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507746A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310253571.1
申请日:2013-06-24
Applicant: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63 , B60R21/2171 , C06D5/00
Abstract: 一种气体发生器,包括充气器和保持架。保持架包括局部罩住充气器的保持部。充气器具有定位凸部,用于确定相对于保持架的位置。保持架包括接合基部和舌片。在充气器的轴线方向上,舌片从在保持部周向与接合基部分开的位置延伸而出。接合基部和舌片各具有接合部。上述接合部彼此面对以在其间形成接合空间,安装凸部进入该接合空间中。接合空间具有入口,入口的宽度小于定位凸部的尺寸。当充气器造成定位凸部使入口的宽度增大时,舌片绕舌片基端弹性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01204943B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710301830.8
申请日:2007-12-14
Applicant: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IPC: B60R2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14 , B60R13/0212 , B60R13/025 , B60R13/0275 , B60R21/232 , B60R21/2346 , B60R2013/0287 , B60R2013/0293 , B60R2021/0011 , B60R2021/23153
Abstract: 本发明披露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后碰撞气囊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充气器和容纳在车辆顶盖形成的容纳部中的气囊。当从充气器供给气体时,气囊弹出容纳部以及充气并展开。在气囊中限定有横向可充气单元和一对左右竖向可充气单元。横向可充气单元引导来自充气器的气体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外侧流动。各竖向可充气单元引导在其中流动的气体从横向可充气单元的对应端部大致向下流动。横向可充气单元和各竖向可充气单元之间的分界的气体流动通道横截面积大于横向可充气单元的气体流动通道横截面积。这使气体能够平稳地流过横向可充气单元和竖向可充气单元之间的分界,在该分界处,气体流动方向变化较大。
-
公开(公告)号:CN100522702C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710122885.2
申请日:2007-07-06
Applicant: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IPC: B60R21/237
Abstract: 提供一种气囊装置,其可以将气囊紧凑地收容在尺寸受限的收容空间中,且可以发挥充分的展开性能。后方冲击用气囊装置,其具有:充气机;以及气囊。气囊通过将展开状态的气囊,向与主展开方向相反的方向折叠,而成为向与该主展开方向大致正交的副展开方向延伸的长条体,并且设置折叠部。车辆在其后部具有:一对后支柱装饰件,其以沿车辆宽度方向相互远离的方式配置,沿与车辆宽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以及后部天花板衬里,其配置在比两个后支柱装饰件的上端部更靠上侧的位置,处于收容用形态的气囊,其副展开方向的外端部,以在向该方向展开时向后支柱装饰件的上端部的下方展开的方式,配置在后部天花板衬里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274612A
公开(公告)日:2008-10-01
申请号:CN200810089131.6
申请日:2008-03-28
Applicant: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IPC: B60R21/2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14 , B60R21/201 , B60R21/232 , B60R2021/0011 , B60R2021/2315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装置,具有气囊本体(13),气囊本体(13)布置在车辆的顶盖与顶盖内衬之间,并保持处于折叠状态。气囊本体(13)还具有第二螺栓(32c)、固定片(31c)以及折叠部(33)。气囊本体(13)通过第二螺栓(32c)与内板的引导部(23b)固定。固定片(31c)用第二螺栓(32c)固定。折叠部(33)从固定片(31c)延伸而出并维持处于折叠状态。气囊本体(13)还包括绑扎带(35B)和约束板(36)。绑扎带(35B)绑住折叠部(33),并在气囊本体(13)膨胀展开时释放折叠部(33)。在气囊本体(33)固定于引导部(23b)时,约束件(36)保证在折叠部(33)下方具有开放空间,并对折叠部(33)向下移置提供约束。
-
公开(公告)号:CN103507746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310253571.1
申请日:2013-06-24
Applicant: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IPC: B60R21/2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63 , B60R21/2171 , C06D5/00
Abstract: 一种气体发生器,包括充气器和保持架。保持架包括局部罩住充气器的保持部。充气器具有定位凸部,用于确定相对于保持架的位置。保持架包括接合基部和舌片。在充气器的轴线方向上,舌片从在保持部周向与接合基部分开的位置延伸而出。接合基部和舌片各具有接合部。上述接合部彼此面对以在其间形成接合空间,安装凸部进入该接合空间中。接合空间具有入口,入口的宽度小于定位凸部的尺寸。当充气器造成定位凸部使入口的宽度增大时,舌片绕舌片基端弹性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04290708A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10340208.8
申请日:2014-07-16
Applicant: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IPC: B60R21/207 , B60R21/23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3138 , B60R21/207 , B60R21/233 , B60R21/2346 , B60R2021/0006 , B60R2021/0044 , B60R2021/23146 , B60R2021/23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侧气囊装置,其中,气囊主体分成第一膨胀室、第二膨胀室、以及第三膨胀室。第三膨胀室在乘员腰部侧面膨胀。竖向分隔件具有连通孔,该连通孔使第一膨胀室与第二膨胀室互相连接。气囊主体具有气体通道,该气体通道于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围住至少充气器的出气口。气体通道桥接第一膨胀室与第三膨胀室。气体通道具有上开口,该上开口面对第一膨胀室中在乘员肩部侧面膨胀的部分。气体通道还具有面对第三膨胀室的下开口。
-
公开(公告)号:CN101209701A
公开(公告)日:2008-07-02
申请号:CN200710160635.8
申请日:2007-12-26
Applicant: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IPC: B60R21/237 , B60R21/2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37 , B60R21/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气囊装置,设有主要在车辆乘员室的位于后座椅后方的部分中膨胀展开的气囊。在膨胀展开之前,气囊具有风箱部和卷绕部,风箱部通过将气囊靠近进气口的部分折叠成手风琴状而形成,以及,卷绕部通过将气囊远离进气口的部分折叠成卷绕形状而形成,以及,以使进气口位于前侧这样一种方式,将气囊收纳在车辆的顶盖和顶盖内衬之间。在顶盖和顶盖内衬之间,以使平部大致在竖向彼此交迭这样一种方式,将风箱部布置在卷绕部的大致上方或大致下方。
-
公开(公告)号:CN101204943A
公开(公告)日:2008-06-25
申请号:CN200710301830.8
申请日:2007-12-14
Applicant: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IPC: B60R2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14 , B60R13/0212 , B60R13/025 , B60R13/0275 , B60R21/232 , B60R21/2346 , B60R2013/0287 , B60R2013/0293 , B60R2021/0011 , B60R2021/23153
Abstract: 本发明披露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后碰撞气囊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充气器和容纳在车辆顶盖形成的容纳部中的气囊。当从充气器供给气体时,气囊弹出容纳部以及充气并展开。在气囊中限定有横向可充气单元和一对左右竖向可充气单元。横向可充气单元引导来自充气器的气体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外侧流动。各竖向可充气单元引导在其中流动的气体从横向可充气单元的对应端部大致向下流动。横向可充气单元和各竖向可充气单元之间的分界的气体流动通道横截面积大于横向可充气单元的气体流动通道横截面积。这使气体能够平稳地流过横向可充气单元和竖向可充气单元之间的分界,在该分界处,气体流动方向变化较大。
-
公开(公告)号:CN101112887A
公开(公告)日:2008-01-30
申请号:CN200710122885.2
申请日:2007-07-06
Applicant: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IPC: B60R21/237
Abstract: 提供一种气囊装置,其可以将气囊紧凑地收容在尺寸受限的收容空间中,且可以发挥充分的展开性能。后方冲击用气囊装置,其具有:充气机,其与向车辆的冲击对应而喷出气体;以及气囊(32),其通过折叠用成为收容形态,收容在车辆的收容空间(34)中,并利用来自充气机的气体,一边消除折叠状态一边从收容空间(34)向主展开方向(下方)膨胀展开。气囊(32)通过将展开状态的气囊,向与主展开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方)折叠,而成为向与该主展开方向大致正交的副展开方向(左右)延伸的长条体(44),并且设置折叠部(45),该折叠部通过将该长条体(44)的一部分(两端部)向副展开方向折叠多次而形成,由此使气囊成为所述收容用形态。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