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213217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081047.X
申请日:2018-09-1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5D16/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多途径协同控制超临界二氧化碳稳压装置,包括稳压器,所述稳压器内容纳有超临界二氧化碳,稳压器的上半部接触罩设有冷却壳罩;冷却壳罩的上部设有冷却介质输入管,冷却壳罩的下部设有冷却介质输出管;稳压器内还设有电加热元件,所述电加热元件用于加热超临界二氧化碳。本发明实现了稳压器内超临界二氧化碳状态稳定且可控,显著提高了超临界二氧化碳稳压器的性能,消除了稳压器内异种稳压气体进入实验回路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6123656B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0636285.7
申请日:2016-08-0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立交式微通道高效紧凑型换热器,包括至少2个叠在一起的流板,相邻2个流板分别为上流板和下流板,还包括至少2个流体通道,上流板和下流板内均设置有换热流道,上流板的换热流道包括至少1个第一类流道,第一类流道包括第一类流道进口段、第一类流道中间段、第一类流道出口段,下流板的换热流道包括至少1个第二类流道,第二类流道包括第二类流道进口段、第二类流道中间段、第二类流道出口段,第一类流道进口段通过第二类流道中间段与第一类流道出口段连通,第二类流道进口段通过第一类流道中间段与第二类流道出口段连通。通过换热器进出口流道设计打通上下两层板的部分流道以达到实现印刷电路板中冷热流道立体流体布置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6123656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636285.7
申请日:2016-08-0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立交式微通道高效紧凑型换热器,包括至少2个叠在一起的流板,相邻2个流板分别为上流板和下流板,还包括至少2个流体通道,上流板和下流板内均设置有换热流道,上流板的换热流道包括至少1个第一类流道,第一类流道包括第一类流道进口段、第一类流道中间段、第一类流道出口段,下流板的换热流道包括至少1个第二类流道,第二类流道包括第二类流道进口段、第二类流道中间段、第二类流道出口段,第一类流道进口段通过第二类流道中间段与第一类流道出口段连通,第二类流道进口段通过第一类流道中间段与第二类流道出口段连通。通过换热器进出口流道设计打通上下两层板的部分流道以达到实现印刷电路板中冷热流道立体流体布置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7968439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381253.1
申请日:2024-04-0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换热器流量均分封头及其设计方法,包括:外包件和内构件,内构件设置在外包件内;外包件包括:接管和管箱,接管的一端连接外部管路,管箱上设置有连接孔,接管的另一端与管箱固定连接,且通过连接孔与管箱的内部连通;内构件设置在管箱内,且与管箱的内侧固定连接;本发明针对微通道换热器内流道数量多、常规封头分配流量能力较弱的特点,设计了具有多层分配空腔的内构件,使得封头内部有用了复杂的导流结构,能够对进入封头的流体进行多次分配,提高了换热器内流体流量的均匀性,避免了换热器某一位置出现堵塞或过度磨损的情况,提升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760252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194406.1
申请日:2024-02-2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微通道换热器的指针式流量均分封头及调节方法,包括:接口组件、调节组件和反馈组件,接口组件的进口端与介质管路连接,所述接口组件的出口端与微通道换热器连通;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接口组件内部;反馈组件的测量部分设置在所述接口组件内部,所述反馈组件的显示部分设置在所述接口组件的外部;本发明通过接口组件将介质分为两路输入至微通道换热器,并在反馈组件反馈流量情况后,通过调节组件调节两路介质的流量,使得输入到微通道换热器内的介质流量相同,从而避免因流量不均而导致的换热性能降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76025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410194406.1
申请日:2024-02-2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微通道换热器的指针式流量均分封头及调节方法,包括:接口组件、调节组件和反馈组件,接口组件的进口端与介质管路连接,所述接口组件的出口端与微通道换热器连通;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接口组件内部;反馈组件的测量部分设置在所述接口组件内部,所述反馈组件的显示部分设置在所述接口组件的外部;本发明通过接口组件将介质分为两路输入至微通道换热器,并在反馈组件反馈流量情况后,通过调节组件调节两路介质的流量,使得输入到微通道换热器内的介质流量相同,从而避免因流量不均而导致的换热性能降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128062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0871642.8
申请日:2023-07-1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无水冷却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系统包括发电部,包括反应堆,反应堆连通FLiNaK‑FLiBe换热器,FLiNaK‑FLiBe换热器连通CO2‑FLiNaK换热器,CO2‑FLiNaK换热器的CO2侧出口与透平连通,透平连接发电机;冷却部包括高温回热器、低温回热器、主冷却器、主压缩机、再压缩机和空冷塔,主冷却器内循环闭式冷却水,主冷却器与空冷塔连通,空冷塔通过风机驱动冷空气与闭式冷却水换热;控制部。本发明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实现发电系统的电输出,空气冷却的方式实现发电系统的无水冷却,为受水源条件限制的地区提供新的发电系统;控制部实现发电系统的自动控制过程,以响应电网的变负荷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838444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760739.1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反应堆事故余热内生动力系统及核能系统,该动力系统包括:热交换器、压缩机、透平、回热器、冷却器和辅助增压装置;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经热交换器吸收核反应堆的热量,并进入透平膨胀做功;从透平排出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依次进入回热器、冷却器释放热量,再进入压缩机提升压力后进入回热器吸收乏汽余热,随后再次返回热交换器;辅助增压装置中,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均与掺混腔室连通,经第一进气通道进入掺混腔室的气流朝向扩压腔室流动;压缩机或透平的泄漏结构与第二进气通道连通。该动力系统集成反应堆事故余热导出以及应急电力供应的功能,增强核反应堆的最后一道安全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5342529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210988234.6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F24H9/20 , F24H15/414 , F24H15/395 , F24H15/355 , F24H15/238 , F24H15/24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流体加热器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方法通过获取流体加热器在第一加热功率下的第一进口流量、第一进口压力、第一出口压力、第一进口温度和第一出口温度,计算得到流体加热器的沿流体流动方向上的多个不同位置的壁温。根据流体加热器的沿流体流动方向上的多个不同位置的壁温以及壁温限值,控制流体加热器的加热功率。如此,本申请能够通过计算得到流体加热器的沿流体流动方向上的多个不同位置的壁温。能够及时有效的追踪传热恶化点,并自动对流体加热器的加热功率进行调整,避免出现由于传热恶化导致设备烧毁的情况,提高了流体加热器运行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791244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310065108.8
申请日:2023-02-0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式微通道紧凑换热实验本体、方法、设备及介质,本发明属于换热设备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实验本体包括芯体模块,用于实现流体工质流过待测流道并与边界模块进行换热,完成对流换热过程;边界模块,用于实现边界工质流过以给所述芯体模块提供不同的换热边界条件,以完成不同边界条件下的芯体模块性能测量;连接组件,将所述芯体模块和边界模块压紧固定,并引导工质的进出。本发明基于模块化设计,能够测量微通道内的热力参数,为研究微通道换热器并建立流动传热实验数据库提供数据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