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56345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050715.1
申请日:2024-01-1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填埋场膜下水处理系统。其技术方案包括:膜反应器,包括下反应器、下曝气管、上反应器和上曝气管,所述下反应器的底部与池体的膜处理池固定连接,所述下反应器的侧壁与下曝气管固定连接,所述下反应器的顶部中心处固定安装上反应器,所述上曝气管固定安装在下反应器的顶部固定且围绕在上反应器的四周,所述下反应器与上反应器的内部均设置有过滤膜。本发明通过下曝气管和上曝气管进行分层曝气,补充不同水层的曝气量,避免曝气后的气体不断上升并四处扩散,导致颗粒所受浮力降低,无法将颗粒浮在水面进行分离,在曝气量不足出现颗粒下沉时及时补充曝气,避免颗粒下沉。
-
公开(公告)号:CN116282784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310313262.2
申请日:2023-03-2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2F11/00
Abstract: 基于曝气风机的黑臭水体底泥无害化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底泥处理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底板、翻泥部件、曝气排水部件和驱动部件,曝气排水部件通过支撑架固定在底板上,翻泥部件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曝气排水部件前侧中部,翻泥部件侧面设置驱动部件;翻泥部件包括池体,池体背板顶部安装固定座,固定座上通过连接头安装弧形管,弧形管为方管,下管壁上开设若干喷孔,池体背板上部开设有横向贯通的条状口,转动板前端固定安装弧形板,弧形板弧度与弧形管匹配,并能贴合弧形管下管壁进行弧线转动。本发明可以快速的去除底泥中的上覆水,在去除同时可以将处理液混入底泥中,从而可以集中排走后进行下一步的翻晒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775634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410050715.1
申请日:2024-01-1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填埋场膜下水处理系统。其技术方案包括:膜反应器,包括下反应器、下曝气管、上反应器和上曝气管,所述下反应器的底部与池体的膜处理池固定连接,所述下反应器的侧壁与下曝气管固定连接,所述下反应器的顶部中心处固定安装上反应器,所述上曝气管固定安装在下反应器的顶部固定且围绕在上反应器的四周,所述下反应器与上反应器的内部均设置有过滤膜。本发明通过下曝气管和上曝气管进行分层曝气,补充不同水层的曝气量,避免曝气后的气体不断上升并四处扩散,导致颗粒所受浮力降低,无法将颗粒浮在水面进行分离,在曝气量不足出现颗粒下沉时及时补充曝气,避免颗粒下沉。
-
公开(公告)号:CN115713259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425677.0
申请日:2022-11-14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10/20 , G06Q50/2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收集效能的污水系统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获取目标污水处理系统基本资料;步骤S2:获取所需观测数据并分析处理;步骤S3:计算各项数据;步骤S4:计算污水系统收集效能值;步骤S5:计算各排水分区的污水收集低效贡献度值;步骤S6:计算各排水分区的污水收集总体评价值;步骤S7确定各排水分区的处理操作及其优先级。该方法通过建立污水收集效能评价等级、污水收集低效贡献度评价等级以及排水分区污水收集总体评价值等级,确定各排水分区的处理操作及其处理优先级,准确判断问题轻重缓急,并实现分步骤、分重点对排水分区进行进一步的全面排查、系统治理及管养维护。
-
公开(公告)号:CN11753414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496782.8
申请日:2023-11-1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预处理池调控方法,所用装置包括:泵房、初沉池、调节池、事故池,其中,泵房设置在预处理池调控装置的底部一侧,预处理池调控装置内泵房以外的空间划分为前后分布的一层和二层,事故池设置在泵房上方的一层,初沉池设置在泵房上方的二层,调节池设置在二层中初沉池的一侧;调节池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调节池进水渠和调节池出水渠,调节池进水渠与调节池顶部和初沉池顶部连通,调节池出水渠与调节池底部连通;事故池内靠近泵房的池底处设置有事故池集水坑,在事故池集水坑中设置有事故池放空管并延伸至事故池外,初沉池内靠近泵房的池底处设置有初沉池排泥管并延伸至初沉池外,调节池的池底设有贯穿池底的调节池放空管。
-
公开(公告)号:CN116065660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1541606.7
申请日:2022-12-0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涉及取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冲防生物型海水用取水头部,包括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上设置有弹污机构和推污机构;所述装置本体包括一端密封的支撑圆筒、设置于所述支撑圆筒非密封端的顶盖、以及均匀排布并连接在所述支撑圆筒口部和所述顶盖边缘的栏杆;所述弹污机构设置有过滤网架、驱动件和弹性件;所述推污机构设置有推污板;本发明利用水体流动产生的动力来促使装置运行,使过滤网架在支撑圆筒内部移动,配合推污板和产生的水体流动,将支撑圆筒和过滤网架上蓄积或附着的污物推出支撑圆筒外部,减少污物在取水头部内部的蓄积和附着,有效保证取水头部的正常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785401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15967.4
申请日:2022-11-2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8G61/12 , B01J20/26 , B01J20/28 , C02F1/28 , B01J20/30 , C02F101/30 , C02F101/34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氮多孔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制备方法利用三聚氯氰和对硝基苯酚合成单取代的硝基苯氧基二氯均三嗪,然后在正丁基锂的活化下与咔唑进行反应,得到新型的含有三嗪和咔唑基团的硝基苯氧基二咔唑基均三嗪单体,在氯化铝和二甲氧基甲烷催化交联下,得到超交联多孔聚合物,进一步聚合物骨架中的硝基经过Pd/C催化加氢还原生成氨基,得到超交联的富氮多孔聚合物。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新颖高效,反应物廉价易得,并且多孔聚合物的孔径率大,比表面积高;制备出的超交联富氮多孔聚合物含有丰富的咔唑、三嗪和氨基含氮官能团,对甲基橙等染料有着良好分子间相互作用和静电吸附作用,且对甲基橙等染料吸附容量高,去除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222739929U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20626833.8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电动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柠檬酸活化的镉污染土壤电动修复装置。其技术方案包括:抛洒组件,包括提升传送带、下喷管和上喷管,所述反应仓的内壁转动连接提升传送带,所述下喷管和上喷管均设置两个,所述下喷管和上喷管的端部均与反应仓固定连接,所述下喷管和上喷管的喷水口朝向土壤,所述下喷管与上喷管均与药剂箱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土壤经过破碎装置破碎后被甩出进行抛物线运动,不同重力的土壤的所受惯性不同,以至于土壤被抛在空中不同颗粒土壤分离,再利用下喷管和上喷管置于土壤移动轨迹的两侧,下喷管和上喷管雾化柠檬酸活化药剂药剂,增大土壤和药剂的接触面积,加快混合。
-
公开(公告)号:CN221296571U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323258069.8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沉淀池,包括:沉淀池壳体,以及沉淀池壳体内部设置的过滤机构、出水管、进水管、加药管;过滤机构包括过滤部和调节部;调节部包括隔板,隔板侧面与沉淀池壳体内部侧面固定连接,隔板顶面贯通开设有通孔,通孔正下方设置有第一挡板;沉淀池壳体后侧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输出杆前端面与第一挡板后侧面固定连接;过滤部包括过滤网板,过滤网板侧面与沉淀池壳体内部侧面连接,过滤网板下方设置有第一转动杆和两个支撑板,支撑板上方设置有弹簧,沉淀池壳体后侧面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杆前端面与第一转动杆后端面固定连接,第一转动杆表面固定套设有凸轮。
-
公开(公告)号:CN216653745U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123266726.4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暗渠前置拦污沉砂装置,该装置设置在暗渠前部,包括拦污装置和沉砂装置两部分;所述的拦污装置包括电动旋转台、拦污摆动杆、拦污网;电动旋转台包括转动头和固定杆;所述的沉砂装置包括集水装置、沉砂仓斗,输泥管道、泥浆泵;所述的集水装置设置为漏斗型;在集水装置的底部设置沉砂仓斗,在沉砂仓斗的底部设置输泥管道;输泥管道的出口与泥浆泵连接。本实用新型针对绝大部分暗渠、暗涵等河道密闭空间,人工操作便捷,不受周边构筑物影响,能有效减少流入暗渠内的漂浮物及大颗粒沉淀物,有效缓解暗渠内部底泥淤积,降低暗渠清疏频次,保障了暗渠过水通道及水动力条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