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7005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83586.9
申请日:2024-11-0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各向异性岩体力学特性及地应力原位测试装置,包括:高压膨胀胶囊,伺服加载系统,变形采集仪,钻孔摄像系统及辅助试验系统,高压膨胀胶囊主体为两个钢制端盖中间夹持一个柔性外膜,柔性外膜中心穿过一个钢制拉杆,胶囊内设置两组孔壁径向环向变形一体化测量系统;伺服加载系统包括低压充液泵,高压加载泵,伺服控制器和液压传感器;辅助系统包括定位杆、数字倾角传感器、卷线器、便携式计算机和可变工作台运输车。本发明中原位测试装置根据加载指令对孔壁岩体施加不同水平和路径的压力,实时一体化测量钻孔膨胀或收缩变形,并观察岩体加载前后的状态,并计算各向异性岩体的弹性/变形模量,抗拉强度,以及地应力大小和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19129741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165953.3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6N5/04 , G06N3/006 , G06V10/7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大模型智能体的岩爆微震监测预警报告生成方法,涉及岩爆微震监测技术领域,本方法包括:基于预定义日报模板和TBM参数文件的智能数据上传与初始化;动态预警区域的智能桩号计算与转换;基于微震监测传感器的实时数据上传与智能集成;智能化传感器位置的精确桩号定位与计算;微震事件数据的上传与智能筛选;大模型智能体驱动的微震事件时空分布特征图与微震事件演化规律图自动生成;大模型智能体对微震事件演化规律图的自动分析与预警量化;基于规则知识库的岩爆等级智能匹配与判断;自动化现场岩爆图片上传与分析集成;大模型智能体驱动的智能日报生成与动态更新;最后生成准确、及时且格式统一的日报。
-
公开(公告)号:CN115112479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210821545.3
申请日:2022-07-1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大型深部三维物理模型内部局部高应力环境再造方法,通过3D打印机在三维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内部原位打印三维物理模型试样,开挖深度临近断层结构面后:当需要建立高切向应力区时,在最大主应力方向上由动态液压作动器通过斜角垫块对三维物理模型试样上表面进行局部加载;当需要建立低法向应力区时,在最小主应力方向上由动态液压作动器通过承压垫块对三维物理模型试样左侧表面进行整体卸载;当需要建立低有效应力区时,通过流体注射管向断层结构面附近区域内注入高压流体,降低断层结构面的有效应力和摩擦系数;当需要建立分区破裂区时,启动点源电爆破装置以产生的高频爆破载荷,通过高频爆破载荷使断层结构面附近位置形成分区破裂区。
-
公开(公告)号:CN116879949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960102.7
申请日:2023-08-0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深埋隧道微震事件自适应定位方法,包括基于目标梯度的寻优初始化机制对初始点进行良好定位,在现有局部算法的基础上,通过对真实工程环境中震源位置与传感器阵列的分布关系以及目标函数值的空间形态进行探索分析,总结初始点与目标函数梯度的规律,确定初始化区域,优化初始点选择,保持算法的收敛速率;通过到时数据评估策略对受工程环境影响的低质量数据进行处理,依据深埋隧道工程实际环境、双波定理等设定数据的筛选和加权规则,保证该策略符合实际工程背景,使数据的剔除和加权策略有充分可靠的理论依据。本发明方法解决了隧道微震事件定位难、数据杂的问题,实现对微震源的精准定位,保障深埋隧道工程的安全生产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5112501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821543.4
申请日:2022-07-1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1N3/313
Abstract: 一种大型三维物理模型多源动力协同面扰动触发岩爆方法,扰动的实现途径有三种,分别为模型试样内部点源电爆破高频扰动、模型试样边界低频面扰动及模型试样外部高能量冲击动力扰动,且点源电爆破高频扰动、边界低频面扰动和外部高能量冲击动力扰动中的任意一种单独实现、任意两种组合实现或者三种组合实现。本发明实现了三维物理模型试样内部、三维物理模型试样加载边界和三维物理模型试样外部的有效协同扰动,能够对三维物理模型试样施加不同频率、振幅、波形的动态荷载及多种复合形式的动态荷载,具备多源动力扰动能力及多源动力扰动协同控制的能力,为进一步研究岩体工程在不同形式动力扰动下的变形特征及破坏特征提供了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9116411B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811005295.6
申请日:2018-08-3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1V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不同孔径的孔内微震传感器固定和回收装置。该装置传感器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于基座底部,安装基座外壁底部及周围采用膨胀材料使其与钻孔围岩接触紧密且牢固,从而传感器与围岩为刚性接触,能够承受长期爆破扰动而不松脱,能够用于长期监测,且减少信号传递过程中的波形变化,保证了测试结果更接近真实值;传感器与安装基座之间有油脂耦合剂,不仅可以明显提高信号传递质量,而且能够有效防止传感器及安装基础生锈,保证传感器能够顺利回收,使传感器能够适用于高温高湿等恶劣监测条件;安装基座外壁上的居中锚爪和限位锚爪的长度根据钻孔的直径能够灵活调整,使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直径钻孔的安装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058294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388659.1
申请日:2019-05-1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微震监测岩石破裂事件自动识别方法,涉及隧道微震监测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以大量已知类型的隧道微震监测波形建立波形样本库,然后统计分析波形样本库中波形的有效信息,确定用于深度学习的波形样本长度;建立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隧道微震监测波形识别模型;将待识别的大量微震波形输入波形识别模型,输出其波形类型识别结果;最后根据波形类型识别结果判断微震事件类型。本发明提供的隧道微震监测岩石破裂事件自动识别方法,直接识别微震监测的原始波形,无需进行波形特征提取,避免了特征值选取不当对信号识别准确率的影响,实现了从对微震监测波形类型的识别到对微震事件类型的识别,识别结果可直接用于岩爆微震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08375508A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810106789.7
申请日:2018-02-02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大型三维物理模型位移控制超载试验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底座、防变形预应力加载框架组件、载荷施加组件、模型试样制备与运送组件及液压加载系统组件;防变形预应力加载框架组件及模型试样制备与运送组件均设置在底座上,载荷施加组件设置在防变形预应力加载框架组件上,载荷施加组件与液压加载系统组件相连,通过载荷施加组件与液压加载系统组件配合,对模型试样进行多面多点协同位移控制下的超载。本发明具备多面多点协同位移控制下的大型三维物理模型超载能力,采用了全新设计的框架结构,能够有效控制加载过程中试验设备的自身变形,提高试验数据可信度;首次配备了人工模型试样的制备及运送机构,满足人工模型试样在制备阶段的精度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7014690A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710183372.6
申请日:2017-03-2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12 , G01N3/36 , G01N2203/0026 , G01N2203/0048 , G01N2203/0075 , G01N2203/0256
Abstract: 一种低频扰动与高速冲击型高压真三轴试验装置及方法,装置由静载荷加载框架、动载荷加载框架、四个静载荷加载作动器、二个动载荷加载作动器及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机构组成,全部作动器与油源系统相连;动载荷加载作动器活塞轴轴向中心设有空心孔道,活塞轴端部均装有空心环状结构动态压力传感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机构分别通过空心孔道及动态压力传感器中心孔对岩样施加高速冲击载荷;两个动载荷加载作动器采用静压油路平衡支撑密封方式,作动器通过伺服阀与油源系统相连,油路上配装有蓄能器,通过伺服阀加大流量驱动活塞动态响应,通过蓄能器平衡低频扰动加载时的系统压力。本发明首次实现在同一台设备上自由施加低频扰动载荷和高速冲击载荷。
-
公开(公告)号:CN115144467B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210820605.X
申请日:2022-07-1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大型三维物理模型岩爆孕育过程超声波空间阵列感知方法,属于主动型探测,该方法基于真三轴应力与超声波关联特征识别岩体损伤和反演应力场变化,主要利用超声波在被测物内部传播时遇到声阻抗存在差异的破裂、滑移界面会产生反射的原理,相当于是传统微震法的逆过程,激发点位置已知,激发点到空间任意阵列点的相对位置已知,由此根据超声波传播时间确定波速,可有效感知潜在岩爆区应力聚集程度。超声波空间阵列是超声探头压电陶瓷晶体的组合,由多个压电晶片以空间阵列方式分布排列,然后逐次按预先规定的延迟时间激发各个压电晶片,使所有压电晶片发射的超声波形成一个整体波阵面,控制波阵面形状和方向,实现超声波的波束扫描、偏转和聚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