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微机械线振动式陀螺及其带宽拓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67849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410829073.1

    申请日:2014-12-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微机械线振动式陀螺及其带宽拓展方法,该陀螺仪包括陀螺结构、陀螺测控电路和陀螺封装,陀螺结构包括驱动轴向结构和检测轴向结构,陀螺测控电路包括驱动闭环回路和检测闭环回路。该方法首先在检测通道内提取信号后通过以哥氏同相信号为参考解调得到哥氏信号,其与输入角速率成比例关系,该信号经反馈控制器作用后成为陀螺仪输出信号和反馈控制信号,后以哥氏同相信号调制反馈控制信号经直流电压叠加后施加至检测反馈梳齿上形成静电平衡检测框架的哥氏力,以达到拓展陀螺带宽目的。本发明在不降低陀螺机械灵敏度的情况下可获得更大的陀螺带宽,使陀螺带宽不再受机械频差制约。

    一种硅微机械线振动式陀螺及其带宽拓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67849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10829073.1

    申请日:2014-12-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C19/5726 G01C19/57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微机械线振动式陀螺及其带宽拓展方法,该陀螺仪包括陀螺结构、陀螺测控电路和陀螺封装,陀螺结构包括驱动轴向结构和检测轴向结构,陀螺测控电路包括驱动闭环回路和检测闭环回路。该方法首先在检测通道内提取信号后通过以哥氏同相信号为参考解调得到哥氏信号,其与输入角速率成比例关系,该信号经反馈控制器作用后成为陀螺仪输出信号和反馈控制信号,后以哥氏同相信号调制反馈控制信号经直流电压叠加后施加至检测反馈梳齿上形成静电平衡检测框架的哥氏力,以达到拓展陀螺带宽目的。本发明在不降低陀螺机械灵敏度的情况下可获得更大的陀螺带宽,使陀螺带宽不再受机械频差制约。

    一种微波加热二次成型的铆钉状标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63692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586989.2

    申请日:2024-05-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波加热二次成型的铆钉状标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涉及道路标线技术领域,本发明中铆钉状标线是一种工厂生产的预成型标线在施工过程中二次加热后形成的铆钉状的道路标线。预制标线条包括耐磨反光层和涂料层,同时在制作的过程中加入6%‑8%的微波吸收剂,将预制标线条放到道路标线位置槽中,经过微波加热,上述标线条部分融化,充满槽中的空隙,并且标线与路面位置槽形成铆钉结构,更加耐压同时解决了简单开槽形状带来的界面镶嵌不牢的问题,且无需胶粘剂之类,施工方便,此外,在上述加热的过程中,在模具的作用下标线条表面形成光滑的弧形,不容易黏附较多的污染物,且反光角度和效果优于普通的无规则或矩形标线。

    一种基于服务分析的高耦合移动应用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65983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623575.3

    申请日:2022-06-0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吴桦 王瑞 程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服务分析的高耦合移动应用识别方法。在模型训练阶段,该方法首先捕获移动应用从启动开始运行几十秒的网络流量数据,并为网络流量数据打上标签;然后设置时间长度t,提取t秒网络流量数据中移动应用访问的服务信息作为属性,形成属性空间;接着,根据属性空间生成特征向量,将特征向量和应用标签组成样例;最后,利用有监督的机器学习算法训练分类模型,在训练模型的过程中对属性空间进行优化,得到最终的识别模型。在应用识别阶段,利用训练阶段得到的识别模型识别网络流量中的移动应用。本发明可以实现从多个高耦合移动应用中精准识别出每一个具体的高耦合移动应用,可以为互联网提供商为不同应用提供差异化服务提供前提。

    计及双回线IPFC控制特性的电力系统潮流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89270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210073714.X

    申请日:2022-01-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计及双回线IPFC控制特性的电力系统潮流优化方法,所述潮流优化方法包括优化模型以及优化模型的求解方法,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包括IPFC运行约束、系统运行约束以及双回线IPFC控制特性的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束。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同时考虑了电网的经济性和静态安全性,约束条件除了常规的运行约束外,还将双回线IPFC控制特性的相关约束考虑进来,优化模型较为全面、严谨;考虑的IPFC的控制特性不同于已有研究中保持故障前后IPFC注入电压不变,而是尽量地保证故障前后IPFC所在输电断面的潮流不变;所考虑的IPFC控制特性更加贴合工程实际,准确地计及了IPFC的控制特性。

    一种柔性多层结构的电磁屏蔽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20947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981581.1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多层结构的电磁屏蔽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静电纺丝纤维以及在纤维表面负载的MXene组成的多层结构薄膜材料;所述的柔性轻薄多层结构的高性能电磁屏蔽薄膜材料制备方法如下: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丙烯腈(PAN)材质的纳米纤维,同时通过刻蚀的方法得到MXene,用真空抽滤的方法使MXene在纤维表面附着。最后将纤维和MXene交替叠加使其通过热压的方法结合,制备得到了柔性轻薄多层结构的高性能电磁屏蔽薄膜材料;本发明实现了利用多层结构的结构优势增强材料电磁屏蔽的作用。其电磁屏蔽性能可以达到82dB,密度0.350g/cm3,具有优异的柔性和电磁屏蔽性能,为解决电磁波污染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一种毫米波双频宽带1比特电扫反射单元

    公开(公告)号:CN11967455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957957.5

    申请日:2024-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毫米波双频宽带1比特电扫反射单元,包括自上而下层叠设置的表面金属结构、介质芯板层和背面金属地层;所述表面金属结构包括主辐射贴片、射频开关和寄生贴片,主辐射贴片通过金属化通孔与背面金属地层相接,寄生贴片通过交指结构与主辐射贴片耦合;所述电扫反射单元通过控制射频开关的开关状态实现响应极化的相位切换,工作频率至少覆盖两个毫米波典型频率。本发明在保持表面拓扑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覆盖了更广泛的频段。通过本发明的改良,传统电扫单元窄带的局限性得到了克服,也为电扫式超表面单元提供了更多的设计方案。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