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9316966U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20305950.X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安徽理工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煤矿巷道TBM施工支护循环利用钢管片,该钢管片由三个弧度为67.5°的标准块、两个弧度为71.25°的邻块以及一个楔块周向可拆卸地拼接组成的圆环形结构体;其中,所述标准块、邻块以及楔块的中部均内嵌设置有吊座;所述标准块和邻块的吊座两侧分别周向对称嵌设有注浆接头,且所述标准块和邻块各自的注浆接头与吊座处于同一弧形中线上;所述标准块、邻块以及楔块分别由与之相适配的两个弧板、两个侧板以及两个端板对应焊接组成,且两个弧板的内表面之间等间距焊接有多个与之相适配的筋板。本实用新型的钢管片可以循环使用,钢管片在满足临时施工支护条件下,其造价成本也得以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217813488U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21795665.2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安徽理工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nventor: 陈伟 , 陆鹏举 , 程桦 , 杨仁树 , 张鲁鲁 , 王松青 , 牛宾 , 初月朗 , 刘宁 , 杨明 , 杨谢生 , 杨立云 , 许光泉 , 姚直书 , 马均志 , 申五刚 , 杨新文 , 黎明镜 , 康一强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TBM连续皮带机支架安装装置,包括:连续皮带机,该连续皮带机通过安装结构吊装于隧道侧面;安装结构,上述安装结构包括两个位置对称的支腿,靠近侧壁的支腿伸出端固定有牛腿而另一个支腿伸出端通过固定件固定在仰拱预制块上,通过对支架安装施工工艺进行改进创新,解决井筒内空间小、设备相互干涉的问题,确保皮带机支架安装以及井筒施工期间的安全,提高TBM施工效率,为今后类似情况下的施工提高了宝贵的经验。
-
公开(公告)号:CN214425304U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120106238.8
申请日:2021-01-14
Applicant: 中煤特殊凿井有限责任公司 , 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王宗金 , 程桦 , 刘杰忠 , 王峰 , 陈晓峰 , 亓燕秋 , 刘伟军 , 赵勇 , 彭承 , 刘明根 , 吴成 , 刘宁 , 姚直书 , 蔡海兵 , 林键 , 彭世龙 , 王彬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温异径冻结管,包括冻结管本体,所述冻结管本体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管体的直径,所述第一管体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的顶部并与所述第二管体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壁四周设置有保温层。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一管体的直径小于第二管体的直径并在第一管体外部设置保温层可减少第一管体的冷量的损失、提高能源利用率,在将冻结管插入地面时,第一管体处于浅部地层非冻结段,通过设置保温层使第一管体的冷量不会导入浅部地层非冻结段,减小了地层的冻胀和融沉并能够有效降低解冻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8036144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88721.3
申请日:2024-02-20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安徽理工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隧道支护结构设计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适用于高地应力软岩隧道的刚度协调支护设计方法。通过获取围岩特性曲线,利用等效法和刚度叠加法获得整体支护结构的刚度和极限承载力,基于收敛‑约束变形协调原理,确定围岩‑支护结构平衡状态下整体支护结构所承受的围岩压力,进而得到整体支护结构的稳定性系数,以该稳定性系数判定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及合理性,并进行迭代优化,得到最优支护参数。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为纯数值计算,优化周期短,可快速得到刚度协调的高应力软岩隧道初支二衬结构设计方案,及时根据围岩条件修改设计方案,得到最优结果,更加合理有效地抑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保障隧道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7927248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053694.9
申请日:2024-01-15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高原富水地层软岩大变形隧道的注浆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隧道前方进行超前地质探测,确定不良地质的厚度和位置;封闭工作面施作止浆墙,在止浆墙与初期支护接触面施作锚杆或钢管;根据隧道实际情况设计注浆孔,待止浆墙强度满足要求且检查无渗漏水时,钻孔得到注浆孔;进行超前注浆,同时以钻杆取芯后的钻孔作为排水孔进行排水,当注浆效果满足要求时,结束超前注浆,拆除止浆墙,继续开挖隧道。本发明对富水软弱岩层进行超前预测、超前加固‑排水处理,提高岩石的整体性以及抗渗能力,减少了富水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带来围岩大变形的可能性,为后续开挖、施工、使用等环节打好坚实的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8802417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1810689709.5
申请日:2018-06-28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文地质参数测定技术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多钻孔含水层水流流速流向测定方法及系统,本发明的测定方法包括:在多个钻孔中设置电极;对其中一个钻孔中的电极供电;在供电电极的钻孔中投入电解质,并记录投放时间;测量其余钻孔中的电极电位,并记录电位测量时间;确定含水层水流的流速和流向。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基于多钻孔条件,利用充电法,在多个钻孔中布置测试系统,通过等电位点测量,可以高效、快捷、准确、无放射性污染地测定深孔地下水的流速流向。
-
公开(公告)号:CN116181261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0322203.1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煤矿立井钻井法凿井钻头吸渣口布置的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确定煤矿立井钻井施工参数;步骤S2,确立煤矿立井钻井现场与相似模型之间的相似转化关系;步骤S3,改变钻头吸渣口布置的影响因素多次建立钻井排渣的数值模型;步骤S4,钻井排渣数值模型计算;步骤S5,定义排渣效果评判指标;步骤S6,分析排渣计算结果;步骤S7,确定钻头吸渣口的布置方式;步骤S8,制作钻头,进行模型试验验证。建立了用于模拟气举反循环排渣的数值模型,并通过改变钻头吸渣口的数量、间距、面积比和总吸附面积确定了吸渣口的布置方式,提高井底吸渣速度,改善排渣效率,可对钻头的研发和吸渣口的布置提供有益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8222882B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1810074861.2
申请日:2018-01-25
Applicant: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 ,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巨厚冲积层单井多层段注浆新型套管与施工方法,所述套管由内层注浆管和套在所述内层注浆管外部的外管组成,所述外管包括若干段过滤管和若干段实管,所述过滤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过滤孔,所述过滤管和所述实管交替设置,所述过滤管设置在所述注浆层段内,所述实管设置在所述非注浆层段内;在所述外管和所述内层注浆管之间设置有止浆塞,在所述套管的顶端设置有闷盖。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操作时间长、产生费用巨大、技术难度大和安全性低的问题,研发了适合巨厚冲积层单井多层段注浆的新型套管,并且给出了配合新型套管的注浆施工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深立井地层加固注浆的安全性,并且大大降低施工风险,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07024183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1710404870.9
申请日:2017-06-01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巷道围岩松动圈范围测试方法及系统。该巷道围岩松动圈范围测试方法,应用于巷道围岩松动圈范围测试系统,系统包括支撑杆、分布式传感光缆、至少两个应变传感器和处理器;其中,分布式传感光缆和应变传感器设置在支撑杆上,处理器与分布式传感光缆和应变传感器连接;该方法包括:根据待测试区域的地质信息确定钻孔的信息;其中,钻孔用于设置支撑杆;通过钻孔中设置的分布式传感光缆和应变传感器采集不同时间的应变数据;根据采集的应变数据,确定巷道围岩松动圈范围。本发明确定巷道围岩松动圈范围,结果较为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4705834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210345221.7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 中煤特殊凿井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拟气举反循环泥浆悬浮排渣的室内试验系统及其试验方法,包括试验台、试验腔、排渣管、泥岩分离箱和数据监测及采集装置,所述试验台上设置有油缸,与所述油缸连接有油泵,所述试验腔设置在所述油缸上,所述试验腔的底部铺设有岩屑,在所述试验腔内并位于所述岩屑上方的空间用于容纳泥浆,所述排渣管的一端位于所述试验腔内,所述排渣管的另一端由所述试验腔的上端延伸至所述试验腔外且置于所述泥岩分离箱的上方;所述数据监测及采集装置能够对试验过程中的压力数据进行监测及采集。该试验系统解决了现有装置排渣过程不可视的问题,利用该试验系统进行试验可直观获取井下岩屑堆积、岩屑悬浮状态和排渣管内岩屑运移规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