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04519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458119.7
申请日:2024-04-17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曲柳幼化指标组的建立方法,属于林业生物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1)采穗圃营建;(2)生长指标调查;(3)生理指标测定;(4)嫩枝扦插;(5)建立流程:①依据生根率分组;②调取分组生长和生理数据;③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分析;④建立统计模型;⑤提出指标组。水曲柳幼化评价指标组能够简化枝条幼嫩程度的评价流程,对良种的无性繁殖推广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客观评价,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同时能够缩短育种周期,高效选育优良无性繁殖性状的无性系。
-
公开(公告)号:CN117757639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777880.9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C12N1/14 , A23L31/00 , A23L33/10 , A61K36/06 , A61P35/00 , A61P31/04 , A61P31/10 , A61K8/9728 , A61Q17/00 , C12P33/00 , C12P7/6463 , C12P17/06 , C12P7/22 , C12R1/7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高产白桦脂酸的丝状真菌及其在抑制肿瘤细胞中的应用,该植物内生真菌是三线镰孢菌(Fusarium tricinctum)ZL18‑1,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GMCC 40477(ZL18‑1)。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包含上述三线镰孢菌的菌剂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三线镰孢菌(Fusarium tricinctum)CGMCC 40477(ZL18‑1)具有高效的白桦脂酸合成能力,同时该菌株可以合成黄酮和多酚物质,并具有合成油脂的能力,ZL18‑1提取物在抑制肝癌细胞中作用显著。该菌株可作为丝状真菌底盘进行三萜及其皂苷类药物的生物合成,在生产活性药用成分、日化产品和保健品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和开发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491259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211561285.7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A01C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林木培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外源物质提高水曲柳抗逆性的技术及应用。本发明利用最佳的水杨酸和纳米氧化锌浓度对水曲柳种子浸种,显著提高在干旱胁迫下水曲柳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种植后幼苗抗旱性,两种物质浸种处理后上部分生长量比干旱对照组分别提高15%~25%,根冠比分别提高15%~30%,地下部分鲜重分别提高50%~70%,根系活力提高60%~80%,促进根部木质素、叶片氮含量,增强光合性能。两种物质适宜浓度对1~3年生水曲柳喷施或灌根处理后能显著提高抗旱性、抗褐斑病和耐盐碱能力。该发明技术可有效解决水曲柳芽期、苗期不抗旱、成活率低的问题,将拓宽水曲柳干旱区种植区域,适合大面积推广,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527632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1910680320.9
申请日:2019-07-25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高效生物转化白桦脂酸的内生真菌菌株及其应用。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株拟茎点霉,所述拟茎点霉为拟茎点霉(Phomopsis sp.)WDS2,其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9394。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包含上述拟茎点霉的菌剂及其应用。本发明拟茎点霉(Phomopsis sp.)WDS2具有高效生物转化白桦脂醇为白桦脂酸的能力,其白桦脂酸转化量达到了23.5mg/L,因此,拟茎点霉(Phomopsis sp.)WDS2为未来抗癌和抗病毒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优良的菌株材料,具有重要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7629120B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710728633.8
申请日:2017-08-23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白桦bHLH9蛋白及相关生物材料在调控三萜类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通过实验证明:超量表达BpbHLH9基因可以提高转基因酵母和转基因白桦中三萜类物质及三萜类前体物质的含量,其中,对齐墩果酸含量的提高最为显著。在转基因白桦中的三萜途径关键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也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调。结果表明BpbHLH9基因参与白桦三萜类物质的合成,可以有效提高三萜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和三萜类物质齐墩果酸、白桦脂酸及白桦脂醇的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527632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10680320.9
申请日:2019-07-25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高效生物转化白桦脂酸的内生真菌菌株及其应用。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株拟茎点霉,所述拟茎点霉为拟茎点霉(Phomopsis sp.)WDS2,其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9394。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包含上述拟茎点霉的菌剂及其应用。本发明拟茎点霉(Phomopsis sp.)WDS2具有高效生物转化白桦脂醇为白桦脂酸的能力,其白桦脂酸转化量达到了23.5mg/L,因此,拟茎点霉(Phomopsis sp.)WDS2为未来抗癌和抗病毒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优良的菌株材料,具有重要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583362B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310553697.0
申请日:2013-11-11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柽柳组织培养系统生产多种次生产物的方法。以内蒙柽柳嫩枝为外植体,分别进行不同激素组合(两水平NAA和四个水平6‑BA)及五种类型培养基(MS、1/2MS、NT、B5和WPM)处理,经不同处理的柽柳丛生苗组织中总酚含量可达136.84~353.58mg/g(干重),总三萜含量可达17.65~63.13mg/g(干重),总黄酮含量可达11.10~18.92mg/g(干重)。在附加激素为6‑BA 1.0mg/L+NAA 0.05mg/L的不同类型培养基条件下,柽柳组培苗一个生长周期(30d)内的总酚产量(生长干重mg×含量mg/g)以1/2MS最高,可达60.76mg;总三萜产量以MS培养基最高,可达9.13mg;总黄酮产量以1/2MS和MS培养基较高,分别为3.25mg和2.50mg。该申请发明为通过生物发酵方法进行柽柳药用成分的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4651238A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510054540.2
申请日:2015-0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高产次生代谢产物的尾孢属内生真菌新种及其应用。该产生次生代谢产物的真菌是尾孢属(Cercospora sp.nov.)WDL2,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4518。本发明提供的尾孢属WDL2(Cercospora sp.nov.WDL2)CCTCC NO:M 2014518菌丝体生长速率为0.22g/d,其菌丝体(干重)中多糖、黄酮、总三萜和总酚的含量分别为74.452mg/g、1.250mg/g、4.395mg/g和3.343mg/g,将尾孢属WDL2(Cercospora sp.nov.WDL2)CCTCC NO:M 2014518在最适摇瓶发酵条件下发酵培养10天其发酵液中黄酮、总三萜和总酚的含量分别为0.668mg/L、0.633mg/L和2.124mg/L。表明该菌株能产生多糖、黄酮、总三萜和总酚,在生产活性药用成分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583362A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310553697.0
申请日:2013-11-11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柽柳组织培养系统生产多种次生产物的方法。以内蒙柽柳嫩枝为外植体,分别进行不同激素组合(两水平NAA和四个水平6-BA)及五种类型培养基(MS、1/2MS、NT、B5和WPM)处理,经不同处理的柽柳丛生苗组织中总酚含量可达136.84~353.58mg/g(干重),总三萜含量可达17.65~63.13mg/g(干重),总黄酮含量可达11.10~18.92mg/g(干重)。在附加激素为6-BA 1.0mg/L+NAA 0.05mg/L的不同类型培养基条件下,柽柳组培苗一个生长周期(30d)内的总酚产量(生长干重mg×含量mg/g)以1/2MS最高,可达60.76mg;总三萜产量以MS培养基最高,可达9.13mg;总黄酮产量以1/2MS和MS培养基较高,分别为3.25mg和2.50mg。该申请发明为通过生物发酵方法进行柽柳药用成分的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8028383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92507.5
申请日:2024-02-21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植物诱导子促进丝状真菌大麻二酚(CBD)合成的方法,本发明中所述丝状真菌菌株为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XG4‑2,具有CBD合成功能,其在保藏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GMCC 40476。本发明提供了来源于汉麻植物愈伤组织细胞及其提取物作为诱导子显著提高丝状真菌中CBD含量的方法。通过将不同方式处理后的汉麻愈伤组织与内生真菌XG4‑2共同发酵培养后CBD产量显著增加,CBD产量可达22.61μg/L~129.8μg/L。该技术显著提升了内生真菌XG4‑2中CBD的合成效率,操作简单,培养周期短,易控制,可规模化发酵生产,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