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01502218B
公开(公告)日:2010-08-18
申请号:CN200910079432.5
申请日:2009-03-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桦褐孔菌菌核及子实体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将桦褐孔菌母种在加富PDA培养基上扩大培养后接种于原种培养基培养获得原种;将原种接种于栽培种培养基中培养直至长满菌丝;将长满菌丝的栽培袋转移至出菇室进行出菇培养;其中所述出菇培养包括在以下条件下进行培养:空气相对湿度为80%,培养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100lx。本发明人工栽培方法可显著提高桦褐孔菌菌丝的生长速度,菌丝日均生长速度最高可达0.67mm/d,菌丝生长整齐致密。菌丝满袋后,菌袋现蕾时间早,出现菌核及子实体数量多,产量高、质量好;其中,菌核的生物学效率高达67%。
-
公开(公告)号:CN116356058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210342992.0
申请日:2022-04-02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 南京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
IPC: C12Q1/6895 , C12Q1/6844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多年生异担子菌的LAMP引物组合物及其检测方法。用于检测多年生异担子菌的引物组合物是由正向内引物FIP、反向内引物BIP、正向外引物F3、反向外引物B3、环引物LF和LB组成。LAMP反应程序为:63℃等温条件扩增60min,能快速、方便、高效、高特异、高灵敏地检测到待检样品中存在的多年生异担子菌,不需要复杂仪器,能较好满足对多年生异担子菌的现场检测,适用于出入境植物和植物的检验检疫和病害的调查、快速诊断及监测等,对防止多年生异担子菌传入我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发明体系的建立也为其他病原菌的检测提供了技术指导和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746076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288735.X
申请日:2022-10-20
IPC: C07J9/00 , A61K31/575 , A61P35/00 , A61P35/02 , A23L33/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紫芝发酵菌丝体中三萜化合物,该三萜化合物的结构式为结构式2、4、5、8、10、11和12。本发明还提供了紫芝菌丝体中三萜化合物作为预防或治疗肿瘤药物的应用;所述的紫芝发酵菌丝体中三萜化合物为结构式1‑12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本发明首次对紫芝发酵菌丝体中分离纯化的三萜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测试,发现结构式1‑12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人白血病细胞K562、人肺癌细胞A549、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作用,特别是化合物7、8、9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作用具有突出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094154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345207.7
申请日:2022-04-02
Applicant: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 北京林业大学 , 南京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
IPC: C12Q1/6895 , C12Q1/6844 , C12N15/11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南洋杉异担子菌的LAMP引物组合物、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用于检测南洋杉异担子菌的引物组合物是由正向内引物FIP、反向内引物BIP、正向外引物F3、反向外引物B3和环引物LF组成。本发明根据南洋杉异担子菌的RNA聚合酶II第二大亚基RPB2序列设计引物,反应程序为:63℃等温条件扩增60min,能快速、方便、高效、高特异、高灵敏地检测到待检样品中存在的南洋杉异担子菌,不需要复杂仪器,能较好满足对南洋杉异担子菌的现场检测,适用于出入境植物和植物的检验检疫和病害的调查、快速诊断及监测等,对防止南洋杉异担子菌传入我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发明体系的建立也为其他病原菌的检测提供了技术指导和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6929427B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1710016765.8
申请日:2017-01-10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于药用真菌灵芝高产胞外多糖的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所述培养基由葡萄糖、酵母浸粉、碳酸钙、维生素B1、磷酸二氢钾、蛋白胨、吐温80、硫酸锌、甘露醇、硫酸镁以及天冬氨酸组成。通过本发明培养基或方法培养的灵芝能够提取出含量高的灵芝胞外多糖,为灵芝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生产资料。
-
公开(公告)号:CN111004729A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2010039598.0
申请日:2020-0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微小多年卧孔菌,该菌株分类命名为Heterobasidion minor,已于2019年12月23日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19149。所述的微小多年卧孔菌,经实验证明,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疗效非常突出,因此,可以以该微小多年卧孔菌为原料制备用于抑制肿瘤的药物,比如:培养该菌获得培养物,并添加或不添加其它药物、辅料等加工制备成菌剂。本发明为研究微小多年卧孔菌的抑制肿瘤机制、用途、药物开发等提供了优良的菌种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06929427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710016765.8
申请日:2017-01-10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于药用真菌灵芝高产胞外多糖的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所述培养基由葡萄糖、酵母浸粉、碳酸钙、维生素B1、磷酸二氢钾、蛋白胨、吐温80、硫酸锌、甘露醇、硫酸镁以及天冬氨酸组成。通过本发明培养基或方法培养的灵芝能够提取出含量高的灵芝胞外多糖,为灵芝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生产资料。
-
公开(公告)号:CN106811421A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710016789.3
申请日:2017-01-10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1/14 , C12N9/0061 , C12Y110/03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适于白黄小薄孔菌获取漆酶的培养基以及该菌生产漆酶溶液的方法。本发明培养基由葡萄糖、酵母浸粉或蛋白胨、维生素B1或维生素B2、磷酸二氢钾组成。本发明方法主要包括:a.将白黄小薄孔菌于固体培养基上活化;b.将步骤a的培养物制成种子发酵悬液;c.采用本发明的培养基培养种子发酵悬液,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所述漆酶溶液。本发明培养基以及培养方法能够使白黄小薄孔菌高产漆酶,为漆酶的获取和利用提供了以白黄小薄孔菌为线索的新选择。
-
公开(公告)号:CN101502218A
公开(公告)日:2009-08-12
申请号:CN200910079432.5
申请日:2009-03-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桦褐孔菌菌核及子实体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将桦褐孔菌母种在加富PDA培养基上扩大培养后接种于原种培养基培养获得原种;将原种接种于栽培种培养基中培养直至长满菌丝;将长满菌丝的栽培袋转移至出菇室进行出菇培养;其中所述出菇培养包括在以下条件下进行培养:空气相对湿度为80%,培养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1001x。本发明人工栽培方法可显著提高桦褐孔菌菌丝的生长速度,菌丝日均生长速度最高可达0.67mm/d,菌丝生长整齐致密。菌丝满袋后,菌袋现蕾时间早,出现菌核及子实体数量多,产量高、质量好;其中,菌核的生物学效率高达67%。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