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聚氯乙烯标准纤维样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78374A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210237907.0

    申请日:2012-07-10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聚氯乙烯标准纤维样品的方法,包括:取100重量份聚氯乙烯树脂、100重量份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2~4重量份热稳定剂、1~3重量份的润滑剂;经共混、拉丝后得到聚氯乙烯树脂纤维;用气相色谱测出样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含量;得出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损耗,重复以上步骤,求出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平均损耗量;建立标准样品制备程序。本发明制备的样品中所含有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量可事先确定,样品可作为聚氯乙烯标准纤维样品,此方法下,聚氯乙烯树脂纤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含量有很好的重复性。

    一种芳砜纶纱线的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54747B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110090249.2

    申请日:2011-04-11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芳砜纶纱线的加工方法,包括:在前罗拉(3)后加装给湿装置(7)对纱线(5)进行给湿处理,0.5~1MPa高压水通过给湿装置(7)外部的入口(9)进入后在内壁上0.05~0.2mm的喷孔(10)处形成水雾,作用于通过的纱线(5);在导纱钩(4)正上方120~130mm处加装导纱器(4’),在导纱钩(4)和导纱器(4’)之间加装加热装置(8)对纱线(5)进行加热处理。本发明的加工方法只需将传统环锭纺设备加装给湿装置和加热装置,操作简单,适合规模化生产;本发明获得芳砜纶纱线既克服了传统芳砜纶纱线容易产生“小辫子”的缺点,又能够改善后道芳砜纶纤维产品的布面匀整性,提高最终产品的附加值。

    一种周期性涤纶和粘胶混纺纱的加工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86302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010207718.X

    申请日:2010-06-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周期性涤纶和粘胶混纺纱的加工装置及其方法,后罗拉(7)之后设置有第二附加喂入罗拉(5)、第一附加喂入罗拉(3),所述的第二附加喂入罗拉(5)、第一附加喂入罗拉(3)上分别在粗纱经过处设置有凹槽结构(11),并且分别于连接有伺服电机及其控制器(4、6)。步骤:a.两根粗纱同时喂入;b.第一附加喂入罗拉(3)转动时,该处的粗纱进入牵伸系统牵伸、加捻成纱,同时,第二附加喂入罗拉(5)停止转动,该处的粗纱静止;第一附加喂入罗拉(3)停止时,该处的粗纱静止,同时,第二附加喂入罗拉(5)转动,该处的粗纱进入牵伸系统牵伸、加捻成纱。本发明可解决现有技术中涤粘混纺纱线结构多元化的问题。

    二元结构的涤纶和粘胶混纺纱的加工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99734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10207700.X

    申请日:2010-06-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元结构的涤纶和粘胶混纺纱的加工装置及其方法,后罗拉(11)前部固定有三口集合器(5),所述的后罗拉(11)和中罗拉(12)之间,靠近后罗拉(11)处固定有V形开口集合器(10),所述的三口集合器(5)在其前、中、后部分别有一个开口,前、中部的开口结构相同,为中间是中间入口(8),外圈为两侧入口(6、7),三个入口(6、7、8)的上方分别有开口,后部的开口结构为V形、下方有圆形孔出口(9);所述的V形开口集合器(10)为矩形,中部有V形凹槽。本发明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纤维混合不可控的问题。

    一种竹节纱线的加工方法
    2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154745B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110072623.6

    申请日:2011-0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竹节纱线的加工方法,包括:采用独立的粗纱喂入系统,粗纱(12)在第一喂入罗拉(9)和第二喂入罗拉(10)的作用下与纤维须条(11)并合;喂入纤维离开第一喂入罗拉(9)后受到气流作用,与网眼罗拉(1)上的纤维须条并合后经过输出罗拉后加捻成竹节纱。本发明方法简单,成本低,适合于工业化生产;通过改变粗纱喂入量实现细纱上竹节变化,由于采用了竹节与基纱的分离,不仅竹节的大小变化更加灵活,同时能够采用不同原料的粗纱,使竹节成分与基纱成分呈现不同的效果,最终在布面上除了竹节外观效果外,还能实现色彩的变化和功能的变化。

    一种紧密赛络纺纱线的加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115930B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110090250.5

    申请日:2011-04-11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紧密赛络纺纱线的加工其装置,包括:后罗拉(8)、中罗拉(9)、前罗拉(10)、导纱钩(11)以及须条引导装置(7),其中所述的须条引导装置(7)与机架固定连接,其包括第一入口(4)、第一入口(5)和出口(6);第一粗纱(1)和第二粗纱(2)经过后罗拉(8)、中罗拉(9)、前罗拉(10)完成牵伸后,分别进入须条引导装置(7)的第一入口(4)和第二入口(5),并在出口(6)处汇合成细纱(3)。本发明的加工装置只需在传统的赛络纺纺纱装置通过加装须条引导装置,操作简便;所获得的赛络纺纱线与传统赛络纺纱线相比毛羽更少,同时单股捻度更多。

    一种起绒面料的加工方法
    2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121157A

    公开(公告)日:2011-07-13

    申请号:CN201110072648.6

    申请日:2011-0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绒面料的加工方法,包括:(1)将棉纤维放入等离子处理设备,在0~-0.075Mpa真空条件下,处理1-7min;(2)将处理后的棉纤维纺成喷气涡流纺包芯纱,其中长丝预牵伸倍数为1.8~2.2倍,喷嘴压力P=0.42~0.68Mpa、纺锭距离L=12~15mm、V=360~390m/min,车间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控制在55~65%;(3)将所得的喷气涡流纺包芯纱织成织物后,起绒前在烘干设备中进行预定形锁定处理,处理温度设置为80~120℃、处理时间1~2min。本发明的方法简单,适合于工业化生产;克服了传统起绒面料使用过程中易掉毛的缺点,同时有效提高面料的穿着舒适性。

    一种多元结构复合纱线的加工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56258A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1010265458.1

    申请日:2010-08-27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元结构复合纱线的加工装置及其方法,包括后罗拉(4)、中罗拉(5)及前罗拉(6),所述的后罗拉(4)、中罗拉(5)及前罗拉(6)从前至后顺次排列,所述的中罗拉(5)和前罗拉(6)一侧设置有导丝轮(8)和定位装置(9),导丝轮(8)在前,定位装置(9)在后,所述的前罗拉(6)后设置有导纱器(10),所述的导丝轮(8)之前设置有导丝杆(7),所述的导丝轮(8)表面带有刻槽(12),所述的定位装置(9)设置有定位槽(13)。本发明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复合纱线品种较为单一的问题。

    一种毛羽仪专用气流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0557117C

    公开(公告)日:2009-11-04

    申请号:CN200610028412.1

    申请日:2006-06-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3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毛羽仪专用气流控制装置,其结构为半圆柱形结构,包括气流控制装置腔体(1)、排风孔(2)、吸气孔(3),所述的排风孔(2)通过吸气管道(9)与吸气装置连接,所述的气流控制装置腔体(1)的腔体高度为20mm~50mm,厚度为10mm~20mm,直径为10mm~40mm,排风孔(2)的直径为10mm~30mm,吸气孔(3)的直径为0.1mm~0.5mm。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克服了毛羽进入测试点时受压而改变了形态的缺点,使贴服在纱线表面的毛羽恢复到初始状态,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