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687416A
公开(公告)日:2005-10-26
申请号:CN200510009936.1
申请日:2005-04-27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79 , C12Q1/68
Abstract: 一种长春花干旱胁迫条件下长春花叶片中诱导的新的抗旱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氨基酸序列。它涉及一种新的基因序列。其特征在于:该基因全长698bp,在33bp处具有起始密码子ATG,401bp处具有终止密码子TAA,在680bp处具有polyA附加信号。该序列无内含子,具有369bp完整的开放读码框,编码122个氨基酸。所述的氨基酸序列与马铃薯LTP序列的同源性达4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快速得到全长胁迫基因的方法。首先使用适度的干旱处理条件,使植物抗旱基因表达富集;然后通过构建全长的cDNA文库及测序,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抗干旱胁迫相关的全长基因。获得的抗旱基因直接构建在真核表达载体pCMV质粒上,可使用t3、t7通用引物进行测序。同时,可通过真核生物表达来直接进行筛选。本发明从植物cDNA中分离出了脂质转移蛋白的全长基因,该基因具有较强的抗旱功能,同时,对增强植物其它逆境抗性也起到重要的作用。该基因的克隆扩大了植物抗旱研究的基因资源,为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植物抗干旱胁迫及品质改良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优良候选基因。
-
公开(公告)号:CN1644682A
公开(公告)日:2005-07-27
申请号:CN200410044119.5
申请日:2004-12-13
IPC: C12N5/04
Abstract: 一种高效诱导喜树离体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培养基,由硝酸铵、硫酸钾、七水硫酸镁、磷酸二氢钾、二水氯化钙、四水硝酸钙、七水硫酸亚铁、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硼酸、一水硫酸锰、七水硫酸锌、二水钼酸钠、五水硫酸铜、烟酸、甘氨酸、盐酸硫胺素、盐酸吡哆醇、肌醇组成WPM培养基的基础上还增加了植物激素6-BA(6-苄基氨基腺嘌呤)、IBA(吲哚丁酸)、NAA(萘乙酸)及琼脂与蔗糖。本发明中的培养基使喜树离体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高,愈伤组织不定芽发生频率高,可达70%,而且每片叶片不定芽发生数目多,平均为11个。这种培养基使喜树离体叶片不定芽发生的再生系统具有高频性和可重复性,为喜树次生代谢基因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334003A
公开(公告)日:2002-02-06
申请号:CN00134313.0
申请日:2000-12-13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一种从白桦的叶片诱导不定芽的培养基,由硝酸钾、硝酸铵、七水硫酸镁、二水氯化钙、磷酸二氢钾、四水硫酸锰、七水硫酸锌、硼酸、五水硫酸铜、碘化钾、二水钼酸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铁、六水氯化钴、烟酸、肌醇、盐酸硫胺、盐酸吡哆醇、琼脂、蔗糖组成MSB5培养基的基础上还增加6-BA、NAA及IBA。本发明培养基诱导率高,增殖率高,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大量的再生苗,建立优良的再生体系,并为根癌农杆菌的转化提供了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3323577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310239702.0
申请日:2013-06-18
IPC: G01N33/24 , G01N15/02 , G01N23/20 , G01N23/227 , G01N21/3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定水解聚马来酸酐(HPMA)影响土壤胶体颗粒表面特征及组成的方法。首先提取土壤胶体,制备土壤胶体溶液,取5ml土壤胶体溶液与2μl HPMA反应,制备不同的样品,进行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激光粒度仪、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红外光谱的观测。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主要观察土壤胶体表面特征的变化;激光粒度仪观察土壤胶体颗粒大小及分布的变化,X射线衍射辨别土壤的矿物组成,并分析各矿物质结晶度的变化,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红外光谱主要研究土壤胶体元素组成及各官能团的变化。以上技术方法可以综合反映HPMA对土壤胶体表面结构特征、矿物组成和有机组成的影响,旨为揭示HPMA改良土壤的深层机理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2613084A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210099444.6
申请日:2012-04-06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愈伤组织再生途径快速繁殖黄檗的方法。本发明采用黄檗无菌苗茎段为外植体,培养在MS+BA1.5mg/l+NAA0.5mg/l+葡萄糖20g/l+琼脂6.0g/l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00%,愈伤组织不定芽发生率可达75.4%,每个外植体平均再生不定芽数为14.7。将再生的不定芽继续在继代增殖培养基MS+BA0.5mg/l+蔗糖20g/l+琼脂6.0g/l上培养,一个月后增殖倍数平均为3.4。将再生苗在1/4MS+IBA0.8mg/l+蔗糖20g/l+琼脂6.0g/l的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不定根的发生频率为90.6%,平均再生的不定根数为4.3。对生长健壮的再生苗进行移栽,移栽成活率为100%。本发明中黄檗离体茎段不定芽发生的再生系统具有高频性和可重复性,培养周期短,为黄檗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及利用基因工程改良黄檗打下了很好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1366329A
公开(公告)日:2009-02-18
申请号:CN200810137273.5
申请日:2008-10-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浅层客土覆盖地表改良盐碱地恢复植被的方法,为恢复盐碱地的植被生态系统。首先确定需要恢复植被的盐碱地面积,按照客土覆盖高度计算所需客土用量。使用机械挖运异地客土到所需改良的重度盐碱地,分堆放置备用。在初春或者秋季将优质客土以原有植被特点区分盐碱化程度,铺散优质客土在盐碱地上。其中盐碱裸地铺散最多,碱蓬群落和虎尾草废墟铺散居中,而羊草及其杂类草的群落铺散最少。在此基础上,进行封闭管理,当年可恢复优良植被景观。
-
公开(公告)号:CN101361420A
公开(公告)日:2009-02-11
申请号:CN200810137271.6
申请日:2008-10-09
Abstract: 一种深槽改良原位修复盐碱地栽植双孢菇的方法,为栽植双孢菇,首先进行双孢菇培养料的调制,同时在盐碱地上进行深槽带状整地。深槽四壁竖直铺上玉米秸秆帐。在槽底部铺垫一层玉米秸秆、一层牛粪、一层玉米秸秆,再加一层淋溶土,其上再加同等量的玉米秸秆+牛粪+玉米秸秆+淋溶土至地表,浇灌降盐碱剂。待双孢菇培养料调制完毕后,将蘑菇培养料施于浇灌降盐碱剂的玉米秸秆+牛粪+玉米秸秆+淋溶土的四层结构上。按照深槽尺寸建立塑料大棚,在其上铺上玉米秸秆帐,其上再铺一层遮光布。在相邻的槽间建立排水沟,槽边设有蓄水池。最后在培养料上播撒菌种栽植双孢菇,控制温度和湿度培养20-30天,覆土后进行正常采菇管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