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50895A8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310013104.5
申请日:2023-01-05
Applicant: 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连续纤维增强PMMA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方法将过氧化物引发剂与MMA单体形成树脂A组分,将还原剂与MMA单体形成树脂B组分,A和B两种组分在使用前混合均匀,预聚至灌注粘度,然后在真空或高压等导流模式下与连续纤维形成PMMA复合材料。本发明集成了氧化还原活性聚合的低温优势,在常温即可实现树脂A组分与B组分的本体聚合特征,既不会出现高温爆聚损害复合材料的性能,也减少了高温下MMA单体的挥发;此外,本发明仅使用单一单体预聚即可得到适宜于真空灌注的粘度,所得PMM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优,且可回收使用,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73653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30496.3
申请日:2023-12-15
Applicant: 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龙子湖新能源实验室
IPC: C08L33/12 , C08L51/10 , C08K9/04 , C08K3/38 , C09K5/14 , C08F292/00 , C08F220/14 , C08F120/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导热氮化硼/PMMA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导热复合材料制备的技术领域,用以解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导热复合材料中氮化硼颗粒分散不均匀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首先使二异氰酸酯中一半的NCO基团与受阻胺丙烯酸酯发生聚脲反应,然后二异氰酸酯剩余的NCO基团再与氨基化或羟基化氮化硼发生反应得到乙烯化氮化硼,然后乙烯化氮化硼再与MMA单体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发生自由基共聚反应,最终制得氮化硼/PMMA复合材料。本发明将氮化硼颗粒分散在MMA单体中并通过原位聚合的方式直接制得了氮化硼/PMMA复合材料,实现了氮化硼在PMMA体系中的均匀分布,使PMMA树脂材料获得优异的导热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785328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44738.5
申请日:2022-12-02
Applicant: 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8F220/14 , C08F222/22 , C08J5/04 , C08K7/14 , C08K7/06 , C08K7/10 , C08L33/12 , C08L77/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树脂及其复合材料合成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部分交联PMMA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部分交联PMMA的长链之间通过共价键紧密连接,形成了稳定的三维网络结构,通过调节二异氰酸酯的添加量同时增强了PMMA的强度和韧性,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能分别提高至85MPa、33KJ/m2和10%,并保留了PMMA树脂可回收重复利用的特性;同时,使用该部分交联PMMA与纤维增强材料制得的复合材料同样具备优异的机械性能。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添加剂极少、工艺简单、不使用催化剂且反应温和可控,也保证了所得部分交联PMMA用于真空灌注成型工艺下复合材料的制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2634817A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110038552.8
申请日:2011-02-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以玻碳为惰性阳极的离子液体低温电解铝方法。该方法以玻碳作为新型惰性阳极,石墨等常规材料为阴极,在25~200℃下经过电解离子液体-AlCl3体系可得到固态铝。通过该方法不仅能够显著提高离子液体低温电解铝的电流效率和铝产品的质量,有效降低反应能耗,还可以充分实现离子液体和阳极的循环利用。该方法克服了传统阳极材料稳定性差和反应效率低的问题,有利于离子液体低温电解铝技术的工业化推广,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2516774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402170.9
申请日:2011-12-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唐山三友硅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科学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
IPC: C08L83/07 , C08L83/16 , C08K13/06 , C08K9/06 , C08K3/04 , C08K5/14 , C08G77/20 , C08G77/62 , C08J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硅树脂基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改性硅树脂基体的制备方法;烷基氯硅烷和乙烯基氯硅烷两者的混合物或采用烷基氯硅烷、乙烯基氯硅烷或苯基氯硅烷三者的混合物溶于甲苯或二甲苯,在-5~70℃水解,经分液、水解及浓缩后,经稀释、过滤后即得到硅树脂;向硅树脂中加入0.5~5%经疏水处理的气相白炭黑,得到A组分;将浓度为30~40%低聚硅氮烷的甲苯溶液作为B组分;以过氧化物作为C组分;将100质量份的A组分、0.5~5质量份的B组分和0.1~1质量份的C组分混合,得到改性硅树脂基体。改性硅树脂基体,具有固化速度快,材料相容性好、成膜后硬度高的优点;且能够作为耐高温低介电损耗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
-
公开(公告)号:CN102190589A
公开(公告)日:2011-09-21
申请号:CN201010117122.0
申请日:2010-03-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7C229/26 , C07C227/18 , C07D307/62 , C07D209/20 , C07D311/94 , C07C323/58 , C07C319/20 , C07C229/22 , A61K31/205 , A61K31/375 , A61K31/60 , A61K31/405 , A61K31/366 , A61P3/02 , A23L1/305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可用于食品和医疗的氨基酸离子液体。在本专利中,氨基酸如色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赖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精氨酸、甘氨酸、丝氨酸、酪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脯氨酸、羟脯氨酸、瓜氨酸、乌氨酸和有机酸(饱和或不饱和)如醋酸、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柠檬酸、酒石酸、草酸、苹果酸、枸椽酸、抗坏血酸、苯甲酸、水杨酸、咖啡酸、土槿皮酸、绿原酸或有机碱如胆碱、胍进行反应形成氨基酸离子液体。该离子液体可以通过食品、保健品或药物的形式为人或者动物补充氨基酸。
-
公开(公告)号:CN1751766A
公开(公告)日:2006-03-29
申请号:CN200410078283.8
申请日:2004-09-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B01D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离子液体-糖双水相体系。向一定浓度的糖的水溶液中逐滴滴加离子液体,置于一定温度下的水浴中,震荡,会出现混浊现象,静置分层,出现双水相体系。该体系的形成不受滴加顺序的限制,交换滴加顺序也可以出现双水相。在已经构成的双水相体系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实现双水相需要的离子液体和糖的量均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709553A
公开(公告)日:2005-12-21
申请号:CN200510073345.0
申请日:2005-06-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B01D5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氨基酸类离子液体用于酸性气体吸收。该离子液体的阴离子为氨基酸、氨基酸衍生物、或类似氨基酸结构离子,对离子为咪唑类阳离子、膦类阳离子、胍类阳离子、胺类阳离子、铵盐阳离子等,经浸渍工艺负载到硅胶等多孔固体上可以作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如烟道气、机动车尾气等)的吸收剂。
-
公开(公告)号:CN1593741A
公开(公告)日:2005-03-16
申请号:CN200410049923.2
申请日:2004-06-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子液体热耦合制备的新方法。在同一制备体系中,综合利用两种或多种离子液体合成反应热之间的耦合,可同时制备两种或多种离子液体。本发明提出的离子液体热耦合制备的新方法,可以简化离子液体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减少能耗,降低生产成本,工业应用前景广阔。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