J20/06 , B01J20/28009 , B82Y40/00 , C01P2002/82 , C01P2002/85 , C01P2002/88 , C01P2004/03 , C01P2004/04 , C01P2004/32 , C01P2004/62 , C01P2006/17 , C01P2006/40 , C01P2006/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采收油藻的功能化多孔四氧化三铁纳米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及其应用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功能化多孔四氧化三铁纳米材料包括多孔四氧化三铁和修饰所述多孔四氧化三铁的长链多聚精氨酸,所述材料具有疏松的多孔结构。本发明的功能化多孔四氧化三铁纳米材料用于油藻高效采收时,在投加剂量10-100mg/L,收获时间2-10min时可实现95%以上的收获效率,同时在pH 4.0-10.0范围内均可保持高收获效果,有效抵抗外界酸碱变化的影响,循环再生5次后可保持60-85%的收获效率。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安全环保,所得功能化多孔四氧化三铁纳米材料具有超顺磁性,易于回收,可重复使用,对油藻具有较高收获效率,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179214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604032.1
申请日:2016-07-2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0/20 , B01J20/06 , B01J20/28009 , C02F1/28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采收油藻的功能化石墨烯基磁性纳米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及其应用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功能化石墨烯基磁性纳米材料包括磁性石墨烯纳米材料和修饰所述磁性石墨烯纳米材料的阳离子聚合物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所述材料具有蓬松海绵状结构。本发明的功能化石墨烯基磁性纳米材料用于油藻高效采收时,在投加剂量50-200mg/L,收获时间2-10min时可实现95%以上的收获效率,同时在pH 4.0-12.0范围内均可保持高收获效果,有效抵抗外界酸碱变化的影响,循环再生5次后收获效率保持在85%以上。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安全环保,所得功能化石墨烯基磁性纳米材料具有超顺磁性,易于回收,可重复使用,对油藻具有较高收获效率,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695312B
公开(公告)日:2013-02-06
申请号:CN200910177988.8
申请日:2009-10-23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nventor: 洪喻
Abstract: 一种从芦竹中制备藻类抑制剂的方法,属于水污染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芦竹洗净烘干粉碎,经甲醇提取得到提取液;滤去残渣并蒸馏得到浸膏A;浸膏A溶于乙醚,经NaOH溶液萃取得到乙醚相B与碱水相C。乙醚相B调节pH值至7,脱水蒸馏后溶于乙醇,得到抑藻中碱性组分D;碱水相C调节pH值至1~2,用乙酸乙酯萃取得到乙酸乙酯相E与水相F。乙酸乙酯相E调节pH值至7,脱水蒸馏后溶于乙醇,得到抑藻酸性组分G。本发明具有过程简单,试剂价格低廉,材料来源广泛,可同时获得两种极性强、纯度高的藻类抑制剂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杀藻剂存在二次污染及成本高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66249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510147936.5
申请日:2025-02-11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12N1/20 , C05F9/04 , C05G5/20 , C12N1/12 , C02F3/32 , C02F3/34 , A01N43/16 , A01N63/20 , A01P21/00 , C12R1/01 , C12R1/89 , C02F101/30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不动杆菌HH及小球藻MHQ2资源化处理污水生产植物生长促进剂产品的方法与应用,涉及微生物及微肥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株不动杆菌HH,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 32660,将其与小球藻MHQ2联合处理高有机污水餐厨污水,对COD的去除率为76.66%,对TP去除率为97.68%,同时,不动杆菌的接入可以促进藻菌体多糖的积累,达到了0.18 g/L,可以资源化生产作为植物生长促进剂。经过菌藻联合处理生产的藻菌液体肥能有效促进小白菜、玉米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可高效、低成本处理餐厨垃圾,同时将藻菌生物质资源化生产一种藻菌液体肥,实现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具有重要意义及推广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006495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0173755.5
申请日:2024-02-07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 中宇嘉轩(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IPC: C12N1/20 , C02F3/34 , C12R1/01 , C12R1/05 , C12R1/085 , C12R1/125 , C02F101/32 , C02F101/38 , C02F10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降解餐厨垃圾的诱变菌株的复配及其应用,其中,用于降解餐厨垃圾的复合菌剂的活性成分包括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HLC‑8、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HLC‑14、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HLC‑32、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HLC‑33中的一种。利用本发明的复合菌可有效降解餐厨垃圾中的蛋白质、油脂、淀粉和纤维素,有效减重减容并净化水质。充分体现了餐厨垃圾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原则,具有深远的环境保护意义和经济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981718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169995.8
申请日:2024-02-06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黑腹果蝇行为反应评价农膜微塑料与农药戊唑醇的生长发育毒性的方法,属于毒性检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将黑腹果蝇置于含有农膜微塑料与农药戊唑醇的染毒培养基上培养3‑7d,统计黑腹果蝇在3h内爬入隔间的果蝇数量,得到果蝇比例;2)将黑腹果蝇置于标准玉米培养基上培养3‑7d,统计黑腹果蝇在3h内爬入隔间的果蝇数量,得到果蝇比例;3)当所述步骤1)的黑腹果蝇的比例与步骤2)的黑腹果蝇的比例相比出现显著差异时,表明农膜微塑料与农药戊唑醇具有生长发育毒性。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准确地评价农膜微塑料与农药戊唑醇的生长发育毒性,为农业上合理使用的农膜微塑料与农药戊唑醇的剂量和浓度提供理论和实验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6237039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106400.X
申请日:2023-02-13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用于水体中微囊藻毒素LR(MC‑LR)去除的钨酸铋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Bi2WO6/RGO)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及其应用技术领域。本发明将半导体Bi2WO6与碳材料RGO复合制备得到Bi2WO6/RGO可见光催化材料,所述材料具有片状结构。本发明涉及的Bi2WO6/RGO用于MC‑LR去除时,在MC‑LR初始浓度为1‑7mg/L,材料投加量为6mg,pH=7时,在180min内对MC‑LR的去除率为37.8%‑95.3%。当MC‑LR的初始浓度为3mg/L,材料投加量为200‑800mg/L,pH=7时,在180min对MC‑LR的去除率为35.0%‑95.8%。在富里酸浓度为1‑5mg/L,材料投加量为6mg,pH=7时,在180min对MC‑LR的去除率为44.4%‑76.3%。当藻细胞密度为1×106‑5×106个/mL,材料投加量为6mg,pH=7时,在180min对MC‑LR的去除率为53.7%‑68.2%。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高效经济,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626689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426138.9
申请日:2022-11-15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02F1/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联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方法。具体步骤为:产毒及无毒铜绿微囊藻藻液利用蠕动泵泵送通过铜网低压电场装置,随后加入不同浓度的赖氨酸,控制电压为0.4~0.6V,赖氨酸浓度为5~10mg/L。赖氨酸和铜网低压电场联合后,第7d抑制率可提高到80%及以上。与传统的抑藻方法相比,铜网低压电极释放了少量铜离子,与化感物质赖氨酸联合后,具有更高的抑藻效率,有望应用于小型喷泉景观水体中,在不影响观赏性的同时,又能起到抑藻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317283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616732.X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黑曲霉以及一种捕获微藻的方法,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所述菌株于2021年9月1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23233,核酸序列如SEQ:NO.1所示。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微藻捕获成本高、效率低、不稳定、高价值物质含量低的问题,可在短时间内捕获藻细胞并形成微藻‑真菌大颗粒以便收获,捕获效率高达98.12%,且体系更为稳定,与其他生物捕获剂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体系的高价值物质含量。捕获过程操作简便,条件易于实现和控制,有效降低了微藻收获的成本,满足了微藻商业化生产应用的要求,是一条经济、高效地捕获微藻的新途径,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149946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455855.X
申请日:2021-12-01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 西原环保工程(上海)有限公司
IPC: C12N1/20 , C02F3/34 , C12R1/22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脱硫菌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株克雷伯氏菌及其应用,所述克雷伯氏菌保藏名称为肺炎克雷伯氏菌HZ1,拉丁文为Klebsiella pneumoniae,保藏日期:2021年9月16日,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C No.23424。利用本发明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处理800mg/L的硫化钠溶液,硫离子去除率高达89.27%,可以大幅减少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恶臭物质。该菌种所需的脱硫条件易于实现和控制,且脱硫能力较强,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既可以高效除臭,又可以降低臭气处理成本,对污水处理厂在城市中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