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749230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0070693.4
申请日:2019-01-24
Applicant: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匹配空压机运行工况的大容积不锈钢保温热水池,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包括池体、排污装置、导管、热传导装置和温度感应阀门,所述池体底端中部套装有排污装置,且池体底部的内腔设有导管,所述导管的顶端设有热传导装置。该匹配空压机运行工况的大容积不锈钢保温热水池,通过池体内部的水从排污管排出时冲击涡轮转动,能够使涡轮内部的刀片对杂质进行切割搅拌,使杂质无法粘黏结块,降低了杂质堵塞排污管的概率,涡轮内部的刀片也可对水池中的杂物进行切割,使其能够顺利通过排污管流出,解决了现有的保温热水池在排出杂质时容易出现堵塞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838947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910066972.3
申请日:2019-01-24
Applicant: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节能减排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PLC自控的联动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器、空压机、热泵机组和冷却塔,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空压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热泵机组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冷却塔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热泵机组包括冷凝器和蒸发器。该基于PLC自控的联动控制系统,通过系统配置PLC控制器,在确保空压机冷却水进水温度的前提下,通过提前在PLC控制器内部设定相应的温度阀值指令,从而可实现空压机、热泵机组、冷却塔的联动控制,通过热泵机组的蒸发器在提取空压机运行余热的同时,有效减少冷却系统的运转,实现空压站最大限度的节能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729811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809980.3
申请日:2024-06-21
Applicant: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大型试验装置冷却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定压定温大型水池局部掺混供水系统及控制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冷水机组、掺混水池、试验装置、冷却塔,所述冷水机组的输出端连接有冷冻水管路,在冷冻水管路上设置有变频冷冻水泵;所述冷冻水管路的一端连接在掺混水池中,所述掺混水池的底部通过掺混供水管路与试验装置相连,且试验装置通过掺混供水管路与冷却塔相连;所述冷却塔底部设置有冷却水回水管路,所述冷却水回水管路连接在掺混水池中;所述控制方法步骤为首先确定供水水温以及供水流量,之后对冷冻水流量进行一定程度地调整,并确认冷冻水流量;可为大型试验装置散热冷却提供大流量冷却水,冷热水换热效率高,供水温度达标快速。
-
公开(公告)号:CN116937339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698299.1
申请日:2023-06-13
Applicant: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慧电力能源管控系统相关领域,具体为一种智慧电力能源管控系统用多功能电气柜,本发明通过在电气柜本体的两侧面和背面分别设置有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可将外部空气中含有的灰尘进行过滤,避免灰尘进入柜体的内部,同时通过设置有第一清洁箱和第二清洁箱,由第二电机带动清洁刷进行旋转,再由第一电机带动第一清洁箱和第二清洁箱沿着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上下移动,从而可以有效将过滤网表面的灰尘进行去除,并由收集盒对灰尘进行收集处理,即有效保证整个提电气柜本体的散热效果;通过设置隔离防尘布和隔离板,在对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进行除尘时,可以避免灰尘进入到电气柜本体内部。
-
公开(公告)号:CN116108685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191591.4
申请日:2023-03-02
Applicant: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流量和水损关系的给水管网管段状态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建立给水管网的离线水力模型:基于给水管网的拓扑结构以及给水管网的管道特性参数,构建给水管网的离线水力模型;步骤二,进行给水管网运行状态模拟:离线水力模型整合纳入到在线监测平台成为在线水力模型,通过在线水力模型实时模拟,输出给水管网的模拟运行状态参数;步骤三,对管段实时状态进行分析判定:实时获取给水管网中管段的实测运行状态参数,将计算实测运行状态参数与模拟运行状态参数的数据差值,将此数据差值与阙值范围进行比较,从而判定出给水管网的管段状态。本发明的方法对管段状态的判定,具有判定及时、判定位置精确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048694A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1321085.X
申请日:2021-11-09
Applicant: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F30/28 , F17D5/02 , F17D5/06 , G16Y10/35 , G16Y40/10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3/1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和水力模型的漏损定位方法,其特点是采用物联网技术对管网进行实时监测,通过管网模型分析和配合管网中的阀门操作,结合夜间流量和操作前后的压力变化对管网中流量影响,实现管网漏损的精确定位和漏损量判定。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备安装数量少,操作简单,定位利用模型软件反复计算分析,不需大量人工等优点,大大缩短漏点的感知时间,增强主动检漏能力,在当前漏损率较大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749097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1910069406.8
申请日:2019-01-24
Applicant: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IPC: F25B3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压机余热回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空压机、冷却塔、热泵机组、热水器、保温水池、水泵、保温水箱、PLC控制箱以及显示装置,所述空压机的左侧面通过进水管与冷却塔相连通,所述空压机的左侧面通过循环水管与冷却塔相连通,所述冷却塔的正面固定安装有风机,所述循环水管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吸热管。该空压机余热回收自动控制系统,通过热泵机组可以将空压机产生的废热进行吸收,进而减少了能源的使用,同时能够保持空压机处于一种良好的运行状态,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对空压机进水口的温度进行感应,进而使得PLC控制箱控制冷却塔上风机的功率,进而实现冷却水温度的自动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0762904B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1910069174.6
申请日:2019-01-24
Applicant: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蒸发器盘管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防结冰的蒸发器盘管结构,包括底板、锁定装置、限位装置和盘管本体,所述底板顶面的左端固定安装有水循环装置,所述水循环装置右侧面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进水管,所述水循环装置右侧面的中部固定连通有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盘管本体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通。该防结冰的蒸发器盘管结构,通过水循环装置的设置,能够依靠进水管和出水管与盘管本体之间的连通关系,使水的流动不会收到在蒸发器入口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启动水循环装置,将水从进水管和出水管中引入和引出,确保该部分水处于流动状态,均衡盘管本体各部位温度,有效防止过冷结冰,从而提高了该蒸发器盘管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763048B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1910068280.2
申请日:2019-01-24
Applicant: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板式换热器安装机构,包括板式换热器和水管,所述板式换热器一侧的顶部与底部分别固定套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内腔顶端与底端的中部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远离板式换热器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腔靠近板式换热器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块,所述凹槽内腔远离弹性块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块,连接管远离板式换热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管,固定管内腔正面与背面以及左右两侧的中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伸缩杆。该板式换热器安装机构,通过连接管、固定块、凹槽、水管以及连接块的配合使用,使得在使用板式换热器之前操作人员能够快速的将水管与板式换热器安装到一起。
-
公开(公告)号:CN110762898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0067269.4
申请日:2019-01-24
Applicant: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压站余热回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包括水源热泵机组、空压站冷却系统和储水池,所述水源热泵机组主要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组成,空压站冷却系统主要由空压机、循环水泵、冷却池和冷却塔组成;所述空压机和冷却塔、冷却池以及循环水泵之间接通有循环回路的输水管道,所述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接通有循环回路的输水管道。该基于水源热泵机组的空压站余热回收系统,通过水源热泵机组从空压站冷区系统中提取热能,进压缩机加压后,形成高温高压蒸汽,在冷凝器侧与冷水交换,制备生活热水,依靠少量的电能输入驱动空压机,即可将低品位能源转化为高品位能源,提高了空压站冷却系统余热有效利用的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