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子液体强化赖氨酸脱羧酶合成1,5-戊二胺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21984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011474131.5

    申请日:2020-12-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子液体强化赖氨酸脱羧酶合成1,5‑戊二胺的方法,属于生物化工领域。所述的离子液体强化赖氨酸脱羧酶合成1,5‑戊二胺的方法中,将离子液体、底物赖氨酸、辅酶磷酸吡哆醛、纯化的赖氨酸脱羧酶或者含有赖氨酸脱羧酶的基因工程菌细胞悬液和缓冲液进行混合,通过一步催化反应即可得到目标产物1,5‑戊二胺,所述离子液体包括胆碱类离子液体与咪唑类离子液体,能够显著提高赖氨酸脱羧酶的活性,提升赖氨酸脱羧酶的催化效率。所述方法的工艺步骤十分简单,能够快速、高效地获得高收率的1,5‑戊二胺,有利于戊二胺合成的工程化放大。

    一种壳聚糖改性尼龙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640586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810289.3

    申请日:2024-12-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纤维改性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壳聚糖改性尼龙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含下列步骤:将壳聚糖与酸溶剂混合,得到壳聚糖溶液;将尼龙纤维浸泡在壳聚糖溶液中,浸泡结束后顺次进行干燥处理和固化处理,得到壳聚糖改性尼龙纤维。其中,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多糖,无毒无害,符合环保要求,同时制备工艺中不使用有害化学物质,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壳聚糖改性尼龙纤维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尼龙纤维表面的壳聚糖涂层能够有效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壳聚糖改性尼龙纤维可广泛应用于医疗用品包装或食品包装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一种高性能脂肪族链尼龙5X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3898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311262296.X

    申请日:2023-09-2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性能脂肪族链尼龙5X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尼龙的技术领域。本发明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常压、氮气保护条件下,将戊二胺与脂肪族二元酸在一定溶剂下进行成盐反应,进一步通过溶析结晶提纯,得到高质量、高纯度固体尼龙5X盐;(2)将不同质量分数的尼龙盐溶液、催化剂、抗氧化剂加入聚合釜中,在压力1.0‑2MPa、温度150‑200℃进行预聚合反应;(3)预聚合完成一定时间后,缓慢排出水汽,同时升温至210‑250℃,并调节聚合真空度,聚合一定时间即得到高性能脂肪族链尼龙5X聚合物。本方法采用溶液预聚合+固相聚合的分阶段聚合方式,得到高性能脂肪族链尼龙5X聚合物。

    一种耐高温生物基聚酰胺及其可控聚合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46316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721219.0

    申请日:2024-1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高温生物基聚酰胺及其可控聚合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将尼龙盐与水混合,将所得尼龙盐溶液与添加剂混合,进行预聚合反应,得到尼龙预聚物;在保护气体条件下,将尼龙预聚物在依次降低的至少三个真空梯度条件下进行固相增粘缩聚,得到耐高温生物基聚酰胺;尼龙盐包括生物基尼龙5T盐、生物基尼龙5I盐、生物基尼龙52盐、生物基尼龙56盐、生物基尼龙510盐。本发明在依次降低的真空梯度条件下进行固相增粘缩聚,实现了聚合过程中小分子水的可控移除,利于形成窄分子量分布、色泽良好、力学性能优异的耐高温生物基聚酰胺,解决了聚酰胺聚合不稳定、黄色指数偏高的问题。

    CO2活化关键酶及其应用
    3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185887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1599488.5

    申请日:2022-12-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CO2活化关键酶及其应用,包括甲醛脱氢酶AqFaldDH、甲醛脱氢酶SzFaldDH、甲醛脱氢酶PpFaldDH和甲醛脱氢酶ChFaldDH中的一种或几种,甲醛脱氢酶基因和蛋白序列、构建的表达载体以及上述酶在以甲酸或CO2为底物合成甲醛路径中的应用。通过构建表达载体和基因工程菌,诱导表达甲醛脱氢酶,并进一步催化合成甲醛,本发明所开发的新型甲醛脱氢酶FaldDH均具有较高的酶活性和催化强度,可以快速合成大量的甲醛,为CO2高效活化转化合成甲醛,并进一步定向转化为高值化学品的生物化学途径提供了新动力,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