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9309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918185.3
申请日:2023-07-2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 长安大学 , 西安赛福斯材料防护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直径3mm以下拉伸断口中心纵面EBSD试样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一、夹持拉伸样并水平放置,将线切割丝行走至拉伸断口处后行走至拉伸样的直径一半处进丝,而后沿水平方向走丝切割,获得拉伸断口中心纵面试样;二、对拉伸断口中心纵面试样的圆弧面粗磨;三、翻面后对线切割面粗磨和细磨;四、电解抛光。本发明通过对进丝位置和走丝切割过程的设计,结合粗磨,获得形状规则的拉伸断口中心纵面EBSD试样,避免了镶样后敲样过程对拉伸断口中心纵面EBSD试样的损害可能,从而正确对拉伸样进行组织结构、织构、变形行为分析,适用于直径3mm以下拉伸试样,过程简单易行,后续EBSD检测分析数据准确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875925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918174.5
申请日:2023-07-2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 长安大学 , 西安赛福斯材料防护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激光增材制造高温钛合金优化综合力学性能的热处理工艺,该工艺对激光增材制造高温钛合金进行三重热处理,得到具有良好室温强塑性匹配和较佳的高温拉伸、持久性能的激光增材制造钛合金。本发明采用三重热处理将激光增材制造钛合金的细针状片层组织演变为具有初生粗大片层α、细小的次生片层α及残余β相的复合型组织,从而使激光增材制造钛合金突破了强度、塑性难以良好匹配的局限,获得良好的室温强塑性匹配和较佳的高温拉伸、持久性能,以满足所需的高综合性能的应用需求,且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处理周期短、能耗低,适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6162876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193630.4
申请日:2023-03-0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 长安大学 , 西安赛福斯材料防护有限责任公司
IPC: C22F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α+β)型钛合金综合力学性能的四重热处理工艺,该工艺包括:一、将(α+β)型钛合金在940℃~950℃保温2.5h~3h进行第一次固溶处理,出炉空冷;二、在780℃~800℃保温8h~10h进行第二次固溶处理,出炉空冷;三、在380℃~400℃保温8h~10h进行预时效处理,出炉空冷;四、在550℃~580℃保温4h~6h进行时效处理,出炉空冷。本发明采用双重固溶处理和双重时效的四重热处理工艺,很好地控制了(α+β)型钛合金中组织演变过程,使得(α+β)型钛合金获得具有三种α形态即初生α相、一定厚度片层α相和弥散细小α相组织的三态组织,有效改善了其综合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374825B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110674953.6
申请日:2021-06-18
Applicant: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 东北大学
IPC: F16F15/06 , F16F15/04 , F16F15/0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空发动机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变刚度变阻尼卡箍支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航空发动机变刚度变阻尼卡箍支架,包括架体、盖板、螺钉和变刚度变阻尼材料填充块,所述架体和盖板为L形结构,所述架体设有沿其中心线对称分布的多个腔室,变刚度变阻尼材料填充块过度配合放置在所述腔室内,所述盖板通过所述螺钉与所述架体安装在一起且将变刚度变阻尼材料填充块封堵在所述架体内。本发明提供的航空发动机变刚度变阻尼卡箍支架,在低振情况下,卡箍支架为低刚度小阻尼状态,在振动加大时,卡箍支架刚度及阻尼变大,达到降低卡箍支架本身及其连接的航空发动机卡箍、管路振动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0387901C
公开(公告)日:2008-05-14
申请号:CN200510047030.9
申请日:2005-08-1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Internet网的锅炉传感器故障诊断和容错一体化方法及装置,该控制方法应用三层的神经元网络。通过采集传感器测量的数据对应的电压值,并对数据分组,确定输入输出模式对,将分组的数据用于训练模糊小脑模型关节控制器神经网络,进行故障诊断和容错处理。为实现该方法本发明还对应提供一种控制装置。本发明通过对Internet网络环境下的传感器故障诊断及智能容错控制一体化这一关键技术的研究,实现对复杂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既考虑了传感器可能应用的场合,又考虑了一些实际过程中众多传感器信息的冗余性,因而本发明还可以应用到基于Internet网的水下机器人、化工等工业领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