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限位和自复位功能的底盘车联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7656309U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20477577.1

    申请日:2022-03-07

    Inventor: 姚平辉 江怿骏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限位和自复位功能的底盘车联锁装置,包括底盘车、与底盘车连接的底盘车联锁板、与底盘车联锁板连接的连板、与连板连接的锁板,连板和锁板均活动连接于断路器侧板上,锁板包括锁板主体、设于锁板主体一端的U型槽板、垂直连接于U型槽板上的第一延伸板,所述第一延伸板抵于断路器侧板上;底盘车联锁装置还包括复位拉簧,所述复位拉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断路器侧板上,另一端连接于锁板主体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本技术方案于锁板的锁头部分增加折弯,该折弯部分使锁板与侧板保持具有折弯宽度的恒定间隙,保证其在运动时锁钩不会与侧板上的轴套或者合闸转动轴干涉。

    一种断路器的联锁装置
    2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461394U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822141558.8

    申请日:2018-12-20

    Inventor: 姚平辉 江怿骏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的联锁装置,所述联锁装置用于启动合闸挚子单元,从而使分闸挚子单元(15)和合闸挚子单元脱离,所述外壳的侧板(1)上通过紧固件(6)固定安装一安装板(2),所述联锁装置包括钥匙锁(3)、一端位于钥匙锁(3)的顶杆上方接触的连杆(8)、与连杆(8)另一端底部固定连接螺钉(10)以及设置在螺钉(10)底部的第一弯板(12),所述连杆(8)的中部通过销(7)旋转固定在安装板(2)上,所述第一弯板(12)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脱扣半轴(11)上,并和脱扣半轴(11)共同旋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安全可靠。(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合闸保持装置
    2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857616U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20439621.X

    申请日:2015-06-24

    Inventor: 姚平辉 江怿骏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合闸保持装置,包括合闸保持掣子:一端依次连接有连板及弯板,另一端加工成圆弧状结构,分闸掣子组件:一端依次连接主轴、拐臂、油缓冲及传动拐臂,另一端设有滚针轴承,滚针轴承与合闸保持掣子的圆弧端接触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取消了传统的合闸保持掣子顶住脱扣半轴脱扣面的合闸保持方式,采用合闸保持掣子与滚针轴承相切保持的方式保证断路器可靠合闸,避免了为保证断路器的技术要求规定的低电压(65%额定电压)情况下可靠分闸而过分减小合闸保持接触面造成合闸不可靠的情况。

    一种油缓冲器活塞
    2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962826U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420263806.5

    申请日:2014-05-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缓冲器活塞,套设在油杯内,活塞下方的内部开设有与油杯内弹簧相抵接的台阶式孔,经弹簧控制活塞的运动行程,活塞的下部呈工字型结构,上下端部的直径大于中间的直径,在中间靠近下端部的周向均匀开设有回油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活塞和油杯之间的间隙,以控制油缓冲器的回油速度,通过控制回油孔的数量和孔的直径,来调节油缓冲器的回油速度,达到控制断路器分闸反弹和分闸速度的效果。

    一种用于真空断路器角位移连接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0963132U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22497051.7

    申请日:2023-09-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真空断路器角位移连接的装置,包括角位移主轴连接件(23),角位移主轴连接件(23)通过第四螺钉(17)与主轴(22)固定,通过第三螺钉(13)与角位移传感器(21)固定,角位移传感器(21)通过扎带(7)与第一螺钉(1)连接,第一螺钉(1)固定于侧板(3)上;角位移主轴连接件(23)的圆杆(231)和圆壁(232)内均开有内腔,圆杆内腔(233)内插接角位移传感器(21)的转轴(211),圆壁内腔(234)内插接主轴(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确保主轴的转动角度和角位移传感器的转动角度一致,保证角位移传感器与主轴的同心度,在有限的空间内能够正常安装角位移传感器。

    一种可调节的合闸保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6819954U

    公开(公告)日:2017-12-29

    申请号:CN201720583528.5

    申请日:2017-05-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节的合闸保持装置,包括分闸线圈、弯板、连板、合闸保持掣子、分闸掣子组件、主轴、拐臂、传动拐臂和分闸弹簧,其中,所述的传动拐臂还通过绝缘拉杆连接灭弧室,所述的合闸保持掣子的一端与分闸掣子上的滚针轴承相切,另一端由活动设置的限位组件顶住限位,并实现合闸保持掣子限位位置可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分闸过程中可以通过转动微调限位组件,控制合闸保持掣子在限位情况下与滚针轴承的切点,从而达到减小脱扣力的作用,在确保可靠分闸的同时也保证了技术要求规定的不同电压情况下能够以最小分闸力可靠分闸。(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断路器机械联锁装置
    2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011311U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20263760.7

    申请日:2014-05-21

    Inventor: 姚平辉 蒋仲楠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机械联锁装置,设置在开关柜与断路器之间,包括联锁轴(1)、拐臂(2)、拉杆(3)、联锁板(6)及合闸弯板(8),联锁轴(1)带动拐臂(2)转动,拉杆(3)经拐臂(2)带动,联锁板(6)在拉杆(3)的带动下转动锁住合闸弯板(8),使断路器无法合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机械式和电气式实现对断路器的双重控制,且两种控制之间不会相互影响,因此使用方便。

    交流接触器端盖自锁装置
    2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646856Y

    公开(公告)日:2004-10-06

    申请号:CN03210223.2

    申请日:2003-09-01

    Inventor: 郑艳 姚平辉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流接触器端盖自锁装置。一种交流接触器端盖自锁装置,包括端盖(3)和基座(4),该交流接触器端盖自锁装置还包括卡钩(1)和卡槽(2),卡钩位于端盖的两个侧面的内表面上;在基座三相主回路的隔离筋两侧分别开设卡槽;端盖内的卡钩与基座上卡槽为紧密配合;卡钩为方形或梯形;卡槽的形状与卡钩相匹配;卡槽至三相主回路的隔离筋上端的两侧面为斜面;端盖内两侧的卡钩数各为2-4,相应的基座上两侧的卡槽数各为2-4。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端盖自锁结构替代原有的螺钉锁紧,使端盖能牢固地固定在基座上,杜绝了相间飞弧和相间短路的产生,不仅使产品的成本降低,而且也使产品的性能更可靠,产品的外观也较美观。

    一种带有锁紧功能的双金属片组件

    公开(公告)号:CN217881376U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20525847.1

    申请日:2022-03-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锁紧功能的双金属片组件,所述双金属片组件与断路器的脱扣机构传动配合,双金属片组件包括双金属片,所述双金属片组件还包括塔簧和调节螺钉;双金属片包括支持弧角板、斜角板和金属板本体,所述金属板本体的端部与斜角板的端部焊接,构成焊接连接部,所述焊接连接部的两侧分别构成第一锁紧接触面和第二锁紧接触面;塔簧的一端抵于断路器基座上,另一端抵于第一锁紧接触面上;调节螺钉的螺接于所述断路器基座上,并使得调节螺钉的端部抵于第二锁紧接触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双向的锁紧避免了双金属片振动移位的风险,保证了断路器的过载保护特性,使得断路器能够更加安全的使用。

    一种用于断路器的接触组件

    公开(公告)号:CN217387042U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20478021.4

    申请日:2022-03-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断路器的接触组件,接触组件与断路器的脱扣机构传动配合,接触组件包括双金属片,接触组件还包括分别与双金属片连接的支持弧角板和联结板,接触组件还包括能够与断路器的静触头接触的动触头;双金属片的一端为固定端,固定端与支持弧角板固定连接,双金属片的另一端为变形端,变形端通过动件连杆与脱扣机构的锁扣连接;双金属片和动触头之间连接有第三软联结,以此实现双金属片和动触头之间的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用同一规格的双金属片来满足多种不同额定电流规格的热脱扣特性要求,减少了物料数量,降低了零件成本和管理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