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317887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091452.4
申请日:2023-01-17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S20/32 , F24S25/617 , F24S30/45 , F24S20/7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分枝自动变桨固定式海上光伏结构,包括固定式基础、多分支集成式塔架和光伏设备,固定式基础的下段设于海床中,固定式基础的上段高于海平面并与多分支集成式塔架相连接,多分支集成式塔架包括主塔架和变桨支架,主塔架与变桨支架转动连接,主塔架设有驱动系统以驱动变桨支架转动,光伏设备固定于变桨支架上,主塔架设有太阳光追踪系统以监测太阳方位和相对于光伏设备的倾角,太阳光追踪系统与驱动系统相连接。本发明能够根据太阳方位调整光伏设备的角度,使其接收到充分的光照,提高发电效率,同时采用多分支集成式塔架能够设置多块光伏板,提高管桩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176781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662602.4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何奔 , 王德志 , 李炜 , 姜贞强 , 罗金平 , 王滨 , 熊根 , 赖踊卿 , 王淡善 , 吕娜 , 高鹏 , 石锐龙 , 吕君 , 张杰 , 许光明 , 张学栋 , 吴新云 , 刘荣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浮筒单点系泊海上风电漂浮式基础,包括浮体结构和单点系泊系统,以及将所述浮体结构和所述单点系泊系统连接的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上设置与海上风电设备连接的过渡连接部;所述单点系泊系统包括转塔,使所述浮体结构在风浪来袭时绕所述转塔中心旋转,所述转塔外部为与所述框架结构连接的转筒;所述浮体结构包括在两侧设置的浮筒,且所述浮筒内设置压载舱,通过所述浮筒提供的浮力使整体结构形成漂浮状态。本发明通过采用单点系泊系统,使整个浮体结构具有随风浪变化而产生位置变化的风向标效应,因此使其在恶劣风浪流条件下抗风浪能力强,同时适用水深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2195958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010644777.7
申请日:2020-07-07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何奔 , 沈侃敏 , 戚海峰 , 王淡善 , 李炜 , 罗金平 , 姜贞强 , 王滨 , 吕娜 , 陈法波 , 王新峰 , 俞琨 , 俞锋 , 李涛 , 徐健 , 张杰 , 张纯永 , 董雪 , 高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土塞堵孔、反向注浆的分舱吸力桶形基础,包括吸力桶和抽水安装设备,吸力桶包括固定连接的吸力桶顶板、外桶壁、内桶壁与隔舱肋板,内桶壁与隔舱肋板分别将吸力桶分隔为一个内侧分舱和多个外侧分舱;还包括土塞挡板、土塞探测装置、通水孔与土工滤网:该基础内部设置了过滤网,防止贯入过程可能出现的堵孔现象;内部设置土塞挡板和探测装置,可以实时监测桶内土塞高度是否超过限制,当土塞高度整体达到土塞挡板处时,施工人员可以根据监测数据,停止进一步吸力贯入,然后进行反向注浆充填空隙。桶内注入的浆体可以保证吸力桶的顶盖和土体完全接触,从而提高吸力桶的安装质量,进而保证吸力桶的承载能力和桶顶板结构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1511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695996.6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活动式运维船靠泊加网箱养殖系统及其施工方法。适用于海上风电技术领域。技术方案包括风机单桩基础、活动式橡胶圈、网箱和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框架在海床上围绕风机单桩基础设置,数层活动式橡胶圈套在风机单桩基础的不同高度,相邻活动式橡胶圈套之间、最下层的活动式橡胶圈与混凝土框架之间分别设有网箱;数层活动式橡胶圈的内侧通过橡胶圈内侧支撑梁相互连接,外侧通过橡胶圈外侧支撑梁相互连接,网箱为柔性伸缩结构,活动式橡胶圈、网箱、橡胶圈外侧支撑梁和橡胶圈内侧支撑梁形成漂浮式系统,漂浮式系统沿风机单桩基础上下移动,底部通过网箱连接混凝土框架固定在海床上。
-
公开(公告)号:CN116240931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277956.5
申请日:2023-03-15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上风电锚链网幕式防冲刷结构,包括与海底泥面连接的单桩,并将所述防冲刷结构设置于所述单桩周边的冲刷影响区域;所述防冲刷结构包括锚链网和幕布;所述单桩外套设有可活动的中心圈梁,且所述中心圈梁底部贴合海床面通过所述单桩形成导向移动;所述锚链网分布设置于所述单桩的外围,且所述锚链网内侧与所述中心圈梁连接,同时在所述锚链网的外侧连接有与海床面固定的固定锚,所述锚链网可随海床面的下降形成沉降式的自调整状态。本发明的锚链网幕布结构直接遮盖桩周土体,通过隔水幕布结构隔绝海底水流,使桩周土体免受水流的冲刷,增强了防护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086592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111396432.5
申请日:2021-11-2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63B35/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海上风电浮动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多个预制好的立柱式分体结构和箱型连接梁,多个立柱式分体结构呈正三角形布置,两个立柱式分体结构间通过箱型连接梁相连,立柱式分体结构上在与箱型连接梁的连接处预留有插口和灌浆舱室,箱型连接梁的两端在与立柱式分体结构的连接处设有限位抗拉连接结构。本发明降低了加工场地、运输装备的要求;本发明特有的箱型连接梁装配结构,可直接在海上进行拼装作业,有利于风机基础的大批量流水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4086592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396432.5
申请日:2021-11-2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海上风电浮动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多个预制好的立柱式分体结构和箱型连接梁,多个立柱式分体结构呈正三角形布置,两个立柱式分体结构间通过箱型连接梁相连,立柱式分体结构上在与箱型连接梁的连接处预留有插口和灌浆舱室,箱型连接梁的两端在与立柱式分体结构的连接处设有限位抗拉连接结构。本发明降低了加工场地、运输装备的要求;本发明特有的箱型连接梁装配结构,可直接在海上进行拼装作业,有利于风机基础的大批量流水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1364494B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010253189.0
申请日:2020-04-0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何奔 , 吕娜 , 高鹏 , 孙杏建 , 王淡善 , 官春光 , 芮圣洁 , 罗金平 , 郇彩云 , 戚海峰 , 李炜 , 姜贞强 , 王滨 , 陈法波 , 王新峰 , 沈侃敏 , 张杰 , 徐健 , 张纯永 , 董雪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锚索及斜直桩支撑的海上高桩承台基础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混凝土承台,所述海上高桩承台基础设有三根以上的直立嵌岩桩和三根以上的斜桩的组合桩系统,且斜桩被配合以提供承载力的锚索装置。本发明既能利用直桩施工后形成的稳桩平台,为斜桩提供施工期的支撑,便于斜桩的打入和嵌岩,又采用锚索结构,减少斜桩嵌入基岩的深度,降低斜嵌岩桩施工难度,为斜桩提供较大抗拔力,同时解决了浅覆盖层岩基地质中的高桩承台施工困难和服役期承载力不足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212678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564816.7
申请日:2021-05-24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浮式海上风电结构的主‑被动联合控制系统及实现方法,包括浮式基础和设置于浮式基础上方的风机,所述风机上设置有至少由风速测量装置、风机偏航装置、风机变桨距控制器以及风机变桨距控制终端组成的主动控制系统,所述风机上设置有对振动提供被动控制的调谐质量阻尼器;所述风机上设置有用于测量机舱处三轴加速度与角速度的惯性测量单元传感器以及接收该速度信号的浮式基础运动控制终端,所述浮式基础上设置有多个受浮式基础运动控制终端所控制的可伸缩全回转推进器。本发明提出的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各子结构的实时同步控制,可以通过前馈控制抵消结构运动中的平均转动与平均水平位移,可以有效地将风机保持在设计位置进行周期运动。
-
公开(公告)号:CN111617920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598500.5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管桩水下表面制造局部干区的系统及涂层修补系统。本发明的目的是以解决钢管桩水下表面涂层损坏区由于浸水环境而难以进行有效修补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系统具有施工船和水下作业舱;施工船上设有压缩空气泵、废料回收箱、涂料压力泵、淡水泵和远程控制台;水下作业舱罩于钢管桩水下拟施工区域表面,水下作业舱罩上与钢管桩接触部位设有一圈密封圈,该水下作业舱经固定机构固定于钢管桩上;水下作业舱上端设有连通其内部的压缩空气入口,压缩空气入口经压缩空气管道连接施工船上的压缩空气泵;水下作业舱下端设有连通其内部的气水排出口,气水排出口经排出管道连接施工船上的废料回收箱。本发明适用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