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800657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1186245.4
申请日:2021-10-1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2F7/00 , C02F1/00 , C02F1/40 , C02F1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水DNAPLs原位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地下水DNAPLs原位处理方法包括:将吸收管路伸入至抽提井的井底,向吸收管路中通入吸收剂,然后在吸收管路内进行曝气;曝气完成之后,抽出吸收剂;其中,吸收剂为密度小于水且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溶剂。利用物理吸收的方法对DNAPLs相进行处理,利用曝气的方法搅动底层DNAPLs相翻涌,与吸收管内的吸收剂接触吸收,曝气完成之后抽出吸收剂即可,能够显著降低处理成本,且能够很好地去除DNAPLs相,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872022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275539.8
申请日:2021-03-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修复石油类有机污染场地的方法,属于有机污染土壤修复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待修复的污染场地内设置的第一地下水井中注入修复剂并从污染场地内设置的第二地下水井中抽出污染物以及作用后的修复剂,第二地下水井中抽出的液体总量不低于第一地下水井中注入的液体总量;污染场地为存在石油类有机污染物的场地。该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异位洗脱法修复污染场地存在的施工成本高、开挖时污染物不可避免的逸散至大气中以及对周边环境及敏感目标影响大的缺陷,为原位修复石油类有机污染场地提供了高效可行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5080958B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510654520.9
申请日:2015-10-10
Applicant: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9C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有机污染土壤分类热解吸修复系统及工艺,该有机污染土壤分类热解吸修复系统,包括预加热器系统、高温热解吸窑系统、低温热解吸器系统和土壤出料系统;所述预加热器系统、所述高温热解吸窑系统、所述低温热解吸器系统和所述土壤出料系统依次相连通。本发明通过设置预加热器系统以充分利用高温热解窑系统产生的高温尾气,提高了热能利用率;通过高温热解吸窑系统、低温热解吸器系统分别处理不同污染程度的有机污染土壤,大大降低了热解吸处理的能耗,运行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6554102A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710060037.7
申请日:2017-01-24
Applicant: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2F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及油水分离系统,包括初步油水分离装置、递次油水分离装置及泥渣分离装置;初步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初分外筒及初分内筒,初分内筒的外壁上设置有初分叶轮;递次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底部封盖、递分外筒、顶部封盖、递分内筒、递分进料口及多通接管,底部封盖、递分外筒与顶部封盖由下到上依次连接而形成密闭的中空筒体,递分内筒的外壁上设置有递分叶轮,递分进料口设置在底部封盖的中部,多通接管设置在递分外筒的顶部;泥渣分离装置包括多套筒结构及底部封头;还包括转轴,初分内筒、递分内筒及多通接管设置在转轴上。本发明的油水分离装置,含油污水在密闭的空间内被分离,无害于环境,对污水进行两级分离,分离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5964671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381931.X
申请日:2016-06-01
Applicant: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9C1/065 , F23G7/06 , F23G220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及产生的尾气的处理方法,涉及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领域。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有机污染土壤进行分类,得到轻组分有机污染土壤和重组分有机污染土壤,轻组分有机污染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的沸点在300℃以下,重组分有机污染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的沸点为300~800℃;将重组分有机污染土壤在其有机污染物的沸点温度以上热解吸10~15min,然后与轻组分有机污染土壤混合,得到净化土。本发明提供的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具有热能利用充分、处理效率高的特点。本发明提供的尾气的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净化有机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避免其排放到空气中,形成气体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217276289U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20838826.5
申请日:2022-04-1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强化可渗透反应墙试验装置和系统,涉及场地污染地下水修复设备领域。该强化可渗透反应墙试验装置包括可渗透反应墙床体、传感器、控制系统以及曝气系统;可渗透反应墙床体包括依次连通的布水室、稳流室、反应室、滤水室和水位室;布水室设置有污染地下水进口,水位室设置有净水出口,布水室、反应室和水位室内均设置有监测井,每个监测井内均设置有传感器,控制系统与传感器电连接,曝气系统与反应室连通。其可以调节污染水中的溶解氧浓度,调节反应室内的代谢环境,强化降解污染物。同时,可以实现对监测区域内的各种指标进行实时在线监测,通过对长期运行后的大数据分析,有利于研究运行中可能产生的长效性和堵塞性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5732256U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620524226.6
申请日:2016-06-01
Applicant: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9C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机污染土壤翻抛解吸处理设备,其包括翻抛机和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导向连接杆以及位于翻抛机上方的导轨,翻抛机设置有方向机和行走轮,行走轮与方向机连接,导向连接杆的一端与方向机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导向轮,导向轮与导轨配合,导轨具有弧线行走部。相对于现有的只能走直线不能拐弯的自走式翻抛机,本实用新型的翻抛机通过导向连接杆上的导向轮与具有弧线行走部的导轨配合,使得翻抛机不仅能够走直线还能够走弧线进行拐弯,其在对有机污染土壤进行翻抛时也更具有灵活性和可操控性,其处理能力也得到有效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204490591U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20049605.X
申请日:2015-01-16
Applicant: 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2F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的一种污水好氧生化处理反应器由反应器底板,反应器壳体,气体分布器和反应器拱形顶盖四部分组成,反应器整体通过反应器底板安装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反应器壳体底部法兰与钢筋混凝土基础通过预制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的螺栓连接固定,反应器拱形顶盖直接焊接固定在反应器壳体顶部;气体分布器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均匀布置在反应器底部,气体分布器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反应器内部气体管线上,反应器内部气体管线距离反应器底板10~20cm。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反应器能够实现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化、密闭化处理,节约占地面积。该反应器可适应大中型水量的工业污水处理要求,施工难度小,技术可实施好。
-
公开(公告)号:CN205732265U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620521780.9
申请日:2016-06-01
Applicant: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9C1/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变工艺的有机污染土壤热解吸处理设备,属于污染土壤修复设备领域,该可变工艺的有机污染土壤热解吸处理设备包括低温热解吸窑系统、高温热解吸窑系统和燃气燃烧系统;低温热解吸窑系统包括低温燃气进口,低温燃气进口与燃气燃烧系统连接;高温热解吸窑系统包括高温燃气进口,高温燃气进口与燃气燃烧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低温热解吸窑系统和高温热解吸窑系统对污染土壤进行分类处理,同时燃气燃烧系统通过低温燃气进口和高温燃气进口分别对低温热解吸窑和高温热解吸窑提供热量,燃气燃烧系统的设置能够灵活调整治理方案,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使重组分有机污染土壤和轻组分有机污染土壤得到充分的治理,更节约能源。
-
公开(公告)号:CN205035111U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520765123.4
申请日:2015-09-29
Applicant: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含油污水的油水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溶气装置,包括:固定壳和用于通入污水的微孔管;微孔管呈球形,微孔管设置在固定壳内,且与固定壳围成用于通入气体的进气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溶气装置,微孔管呈球形,进气腔内的气体通过微孔管上的孔进入至微孔管内。球形形状扩大了微孔管的面积,增加了气体进入微孔管内的途径,从而使进气腔内的气体更快地进入至微孔管内,提高了溶气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