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力传递设备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171493A

    公开(公告)日:2011-08-31

    申请号:CN200980138692.3

    申请日:2009-09-29

    Abstract: 一种驱动力传递设备,包括减振器装置(20),该减振器装置包括:多个弹性体(21),所述多个弹性体设置在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30)之间,驱动力从驱动源传递到所述第一构件,而所述第二构件将驱动力传递到流体传动装置(40);外联接部(25a,26a),所述外联接部可一体旋转地联接到所述第一构件(10)的径向外部(12);以及内联接部(27a,28a),所述内联接部可一体旋转地联接到所述第二构件(30)的径向内部。所述减振器装置(20)将传递到所述第一构件(10)的驱动力从所述外联接部(25a,26a)经由所述多个弹性体(21)传递到所述内联接部(27a,28a),然后传递到所述第二构件(30)。所述减振器装置(20)的所述外联接部(25a,26a)和所述内联接部(27a,28a)中的一个联接部经由高刚性部(29)固定地联接,而另一个联接部可沿着旋转轴线(X)轴向移动。

    动态阻尼装置
    2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80634B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080028563.1

    申请日:2010-11-04

    Inventor: 村田清仁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18 F16F15/1206

    Abstract: 动态阻尼装置(1),其特征在于,具备:包含能够差动旋转的多个旋转元件的行星齿轮机构(20);连结旋转轴(10)与行星齿轮机构(20)的第一旋转元件(20C)的弹性体(31),其中上述旋转轴(10)接受动力而进行旋转;与不同于第一旋转元件(20C)的第二旋转元件(20R、20S)连结且对该第二旋转元件(20R、20S)的转速进行控制的速度控制装置(40Rs、40Ss);与第一旋转元件(20C)连结且对作用于该第一旋转元件(20C)的扭矩进行控制的扭矩控制装置(40t)。从而,动态阻尼装置(1)起到能够适当地降低振动这样的效果。

    动态阻尼装置
    2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89666A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080029382.0

    申请日:2010-11-04

    Inventor: 村田清仁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1206 F16F15/31

    Abstract: 动态阻尼装置(1)的特征在于,具备:包含能够差动旋转的多个旋转元件的行星齿轮机构(20);连结旋转轴与行星齿轮机构(20)的第一旋转元件(20C)的弹性体(31),其中上述旋转轴接受动力而进行旋转;以及与行星齿轮机构(20)的不同于第一旋转元件(20C)的旋转元件连结,且对作用于第一旋转元件(20C)的扭矩进行调节来对行星齿轮机构(20)的旋转进行控制的旋转控制装置(40)。因此,动态阻尼装置(1)起到能够适当地降低振动这样的效果。

    动力传递装置
    3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656038A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0980162972.8

    申请日:2009-12-17

    Inventor: 村田清仁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由于具有如下的特征,因此能够抑制噪声的产生,其特征在于,具备传递机构(80),所述传递机构(80)通过多个旋转部件(81)的卡合部分(82)而将电动机(MG2)所产生的动力传递至输出轴(61),所述输出轴(61)上被传递有内燃机(10)产生的动力,传递机构(80)在卡合部分(82)处沿着旋转部件(81)的旋转方向而具有如下的游隙(θt),所述游隙(θt)大于内燃机(10)与电动机(MG2)的旋转变动相位差为最大时的、内燃机(10)侧的旋转部件(81)与电动机(MG2)侧的旋转部件(81)之间的相对位移量(Δθmax)。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