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量子级联的RCS测量收发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608175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110885064.4

    申请日:2021-08-03

    Abstract: 一种基于量子级联的RCS测量收发系统,用于测量待测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包括光源、本振光路、信号光路和检测组件;所述本振光路包括本振参考光路和本振测量光路;所述信号光路包括信号参考光路和信号测量光路;所述信号测量光路包含紧缩场,所述待测目标设置在紧缩场中;由光源发射的光信号通过上述光路可分别得到本振参考光、本振测量光、信号参考光和信号测量光,并分别馈入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对接收到的本振参考光、信号参考光进行混频,对接收到的本振测量光、信号测量光进行混频,并对混频后的信号进行分析得到待测目标的RCS信息。本发明可实现待测目标RCS的高灵敏度测量,具有体积小、光路结构简单、静区尺寸大的优点。

    一种多铺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宽频段电磁参数获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64524B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011363512.6

    申请日:2020-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铺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宽频段电磁参数获取方法,包括:步骤1:构建多铺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电磁仿真模型,并计算窄频段的传输系数;步骤2:根据窄频段的传输系数,进行逐点优化计算,获得窄频段电磁特性;步骤3:根据窄频段电磁特性,对多铺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宽频段进行均匀化拟合计算,获得宽频段电磁参数,实现了多铺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宽频段电磁参数的获取。此发明解决了传统复合材料电磁防护试验强度大、耗费物力财力的问题,采用窄频段的传输系数反演获取复合材料宽频段的电磁特性,为电磁防护设计的电基础特性输入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效减少了试验数量,降低了试验成本,加快了产品研制的进度。

    一种静电探测体制目标及箔条干扰特性联合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88549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1005379.1

    申请日:2021-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静电探测体制目标及箔条干扰特性联合建模方法,包括:步骤S1、建立箔条云团稳定状态密度分布模型;步骤S2、根据箔条云团稳定状态密度分布模型的几何特征,建立箔条云团静电特性等效模型;步骤S3、获取空气域球体模型和目标模型,在空气域球体模型和目标模型以及箔条云团静电特性等效模型的几何表面分别加载电荷量,结合泊松方程建立目标及箔条干扰静电特性模型;步骤S4、获取探测器模型,结合目标及箔条干扰静电特性模型建立静电探测体制目标及箔条干扰特性联合模型。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建模方法,有效克服传统无线电探测技术抗电磁环境差、易受箔条云团干扰的缺点,能够更加快速、准确的获得目标信息。

    一种基于量子级联的RCS测量收发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608175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885064.4

    申请日:2021-08-03

    Abstract: 一种基于量子级联的RCS测量收发系统,用于测量待测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包括光源、本振光路、信号光路和检测组件;所述本振光路包括本振参考光路和本振测量光路;所述信号光路包括信号参考光路和信号测量光路;所述信号测量光路包含紧缩场,所述待测目标设置在紧缩场中;由光源发射的光信号通过上述光路可分别得到本振参考光、本振测量光、信号参考光和信号测量光,并分别馈入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对接收到的本振参考光、信号参考光进行混频,对接收到的本振测量光、信号测量光进行混频,并对混频后的信号进行分析得到待测目标的RCS信息。本发明可实现待测目标RCS的高灵敏度测量,具有体积小、光路结构简单、静区尺寸大的优点。

    一种用于开孔式负载阻抗测试系统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33273B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1811453658.2

    申请日:2018-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开孔式负载阻抗测试系统及其方法,该系统包括:矢量网络分析仪和接口转换装置,矢量网络分析仪通过连接线缆与接口转换装置相连,接口转换装置连接于待测的开孔式负载;其中接口转换装置包括同轴线连接部分、金属探针部分,和设置于同轴线连接部分与金属探针部分之间的过渡区域,金属探针部分设有第一金属探针和第二金属探针;第一金属探针一端连接于开孔式负载,另一端连接于同轴线连接部分的内芯;第二金属探针一端连接于开孔式负载,另一端连接于同轴线连接部分的金属外壁。

    一种用于HIRF试验的高电平试验系统及试验和验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14218A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11002095.2

    申请日:2020-09-22

    Abstract: 一种用于HIRF试验的高电平试验系统及试验和验证方法,高电平试验系统包含多个布置在测试区域内的发射天线,连接发射天线的射频源,设置在测试区域内的采集装置,连接采集装置的信号接收单元,以及系统状态监测装置。利用高电平试验系统进行高电平扫频测试,获得高电平扫频测试的异常频点,利用低电平等效试验系统在与高电平扫频测试同样的频点进行低电平扫频测试,获得低电平扫频测试的异常频点,对比高电平扫频测试的异常频点和低电平扫频测试的异常频点,验证高电平试验结果。本发明实现了高电平的地面模拟试验,并完成了高低电平整机HIRF试验的相互验证,为飞机高强辐射场效应的防护设计和安全性评估提供了有效试验手段。

    低电平直接驱动的高强辐射场效应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55670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391843.3

    申请日:2018-11-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29/08

    Abstract: 一种低电平直接驱动的高强辐射场效应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射频源产生低频段的低电平扫频信号注入飞机机体,电流模拟回路形成电流注入回路,使得飞机机体表面产生电流分布,模拟平面波照射飞机,信号采集装置采集飞机机体的机内感应电流,信号传输装置将测试得到的机内感应电流传输给信号处理装置,信号处理装置将机内感应电流与设计阈值进行对比进行性能评估。本发明可解决由于飞机低频段高强辐射场能量直接耦合至飞机内部线束较弱,高频段的扫描场测试方法不适用的问题,为飞机低频段的高强辐射场效应的防护设计和安全性评估提供试验手段。

    一种LLSC测试飞机邻地效应修正方法及试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83961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1163660.1

    申请日:2024-08-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LLSC测试飞机邻地效应修正方法及试验系统,所述修正方法包括:建立LLSC地面、空中模拟测试三维仿真模型;基于上述仿真模型,获取LLSC线束感应电流仿真数据集;构建HIRF环境下用于修正飞机线束感应电流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将LLSC线束感应电流仿真数据集输入支持向量机模型中,完成所述支持向量机模型的优化和加权参量计算;搭建外场条件下的LLSC模拟试验系统,测试得到模拟舱体在地面状态下的第一实际线束感应电流;利用优化后的支持向量机模型计算得到模拟舱体在地面上的邻地效应修正因子,将第一实际线束感应电流除以所述邻地效应修正因子,完成对第一实际线束感应电流的修正。本发明消除了LLSC测试时地面因素对飞机线束感应电流的影响。

    一种特征结构散射特性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42937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111075284.7

    申请日:2021-09-14

    Abstract: 一种特征结构散射特性计算方法,包含:步骤S1、建立特征结构的有限大阵列,根据计算规模选择低频算法;步骤S2、获取与入射方向关于特征结构法线方向对称的反射方向上距离特征结构表面固定倍数波长的位置上的反射电场;步骤S3、根据反射系数的定义,结合步骤S2中获取的反射电场计算得出特征结构的近似反射系数;步骤S4、利用步骤S3中得到的近似反射系数,采用基于特征反射系数的弹跳射线法仿真计算特征结构的散射特性。本发明可以高效计算并精确仿真难以求解的电大尺寸特征结构单元的反射系数问题。

    一种三维非均匀等离子体电磁涡旋散射特性测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261248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11106103.7

    申请日:2022-09-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非均匀等离子体电磁涡旋散射特性测量系统,包括:等离子体发生器;控制系统,其与等离子体发生器连接,用于设置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放电参数并向等离子体发生器发射控制命令;等离子体发生器根据接收到的控制命令产生三维非均匀分布的等离子体;涡旋电磁波发射系统,用于向等离子体发生器发射涡旋电磁波发射信号;涡旋电磁波接收系统,涡旋电磁波发射系统和涡旋电磁波接收系统位于等离子体发生器的同侧;涡旋电磁波接收系统用于接收反馈的涡旋电磁波的散射信号,并根据散射信号获取等离子体的散射参数。本发明能够模拟非均匀等离子体的分布,获取复杂等离子体对涡旋电磁波传播的影响规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