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70885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928480.1
申请日:2024-07-1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约束下的智能微电网低碳能量调度方法和系统,其中方法包括:根据微电网结构和能源机组工况设定安全运行约束;根据微电网运行情况核算成本,设定基础优化目标;将碳交易引入微电网运行中,建立电碳联合目标;将低碳优化调度问题转换成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引入安全网络构建安全能量调度智能体,基于微电网历史运行数据和马尔可夫决策过程进行安全能量调度智能体的离线训练;利用安全能量调度智能体与微电网环境实时互动,实现微电网的在线低碳能量调度。本发明引入安全网络,在离线训练过程中引导策略网络朝着满足安全运行约束的方向学习,实现智能微电网的安全低碳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6215324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518911.2
申请日:2023-05-1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B60L58/26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载货运列车自组网电池系统制冷方法、系统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实时获取重载货运列车行驶过程中主牵引电机消耗的牵引功率、车载电池温度;若车载电池温度大于或等于阈值温度,则采用快速制冷策略获取电池制冷功率给定值;若车载电池温度小于阈值温度,且大于或等于目标温度,则采用慢速制冷策略获取电池制冷功率给定值;若车载电池温度小于目标温度,则采用电池保温策略获取电池制冷功率给定值;根据得到的电池制冷功率给定值,执行电池制冷。该方法能够基于实时车载电池温度、牵引功率确定电池热管理系统所需的电池制冷功率,进而抑制电池老化。
-
公开(公告)号:CN111262324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106962.0
申请日:2020-02-2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电方法、控制系统及存储介质,其中充电方法包括:按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采集并联的多组充电模块的实时电流;当检测到某一充电模块的电流超调超过预设值时,更改该充电模块的预设电流参考值;根据每个充电模块的实时电流计算出每个充电模块对应的协同偏差;根据每个充电模块对应的协同偏差计算出对应充电模块的开关器件的占空比,控制对应充电模块的充电电流。利用多充电模块协同充电的策略,将一路大电流均分成多路较小的电流,以此来减少大电流对元器件的损坏和建设充电站的成本;在充电系统中加入了电流超调抑制过程,以此来减小电流超调,延长充电系统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1262323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097488.X
申请日:2020-02-1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H02J7/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协同控制的可重构超级电容充电方法及装置,使用恒流源为超级电容主拓扑电路中的超级电容充电,其中,超级电容主拓扑电路包括若干相互串联的超级电容单元,每个超级电容单元包括1个超级电容和2个开关管,超级电容与其中1个开关管串联后再与另1个开关管并联,且该2个开关管的实时控制方法为:获取本地超级电容的电压和邻居超级电容的电压,采用协同均衡控制方法计算本地超级电容电压与参考电压、邻居超级电容电压的误差电压,并根据误差电压生成PWM信号,根据PWM信号驱动超级电容单元中的2个开关管。本发明提高整个储能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延长超级电容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0281895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910620251.2
申请日:2019-07-1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B60T13/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均衡风缸压力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该控制方法获取均衡风缸的压力目标值以及采集当前时刻均衡风缸的压力实测值;利用混合逻辑动态模型获得未来有限时间内的压力预测值;再根据均衡风缸的预测压力与目标压力之间的差值,优化均衡风缸压力跟踪和充风阀、排风阀的开关次数的性能指标使得该性能指标最小化,得到输出控制量包括当前时刻充风阀以及排风阀的开闭状态变化量,开闭状态变化量表示充风阀以及排风阀在当前时刻相较于前一时刻的开关变化;最后根据输出控制量控制均衡风缸的充风阀及排风阀的开闭,调节均衡风缸的压力,本发明在有效实现均衡风缸压力的精确控制的同时降低充风阀和排风阀的开关次数,延长电磁阀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9795467A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910189255.X
申请日:2019-03-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地铁车辆制动系统的CAN通信方法及装置,其中装置包括双路CAN总线、若干个电制动通信单元和与电制动通信单元数量相同的驱动电路单元;方法为:从所有电制动通信单元中,取其中1个作为主节点电制动通信单元,其余均作为从节点电制动通信单元;主节点电制动通信单元,在主控周期内按顺序将所有轮询帧发送给所有从节点电制动通信单元;从节点电制动通信单元在接收到针对自身的轮询帧后,将与轮询帧相应的状态帧反馈给主节点电制动通信单元。本发明装置和方法,有效降低了CAN总线的占用率和通信负荷,从而增强了通信可靠性和地铁制动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76319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58652.9
申请日:2024-12-1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V40/20 , G06V10/82 , G06V10/764 , G06N3/0464 , G06N3/045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DCViT模型的手势识别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已知对应手势类型的手势图像数据集,对其中各手势图像进行预处理并按比例划分获得训练集;以Vision Transformer模型为基本架构建立DCViT模型;其中,在Vision Transformer模型的前端添加可变形卷积模块,用于对DCViT模型的输入图像进行特征提取,而后再将提取得到的特征图输入至Vision Transformer模型;使用训练集数据对所述DCViT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手势识别分类器;利用手势识别分类器对待识别的手势图像进行识别分类。本发明能够更准确、高效地对手势图像中的手势进行识别分类。
-
公开(公告)号:CN118859730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342067.3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感知的重载列车群组运行能量管理方法及控制装置,方法为:根据当前时刻的总线电压和总线参考电压,生成负载需求的总参考电流;根据当前时刻的锂电池和超级电容的电压,分别计算锂电池和超级电容的荷电状态;根据锂电池和超级电容的荷电状态以及总参考电流,通过基于TD3‑BC离线学习算法的智能体获取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使用该截止频率的低通滤波器对总参考电流滤波,得到总参考电流的高频成分和低频成分,分别作为超级电容和锂电池的参考电流;根据锂电池和超级电容的参考电流,分别生成占空比,并基于占空比驱动控制对应的双向DC/DC转换器。本发明既能保护锂电池寿命又能提高重载列车动态响应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826254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1040175.0
申请日:2023-08-1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H01M10/633 , H01M10/635 , H01M10/637 , H01M10/625 , H01M10/6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载货运列车自组网低温下电池直流自加热方法、系统、介质及终端,其中方法包括S1获取电热老化耦合模型;对耦合模型进行测试,得到不同的温度、SOC下耦合模型的离线参数数据库;S2设定电池加热的目标温度;S3获取电池的当前温度、当前SOC,基于耦合模型的离线参数数据库确定电池当前的耦合模型的参数值;S4将电池自加热过程中的加热时间和电池容量损耗作为优化目标,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求解最优的电池自加热多阶段恒流电流序列;S5判断当前电池温度是否达到目标温度:若否,则返回S3;若是,则结束电池自加热。能够快速高效地进行内部加热电池,大幅提高了重载货运列车在低温环境下的续航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281655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0549408.4
申请日:2021-05-2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1R31/367 , G01R31/378 , G01R31/38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环境下动力电池内部加热预测控制方法及装置,其方法为:测量系统将实时采集的动力电池表面温度、端电压、电流信息输入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采用无迹卡尔曼滤波方法实时估计电池在当前状态下的核心温度,访问实验数据库获得相应的电热耦合模型参数,并通过基于模型的预测方法计算预测时域中电池的核心温度,求解考虑多种加热性能的多目标优化问题,输出控制时域中第一个脉冲加热电流作为PID控制的参考电流,实现超级电容和动力电池之间双向脉冲电流加热。重复以上过程直至动力电池的核心温度达到目标。本发明缩短动力电池的加热时间,降低加热过程中电池的能量及寿命损耗,有效提高电动汽车在低温环境下的续航里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