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574075A
公开(公告)日:2009-11-11
申请号:CN200810105887.5
申请日:2008-05-05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A01K67/033 , A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天牛花绒寄甲的人工繁殖及应用于防治栗山天牛的技术,首先在环境温度为25℃±1℃、湿度为60%±2%的环境中对山天牛花绒寄甲的成虫进行饲养,诱发成虫产卵;在孵化出山天牛花绒寄甲的幼虫后;利用替代寄主繁殖,使其发育为成虫。利用山天牛花绒寄甲防治对栎树(Quercus spp.)的蛀干害虫——栗山天牛,可以释放山天牛花绒寄甲的卵或者成虫防治栗山天牛。方法是将山天牛花绒寄甲卵先制成卵释放卡释放,或将成虫制成成虫释放袋释放,并可以将卵释放卡或成虫释放袋进行长期低温储藏备用,防治后控制效果显著。本生物防治技术对环境安全,保护了生物多样性,能实现持续而有效地控制栗山天牛的防治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2385611A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2011310038.0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A01K67/033 , A01G13/00 , A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饲养白蜡吉丁啮小蜂并将其应用于白蜡窄吉丁林间防治的方法。通过利用白蜡窄吉丁幼虫作为白蜡吉丁啮小蜂的寄主,筛选适宜条件后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繁育白蜡吉丁啮小蜂,之后将该天敌用于防治白蜡窄吉丁3‑4龄幼虫,在保证寄主专化性稳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高该蜂寄生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258701B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1710636440.X
申请日:2017-07-31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A01K67/033 , A01G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摩泽蒲螨的人工繁育方法及在防治苹小吉丁虫中的应用,通过选择苎麻天牛(Paraglenea fortunei)的蛹作为摩泽蒲螨(Pyemotes moseri)的替代寄主,利用防逃逸的接螨盒接螨,同时调控繁殖条件,繁殖摩泽蒲螨效率显著提升;将摩泽蒲螨的膨腹体装入贮螨管储藏,应用摩泽蒲螨防治苹小吉丁虫,摩泽蒲螨对苹小吉丁虫防治效果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07787926A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711317761.X
申请日:2017-12-12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A01K67/033 , A01G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67/033 , A01G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苹小吉丁肿腿蜂的人工繁育方法及在防治苹小吉丁虫中的应用,通过选择苎麻天牛(Paraglenea fortunei)的幼虫作为苹小吉丁肿腿蜂的替代寄主,选择合适的繁育条件,成功的实现人工规模化繁育苹小吉丁肿腿蜂。
-
公开(公告)号:CN104920308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358583.X
申请日:2015-06-25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A01K67/033 , A01G13/00 , A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落叶松吉丁肿腿蜂的人工繁育方法及在防治栗山天牛的应用,通过选择小峰熊蜂(Bombus hypocrita)的雄蜂蛹作为落叶松吉丁肿腿蜂的替代寄主,同时调控繁殖条件,使繁殖得到的落叶松吉丁肿腿蜂的寄生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应用落叶松吉丁肿腿蜂防治东北地区的栗山天牛,室内落叶松吉丁肿腿蜂对1-3龄栗山天牛幼虫的寄生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04871886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10359085.7
申请日:2015-06-25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通过采用生物防治控制的方法使得松树林区的松褐天牛种群得到明显下降和控制,松材线虫病致死松树也得到明显降低;采用小峰熊蜂(Bombus hypocrita)的雄蜂蛹作为松褐天牛肿腿蜂的寄主,同时调控繁殖条件,使得繁殖得到的松褐天牛肿腿蜂的寄生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01589697B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0810114181.5
申请日:2008-05-30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A01K67/033 , A01N3/00 , A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繁殖花斑花绒寄甲及应用于防治松褐天牛的技术,首先在环境温度为25℃±2℃、湿度为60%±5%的环境中对花斑花绒寄甲的成虫进行饲养和诱发使其大量产卵,并孵化出花斑花绒寄甲的幼虫;然后利用替代寄主使其寄生、发育,最后羽化为成虫;之后可将花斑花绒寄甲的卵或成虫制成卵释放卡或成虫释放袋或指形管释放于松材线虫病疫区的松褐天牛危害的林分。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可以在不污染环境、维护了生态平衡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使害虫和病害得到有效而持续的控制,是控制松褐天牛和松材线虫病的先进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02487912A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110351235.1
申请日:2011-11-08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诱杀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成虫的专用光源与方法及其应用,专用光源的光波波长为340nm。首先,将该光源装在智能太阳能诱虫灯具上,并将该灯具安装于松褐天牛危害的松树林内树木较稀疏、阳光不被遮挡的地方;然后,在灯具下放置杀虫水盆。可应用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等松树林中,以及其他松褐天牛危害的树种的松树林分中,能有效诱集、杀灭松褐天牛成虫。
-
公开(公告)号:CN102293221A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1110141232.5
申请日:2011-05-2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诱杀栗山天牛成虫的专用引诱剂及诱杀剂及其林间应用方法,专用引诱剂包括糖类∶酸类∶相关化合物∶纯净水=30∶10∶1∶59质量比的混合物,相关化合物根据栗山天牛危害树种的树皮汁液中的营养成分配制。专用诱杀剂是在上述的专用引诱剂中添加1%质量比的溴氰菊酯原液。在蒙古栎林、辽东栎林或其它栗山天牛危害树种的林间应用此方法,既能大量诱集到栗山天牛成虫、又能有效杀灭它们,具有成本低廉,使用简便,对环境安全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589696A
公开(公告)日:2009-12-02
申请号:CN200810113232.2
申请日:2008-05-28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A01K67/033 , A23K1/18 , A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繁殖粒肩天牛花绒寄甲及防治锈色粒肩天牛技术,首先在环境温度为25℃±1℃、湿度为60%±2%的环境中对粒肩天牛花绒寄甲的成虫进行饲养和诱发产卵;卵孵化出寄甲幼虫后,接种于替代寄主体上,并发育羽化为成虫。通过释放粒肩天牛花绒寄甲的成虫或卵防治锈色粒肩天牛,可以制成卵释放卡或成虫释放袋进行释放或冷藏待用。释放后能够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释放当年粒肩天牛花绒寄甲对锈色粒肩天牛幼虫和蛹的寄生率就达65.7%。利用本发明的生物防治技术能有效防治锈色粒肩天牛,控制其危害,做到了在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有效控制害虫,解决了这种危害严重、十分难以防治的重要的林业和园林害虫的防治难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