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478612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633309.7
申请日:2019-07-15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尖端溶解法制备气泡式空心给药微针的方法,利用MEMS技术加工制备金属微针模具;在金属微针模具表面浇铸一层1mm可溶性微针溶液;通过抽真空将可溶性溶液浇注到微针模具空腔中,并去除模具表面多余的可溶性溶液;对可溶性溶液进行干燥,制备可溶性尖端层;将PLA片材放在金属微针模具表面,并加热至熔融状态;通过不彻底抽真空将熔融的PLA浇注到微针模具空腔中,在PLA层中形成气泡式结构;冷却脱模得到具有分层结构的气泡微针;对微针背衬层进行打磨处理,使背衬层的气泡暴露出来;微针尖端层的可溶层会在皮肤中溶解,残余的PLA气泡层便形成空心微针给药通道,实现空心微针持续给药的效果。本发明制备工艺方法简单,适合于商业上的广泛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771812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910055038.1
申请日:2019-01-21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A61M3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可溶性纤维为芯材的紫外固化工艺制备空心微针的方法,该制备方法在室温下即可进行,且制备所需时间短,有利于快速、批量地制备空心微针阵列。相比现有的空心微针制备方法,采用紫外固化成型方式,避免对聚合物材料的加热熔融过程,无需高温条件,对制备环境要求低;紫外固化工艺成型时间短,光刻胶在紫外光下曝光2-3min即可成型微针,大大地缩短了制备周期;微针的空心部位采用以可溶性PVA纤维为芯材的成型方式,由于可溶性PVA纤维可溶解于水的特性,使中空部分的成型过程变得简单快速,降低了空心微针的成型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827428B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710051729.5
申请日:2017-01-20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B29C45/56 , B29C45/00 , B29K23/00 , B29K25/00 , B29K27/06 , B29K75/00 , B29K27/18 , B29K67/00 , B29K77/00 , B29K69/00 , B29K33/00 , B29K61/04 , B29K63/00 , B29K7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成型高性能导电或导热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制件的方法:注塑‑压缩‑再压缩成型方法;属于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将导电(导热)填料与聚合物基体加入到共混设备中混合均匀,得到聚合物/导电(导热)填料体系;然后将其加入注塑机中,经由注塑机喷嘴定量注入半闭合的注塑模具模腔,注塑模具动模部分和静模部分相对运动,对均相共混物进行一次缓慢压缩,引发导电(导热)网络的自组装;进一步地,通过动模部分相对静模部分快速的二次压缩直至完全合模,使之前得到的自组装网络受到“强制组装”,形成密实的导电(导热)网络。该方法可以用于制备具有连续紧密的导电(导热)网络的高性能导电(导热)复合材料制件。
-
公开(公告)号:CN113907736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111169845.X
申请日:2021-10-08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A61B5/0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人体健康监测的聚合物基柔性传感器结构设计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高效、环保、图形可定制的喷墨打印方法,将导电油墨涂布在柔性聚合物基底上,通过加热、紫外光固化等方式在柔性聚合物基底上获得导电层结构。对于带有微结构的柔性电极,采用微结构转印与喷墨打印结合的方式进行制备。随后依照所设计的双层或多层传感器结构形式进行组装和封装,获得本专利中所述双层及多层聚合物基柔性传感器。利用本专利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聚合物基柔性传感器无毒无害且可与人体紧密贴合,其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线性度好、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在人体健康监测、运动检测、人机交互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457006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35212.3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托槽隐形正畸矫治材料,具体涉及一种无托槽隐形矫治用多层复合膜片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多层复合膜片由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热压而成;第一层和第三层为热塑性聚氨酯,第二层由聚氨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酯共混后挤出注塑而成。本发明通过对复合膜片的各层材料进行改进从而制备出了一种无托槽隐形矫治用层间复合优异的多层复合膜片。本发明制备的多层复合膜片还具备高透明、适宜矫治力、低应力松弛率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558241B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210057182.0
申请日:2022-01-19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聚合物可溶性微针的给药式内窥镜装置,包括:可溶性微针贴片、内窥镜、PDMS基体,此PDMS基体一表面与内窥镜导管前端支撑基板相连,另一表面与微针贴片相连。该微针给药装置使用可溶性微针,不仅可以用于小分子药物递送,还可用于疫苗、胰岛素和蛋白多肽等生物大分子药物的递送。在使用此给药装置时,通过在内窥镜操作端施加压力,使内窥镜内部支撑基板伸出,将微针贴片脱离于PDMS基体后贴敷于患处,从而实现内窥镜检查的同时进行精准给药。
-
公开(公告)号:CN116617552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351009.6
申请日:2023-04-04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光热响应微针装置,包括:带底座的光热响应微针贴片;红外照射器,所述带底座的光热响应微针贴片由聚合物实心微针构成,聚合物实心微针连接于所述红外照射器的五指透光台上;所述红外照射器包括底板、壳体以及连接在所述壳体上的五指透光台、一个支撑台,所述五指透光台的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便于连接微针贴片的凹槽,其两侧表面的棱线处分别均布一个第一极和一个第二极,其中一侧的表面均设置有散热孔,第一极与第二极之间电性连接一个红外线灯管。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光热响应微针装置,可有效穿透指尖表皮进而达到刺激十宣穴的目的,经常使用该微针装置可以达到保健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154877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568746.7
申请日:2022-05-24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A61M3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注射给药式聚合物多流道微针模具法及其多流道微针应用,包括:微针凹模、导流槽、支撑体、实心柱。微针凹模作为多流道微针的主体,实心柱竖直连接在微针单体凹模内壁上并在微针主体上形成空心区,在多流道微针的成型过程中导流槽控制液面在实心柱以下,保证空心区连通基底区和针体区,支撑体为多流道微针模具提供保护。本发明公开的多流道微针模具,可根据临床需求对凹模进行多样化设计,采用面投影立体光固化技术实现模具的构建,利用微浇铸成型或微注塑成型在负压环境下快速形成多流道微针,实现批量化生产制造,且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3414924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110488165.8
申请日:2021-05-06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化制备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的方法和装置,在软辊上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得柔性软辊发生一定范围内的弹性形变,并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柔性软辊对聚合物基体和导电填料为原料的共混物进行连续地“面对面”三维空间强制滚压压缩成型。本发明提供的连续化制备导电复合材料的方法和装置,可通过柔性软辊的排布和行程的控制设置可实现导电复合材料连续化大面积的制备。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表面电阻显著降低并兼备柔性和可连续化大面积成型的特点。相比较于传统方法,本发明具有可连续化成型、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成型效率高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558241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057182.0
申请日:2022-01-19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聚合物可溶性微针的给药式内窥镜装置,包括:可溶性微针贴片、内窥镜、PDMS基体,此PDMS基体一表面与内窥镜导管前端支撑基板相连,另一表面与微针贴片相连。该微针给药装置使用可溶性微针,不仅可以用于小分子药物递送,还可用于疫苗、胰岛素和蛋白多肽等生物大分子药物的递送。在使用此给药装置时,通过在内窥镜操作端施加压力,使内窥镜内部支撑基板伸出,将微针贴片脱离于PDMS基体后贴敷于患处,从而实现内窥镜检查的同时进行精准给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