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498982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1224593.5
申请日:2016-12-27
Applicant: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9/07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沉管沉放与锁定回填一体船及施工工艺,属于沉管隧道施工技术领域。该一体船包括双体船,所述双体船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所述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的上部通过甲板桥相连接;待沉放沉管位于所述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之间,并位于所述甲板桥下方;所述甲板桥与沉管之间设置有用于沉放沉管的沉放设备;所述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之间、所述沉管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回填砂土的回填导管,所述回填导管竖直连接于所述甲板桥的底部,并穿过所述甲板桥。本发明集沉管沉放和锁定回填于一体,简化了沉管隧道施工工艺,提高了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952969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372653.1
申请日:2016-05-30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IPC: F16L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深海取水管道的防护方式以及该防护形式下的管道敷设施工工艺,通过深海取水管道的防护方式以及该防护形式下的管道敷设施工工艺,能够实现管道在深水区和浅水区的共同防护,浅水段受波浪、水流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通过管沟防护能够避免管道损坏,深水区受波浪水流等外力影响较小,采用悬浮固定形式可以避免管道与海底直接接触造成摩擦损坏,又可以适应地形避免地形复杂带来的施工困难。同时整体安装沉放,相对于传统的挖沟防护形式,大大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720211B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210187121.2
申请日:2012-05-29
Applicant: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沉管底端锲体式纠偏精调系统及其调节工艺,该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和机械系统,机械系统包括液压泵站、配重箱和轨道,轨道上设置有水平定位机构,水平定位机构包括底板和水平定位千斤顶;底板上安装有滑槽和水平横移千斤顶,滑槽内放置有顶升纠偏箱,顶升纠偏箱内设置有垂直顶升机构,垂直顶升机构包括顶推千斤顶、下锲体块和上锲体块,顶推千斤顶一端固定在顶升纠偏箱上,另一端与下锲体块连接,上锲体块安装在下锲体块上,可随下锲体块的移动垂直向上移动。本发明精调系统结构简单,通过顶推千斤顶、上锲体块、下锲体块和水平横移千斤顶实现待安装沉管的自动顶升纠偏,省时省力,安装精度准确,受波浪、水流、风等自然条件影响小,稳定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691314B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210188487.1
申请日:2012-06-11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沉管内部纠偏精调系统及其调节工艺,该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和机械系统,机械系统包括液压泵站、千斤顶组和千斤顶顶杆组,千斤顶组通过支架安装在待安装沉管的前端,千斤顶顶杆组通过法兰安装在待安装沉管和已安装沉管的尾端;千斤顶组为通过固定架将多个具有限位、顶推功能的千斤顶连接在一起的一组千斤顶,千斤顶顶杆组为通过固定架将多个千斤顶顶杆连接在一起的一组千斤顶顶杆。本发明采用内部纠偏,纠偏精调系统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在沉管安装时,放置于已安装沉管和待安装沉管的结合腔内,对碎石基床无要求,且调节过程中通过波浪补偿器减小波浪、水流、风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并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安装,定位准确,省时省力。
-
公开(公告)号:CN103215936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310089481.3
申请日:2013-03-19
Applicant: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02D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垫板接触式抛石基床整平高程检测装置,该装置安装于整平台车,该装置包括受控于控制系统的液压缸,与液压缸相连接的活塞杆,在活塞杆的杆体上固定有磁致位移传感器,杆底上则安装有测量垫板。还公开了一种使用上述的装置的抛石基床整平高程检测方法。本发明所公开的垫板接触式抛石基床整平高程检测装置及方法,安装于整平台车,并随着整平台车移至检测位置,磁致位移传感器把检测到的活塞杆伸出量转换为检测位置的基床整平相对高程并向计算机传输,不但检测效率高,精度大,且不受工况限制,适于在检测深水抛石基床整平高程时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215912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310089021.0
申请日:2013-03-19
Applicant: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航道整治铺排作业中的软体排浅滩陡坡对铺方法及对铺系统,该系统由一艘高滩铺排船和一艘深水铺排船组成,两艘铺排船的滑板相对,在每一铺排船的甲板上还包括有驱动滚筒和设置在驱动滚筒远离滑板一侧的摩擦滚筒;该对铺方法包括两艘船同时铺排以及两艘船非同时铺排,通过运用上述的联锁片对铺系统及对铺方法,可以实现对高滩和深水交界区域进行快速铺排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110984427B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1911338519.X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全预制楼板的剪力墙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标准层施工完成后进行底层的剪力墙钢筋的绑扎;(2)在剪力墙钢筋的两侧分别安装剪力墙内模板和剪力墙外模板;(3)浇筑混凝土;(4)安装预制楼板的支撑体系;(5)吊装靠近剪力墙一端的预制楼板以作为施工平台;(6)拆除剪力墙内模板和剪力墙外模板将其吊运至施工平台;(7)吊装步骤(5)未安装的预制楼板;(8)绑扎上层的剪力墙钢筋、梁钢筋、柱钢筋和楼板钢筋;(9)在剪力墙钢筋的两侧分别安装剪力墙内模板和剪力墙外模板;(10)浇筑混凝土;(11)重复步骤(4)至步骤(10)以逐层完成剪力墙施工。该工艺可减小剪力墙模板系统跨层运输的难度,降低施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0984427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338519.X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全预制楼板的剪力墙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标准层施工完成后进行底层的剪力墙钢筋的绑扎;(2)在剪力墙钢筋的两侧分别安装剪力墙内模板和剪力墙外模板;(3)浇筑混凝土;(4)安装预制楼板的支撑体系;(5)吊装靠近剪力墙一端的预制楼板以作为施工平台;(6)拆除剪力墙内模板和剪力墙外模板将其吊运至施工平台;(7)吊装步骤(5)未安装的预制楼板;(8)绑扎上层的剪力墙钢筋、梁钢筋、柱钢筋和楼板钢筋;(9)在剪力墙钢筋的两侧分别安装剪力墙内模板和剪力墙外模板;(10)浇筑混凝土;(11)重复步骤(4)至步骤(10)以逐层完成剪力墙施工。该工艺可减小剪力墙模板系统跨层运输的难度,降低施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0984180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282661.7
申请日:2019-12-13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2D17/08 , E02D5/04 , E02D29/04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管廊基槽开挖用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基槽支护技术领域,其施工方便,对后续土方开挖等施工无影响,而且,支护效果好,安全风险小。该管廊基槽开挖用支护体系,包括打设于土体中的两排钢板桩,两排钢板桩相对设置,分别为第一钢板桩和第二钢板桩;第一钢板桩和第二钢板桩均分别对应设有钢板桩支撑组件,第一钢板桩对应的钢板桩支撑组件设置于第一钢板桩背离第二钢板桩一侧的土体中,第二钢板桩对应的钢板桩支撑组件设置于第二钢板桩背离第一钢板桩一侧的土体中;钢板桩支撑组件包括固定桩和连杆,固定桩沿竖向打设于土体内,连杆的轴向一端连接于固定桩的上部,轴向另一端连接于与固定桩相对应的钢板桩的上部。
-
公开(公告)号:CN106400841B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611075653.1
申请日:2016-11-29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沉管沉放的控制系统及沉管沉放方法,属于沉管隧道施工技术领域。该沉管沉放的控制系统包括沉放驳和位于所述沉放驳下方的沉管,所述沉放驳的底部设置有多根用于控制沉管上下移动的吊缆,多根所述吊缆均布于所述沉放驳的底部;所述沉管与多根所述吊缆相连接;所述沉放驳的底部与沉管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控制沉管左右摆动的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沿左右方向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均布于所述沉放驳与沉管之间;所述沉放驳的底部与沉管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沉管前后摆动的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单元沿前后方向设置。本发明能够控制沉管在沉放过程中的摆动,使沉管保持稳定,保证沉管沉放至预定位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