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89554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05537.6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储能调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储能火电机组优化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租赁的多储能总充放电功率进行优化,并确定新能源场站参与双边交易的申报功率,还公开了一种多储能火电机组优化调度系统,包括:市场交易功率优化模块,用于确定新能源场站参与双边交易的申报功率,以及公开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通过对单一储能的充放电行为进行优化,实现多储能整体参与电力市场收益最大化;使新能源场站可自主申报调峰交易信息,提高了新能源场站的调峰积极性;对新能源中标功率和火电机组可调用功率不断迭代,实现了新能源场站和火电机组的最优调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889482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05889.1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调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源网荷广义储能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源‑荷双层优化调度模型,上层模型以源侧租赁储能运行净收益最大化为目标,下层模型以净负荷方差最小化为目标;S2、根据上层模型生成储能配置结果并传递给下层,还公开了一种源网荷广义储能系统优化调度系统,包括:源‑荷双层优化调度模型,其用于最大化源侧租赁储能的运行净收益和最小化系统的净负荷方差。通过优化后的净负荷确定深度调峰需求,以系统调峰成本最小化为目标进行调峰出清,确保了调峰交易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使各市场主体能够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参与调峰交易,提升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76956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751290.7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储能电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计及可用容量和调频成本的多储能电站调频功率分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多储能电站调频功率分配模型、建立多储能单元调频功率分配模型、建立多储能电站控制策略评价指标。针对区域内储能资源因调频指令分配不均使部分电站提前丧失充/放电能力,导致后续调频需求响应能力不足的问题,在上层引入可用容量状态系数和关于储能资源调节能力的自适应系数,设计了优化分配模型,实现调频功率在各储能电站的均衡分配,在下层计及健康状态和抗拒系数,与储能单元荷电状态均衡恢复构成目标函数,实现健康状态高的储能单元优先恢复荷电状态,保障经济性的同时提高区域内储能资源响应调频指令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243778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111577152.4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东北电力大学
Inventor: 于昊正 , 李秋燕 , 李科 , 皇甫霄文 , 马杰 , 郭勇 , 孙义豪 , 杨卓 , 丁岩 , 全少理 , 郭新志 , 樊江川 , 赵寒杰 , 李翠萍 , 朱星旭 , 侯香臣 , 高崑齐 , 张雨晴 , 邵岩 , 李军徽
IPC: H02J3/38 , H02J3/48 ,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电压灵敏度排序的分布式光伏承载能力评估方法,其特点是:包括:构建含高比例分布式光伏的配电网结构、构建配电网分布式光伏接纳能力评估指标、基于电压灵敏度排序对配电网分布式光伏承载能力评估,其计算快速、收敛效果显著,在构建电压偏差评估指标的基础上,基于电压灵敏度排序,能够快速找到配电网极限承载能力下的光伏接入方案,其方法科学合理,适用性强,效果佳。
-
公开(公告)号:CN115642604A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326495.8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主动配电网分布式在线预测优化方法,针对分布式光伏以及储能电源决策值的多时间段耦合关系问题,利用电压灵敏度分布式预测配电网未来时间段节点电压值,然后用所预测未来时间段配电网节点电压值,同时决策多个时间点的分布式光伏与储能电源的输出功率,所构建的分布式光伏与储能电源的协同优化控制策略,能够保证配电网多时间段总体最优以及各时间段节点电压均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使分布式光伏以及储能电源运行经济性最优的分布式光伏以及储能电源的出力,为含高比例光伏以及储能电源协同控制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具有科学合理,适用性强,效果佳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577852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367622.9
申请日:2022-11-03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东北电力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10/06 , G06Q30/02 , G06Q50/06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集群划分的配电网分布式储能选址定容双层优化方法,其特点是,包括配电网集群划、构建上层规划模型、构建下层规划模型、建立评估指标及储能配置效果分析。采用集群对配电网进行分块,采用双层优化模型来求解储能位置和容量的方案;上层规划以系统网损最小为目标,电压越限节点为调节对象;下层规划以储能成本最小为目标,不断变化储能的接入点,输出不同位置下的储能运行收益;在上下层中,模型互为目标量和变量进行循环优化;确定最优的分布式储能接入位置及容量,对储能配置结果进行评估。本发明对储能的配置能够实现节点电压不越限、降低系统网损,并且提高了配置储能的经济性。具有方法科学合理,适用性强,效果佳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169958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894113.5
申请日:2022-07-27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风电消纳的源荷储优化调度方法,其特点是,包括建立上下层调度模型、调度模型的控制方法和DR调度模型功率分配方法的内容,上层模型以系统负荷峰谷差最小为目标,利用需求响应资源对电力系统负荷进行优化,采用降低电力系统负荷峰谷差以提高电网调峰容量;下层调度模型以电力系统运行效益最大为目标,基于滚动调度法选择调度模型,若选中负荷侧调度模型则需根据两种DR调度资源的响应速度、消纳效益和弃风惩罚成本,对消纳风电量再次进行分配;最后,基于某区域电网实测数据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述方法能够提高电网的风电消纳能力并使风电消纳效益最大化;具有方法科学合理、适用性强、效果佳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452036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692193.1
申请日:2021-06-22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动态任务系数的储能辅助风电一次调频控制方法,其特点是,以最大频率偏差为界将储能调频过程划分为惯性响应阶段与一次调频阶段,在惯性响应阶段,采用虚拟惯性控制和虚拟下垂控制;在一次调频阶段,采用虚拟下垂控制和虚拟负惯性控制,其次,基于双曲正切函数分别构建适应于惯性响应阶段和一次调频阶段的动态任务系数模型,根据频率偏差变化率和频率偏差的变化,动态调整一次调频过程中虚拟惯性控制、虚拟负惯性控制以及虚拟下垂控制所承担的调频任务比例,根据储能荷电状态和系统最大频差来调整负惯性控制调节系数,在频率恢复期间加速频率恢复;在虚拟下垂控制的基础上,提出变系数虚拟下垂控制,使得下垂系数随SOC自适应变化,具有科学合理,适用性强,既能够保证调频效果,又能够保证储能SOC的状态等优点,能够维持储能长期稳定出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614084B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010516165.X
申请日:2020-06-09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功率动态分配的多储能支撑黑启动协调控制方法,其包括:功率计算分配层的控制方案、功率追踪控制层的控制方案,功率计算分配层的控制方案通过建立储能荷电状态工作分区,将储能系统划分为24种工作模式,针对不同模式采用相适宜的控制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分散独立控制的风储系统难以保证黑启动稳定运行问题;功率追踪控制层的控制方案中V/f和PQ相结合,根据上层计算功率指令进行工作,并将储能实时荷电状态反馈到功率计算分配层中。其方法科学合理,适用性强,效果佳。
-
公开(公告)号:CN108390403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810176763.X
申请日:2018-03-03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属性多目标综合评价指标的储能工况适用性对比项目后评价方法,其特点是:分别在电力系统运行的发电侧建立基于风电预测、低通滤波以及带阻滤波原理的风电功率平抑策略;在输电侧建立用于提高输电线路容量的储能容量优化配置模型以及在对于电网源网矛盾分析方面建立了将储能用于调峰和调频的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模型,再综合考虑各应用场景的地理环境、储能应用远景目标、工况条件以及所用储能类型的投资成本、平抑效能指标、能量转换效率以及放电深度,来对每一种储能类型进行评估,得到多属性多目标综合评价指标,以此来得到储能工况适用性对比项目中的最优储能类型。其科学合理,适用性强,准确性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