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承台式异形防汛墙
    2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594289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410710002.X

    申请日:2014-1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桩基承台式异形防汛墙,其包括一墙身和多个桩基,桩基位于墙身的下方,墙身包括一墙体和一底板,墙体的两侧分别为靠岸侧和临水侧,底板包括一趾板和一踵板,趾板和踵板均连接于墙体的下端部,趾板分布于墙体的靠岸侧,踵板包括一踵板本体部和一桩基连接部,踵板本体部由墙体的下端部沿墙体的临水侧斜向下延伸,踵板本体部的上表面与墙体的临水侧的规划河床泥面线重合,桩基连接部位于踵板本体部的下端部,桩基连接部为竖直向下延伸,桩基分别固接于趾板的下端面和桩基连接部的下端面。本发明的防汛墙具有陆域占地少、轻型美观、抗滑抗冲能力强、有效防止底板下部掏空等优点,还具有实际应用范围广的优点。

    低桩承台式防汛墙
    2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563057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410714564.1

    申请日:2014-1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桩承台式防汛墙,其包括一墙身和多个桩基,桩基位于墙身的下方,墙身包括一墙体和一底板,墙体的两侧分别为靠岸侧和临水侧,底板包括一趾板和一踵板,趾板和踵板均连接于墙体的下端部,趾板分布于墙体的靠岸侧,踵板包括一踵板本体部和一桩基连接部,踵板本体部由墙体的下端部沿墙体的临水侧斜向下延伸,踵板本体部的上表面与墙体的临水侧的规划河床泥面线重合,桩基连接部位于踵板本体部的下端部,桩基连接部为竖直向下延伸,桩基分别固接于趾板的下端面和桩基连接部的下端面。本发明的防汛墙具有陆域占地少、轻型美观、抗滑抗冲能力强、有效防止底板下部掏空等优点,还具有实际应用范围广的优点。

    一种防汛墙工字型预制混凝土桩基

    公开(公告)号:CN105220702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650770.5

    申请日:2015-1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汛墙工字型预制混凝土桩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包括桩头、桩身和桩尾,桩身为工字型断面,桩尾削尖,桩头为矩形截面。本发明可以作为低桩承台结构的桩基础或者高桩承台结构的后排基础。桩基上部与承台固接,可以承担上部荷载的作用力,该种桩基础具有截面抗弯刚度大,侧摩阻大,用材较省,工艺简单,挤土效应小,可以广泛用于防汛墙的基础,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低桩承台式防汛墙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563057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10714564.1

    申请日:2014-1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B3/0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桩承台式防汛墙,其包括一墙身和多个桩基,桩基位于墙身的下方,墙身包括一墙体和一底板,墙体的两侧分别为靠岸侧和临水侧,底板包括一趾板和一踵板,趾板和踵板均连接于墙体的下端部,趾板分布于墙体的靠岸侧,踵板包括一踵板本体部和一桩基连接部,踵板本体部由墙体的下端部沿墙体的临水侧斜向下延伸,踵板本体部的上表面与墙体的临水侧的规划河床泥面线重合,桩基连接部位于踵板本体部的下端部,桩基连接部为竖直向下延伸,桩基分别固接于趾板的下端面和桩基连接部的下端面。本发明的防汛墙具有陆域占地少、轻型美观、抗滑抗冲能力强、有效防止底板下部掏空等优点,还具有实际应用范围广的优点。

    异形防汛墙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480898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10714645.1

    申请日:2014-1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B3/0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形防汛墙,其包括一墙身和多个桩基,桩基位于墙身的下方,墙身包括一墙体和一底板,墙体的两侧分别为靠岸侧和临水侧,底板包括一趾板和一踵板,趾板和踵板均连接于墙体的下端部,趾板分布于墙体的靠岸侧,踵板包括一踵板本体部和一桩基连接部,踵板本体部由墙体的下端部沿墙体的临水侧斜向下延伸,踵板本体部的上表面与墙体的临水侧的规划河床泥面线重合,桩基连接部位于踵板本体部的下端部,桩基连接部为竖直向下延伸,桩基分别固接于趾板的下端面和桩基连接部的下端面。本发明的防汛墙具有陆域占地少、轻型美观、抗滑抗冲能力强、有效防止底板下部掏空等优点,还具有实际应用范围广的优点。

    陆域占地少应用范围广的防汛墙

    公开(公告)号:CN104480897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10710016.1

    申请日:2014-1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B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陆域占地少应用范围广的防汛墙,其包括一墙身和多个桩基,桩基位于墙身的下方,墙身包括一墙体和一底板,墙体的两侧分别为靠岸侧和临水侧,底板包括一趾板和一踵板,趾板和踵板均连接于墙体的下端部,趾板分布于墙体的靠岸侧,踵板包括一踵板本体部和一桩基连接部,踵板本体部由墙体的下端部沿墙体的临水侧斜向下延伸,踵板本体部的上表面与墙体的临水侧的规划河床泥面线重合,桩基连接部位于踵板本体部的下端部,桩基连接部为竖直向下延伸,桩基分别固接于趾板的下端面和桩基连接部的下端面。本发明的防汛墙具有陆域占地少、轻型美观、抗滑抗冲能力强、有效防止底板下部掏空等优点,还具有实际应用范围广的优点。

    钢筋混凝土生态排水沟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90911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210052960.3

    申请日:2012-03-02

    Inventor: 邓柏旺 邬显晨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4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生态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底板设置条形混凝土格栅,排水沟底板下铺设碎石垫层,垫层下铺设无纺土工布。该构造能够保证水体渗透至地下,又保证土体不从格栅孔流失,同时便于排水沟清理杂物。排水沟使用一段时间后能够自然长出绿化。该排水沟改变整块钢筋混凝土底板的传统做法,即满足市政排水沟要求,又节约用地,而且能够有效保持地下水,更生态、更科学。

    一种组合式模板
    2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171986U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20823840.8

    申请日:2015-10-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模板,包含:前模板及后模板;所述的前模板包含前面板及在前面板边缘延伸的外边框及内边框,所述的外边框及内边框分别与所述前面板所在的平面相垂直,且所述的外边框及内边框分别设置在所述前面板的两侧;所述的外边框围成一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后模板;所述的内边框围成一第二容纳腔;紧固组件,用于固定所述前模板和后模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具有通用性强、适用范围广的优点,同时改善了现有技术中防汛墙外观单调、生硬的缺点,提升了防汛墙临水面的景观效果。

    一种装配式护岸
    2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727509U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721414345.7

    申请日:2017-10-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护岸包括桩基,所述桩基位于装配式护岸的底部;桩帽,所述桩帽位于桩基的上方,所述桩帽包括一混凝土预制构件,所述混凝土预制构件内预埋有一钢套筒;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桩基和桩帽,所述连接件包括一槽钢扣件,所述槽钢扣件槽口方向向下扣在桩基顶部,槽钢扣件和桩基之间通过横向螺栓连接,槽钢扣件上设有与所述桩帽钢套筒配合的螺栓孔,螺栓孔内设置纵向螺栓,用以连接槽钢扣件和桩帽。本实用新型的护岸具有施工周期短、速度快,施工场地要求低,对周边环境影响小,噪音、扬尘问题少,受季节影响小等优点,还具有有利模块化预制组装化施工。(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杠杆式驱动下卧闸门
    3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160208U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320047309.7

    申请日:2013-01-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杠杆式驱动下卧闸门,包括闸门体、闸底板,其特征在于闸门下部设置支撑受力环和启闭受力环,启闭受力环连接启闭设备,支撑受力环固定铰接在闸底板上。启闭受力环位于支撑受力环的下方。闸底板设置有放置启闭设备的坑道,坑道上设置钢筋混凝土盖板。本实用新型即可以满足防洪要求,又能满足亲水、景观要求。本实用新型总投资要少于传统底轴支撑下卧门,且景观效果也优于传统底轴支撑下卧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