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体热调节能力的跟踪式中央空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140673B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1810937638.6

    申请日:2018-08-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体热调节能力的跟踪式中央空调系统,涉及热舒适性环境和空调技术领域,包括制冷系统、空调末端可分控送风装置、无线传感网络、热调节能力与热舒适状态计算系统、远程数据管理系统、中央控制系统;所述无线传感网络实时采集用户的相关生理信息、空间定位信息、室内环境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发送到中央控制系统,通过调用远程数据管理系统以及热调节能力与热舒适状态计算系统,计算得到控制指令,控制制冷系统和空调末端可分控送风装置,使得室内局部环境实时处于个体所需热环境。本发明可实时定位用户位置和识别个体热调节能力与热舒适状态,进行局部热环境自动调整,还可对室内不同用户所处的局部热环境进行智能化调控。

    一种接触式体表肿瘤冷热交替治疗探头

    公开(公告)号:CN106073980B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610666937.1

    申请日:2016-08-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触式体表肿瘤冷热交替治疗探头,包括治疗头、冷介质流出管、冷介质流入管、冷介质通道转接头、保温软管转接口、冷介质传输软管、射频传输线、仪器接口,所述治疗头用以接触式治疗,所述冷介质流出管和冷介质流入管用以冷介质的回流进而进行冷疗,所述射频传输线与冷介质流出管配合进行热疗。所述治疗探头通过冷热交替对肿瘤进行治疗,特别适合对诸如乳腺癌、黑色素瘤等皮肤体表肿瘤进行治疗。

    针式冷热交替肿瘤治疗头

    公开(公告)号:CN1254218C

    公开(公告)日:2006-05-03

    申请号:CN200410017864.0

    申请日:2004-04-22

    Abstract: 一种针式冷热交替肿瘤治疗头。用于医疗器械领域。本发明为一治疗针结构,包括内管,外管,温度采集单元,单芯屏蔽线,温度信号输出线,真空隔热层,以及手持外套层。内管设置在外管中,治疗针前端2cm长的部分为传热段,手持外套层套在治疗针外管的后端,构成手持段。温度采集单元位于传热段的外管内侧,温度采集单元通过温度信号输出线从手持段引出。真空隔热层套在传热段和手持段之间的外管上构成治疗针的隔热段。传热段同时作为射频电极,并通过单芯屏蔽线引出。本发明利用热物理过程,提高恶性肿瘤杀伤率,降低手术复发率的同时,保证对健康组织最少伤害,既可以进行低温手术又能进行射频热疗,从而实现对恶性肿瘤的冷热交替治疗。

    针式冷热交替肿瘤治疗头

    公开(公告)号:CN1561925A

    公开(公告)日:2005-01-12

    申请号:CN200410017864.0

    申请日:2004-04-22

    Abstract: 一种针式冷热交替肿瘤治疗头。用于医疗器械领域。本发明为一治疗针结构,包括内管,外管,温度采集单元,单芯屏蔽线,温度信号输出线,真空隔热层,以及手持外套层。内管设置在外管中,治疗针前端2cm长的部分为传热段,手持外套层套在治疗针外管的后端,构成手持段。温度采集单元位于传热段的外管内侧,温度采集单元通过温度信号输出线从手持段引出。真空隔热层套在传热段和手持段之间的外管上构成治疗针的隔热段。传热段同时作为射频电极,并通过单芯屏蔽线引出。本发明利用热物理过程,提高恶性肿瘤杀伤率,降低手术复发率的同时,保证对健康组织最少伤害,既可以进行低温手术又能进行射频热疗,从而实现对恶性肿瘤的冷热交替治疗。

    基于个体阻抗的射频加热温度场预测方法及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830017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730963.5

    申请日:2018-07-0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个体阻抗的射频加热温度场预测方法及其系统,大大提高了预测温度分布的速率和准确性。本申请的方法包括:建立第一区域;取得消融针位置,以消融针为中心,在第一区域内建立第二区域;第二区域内的导电率保持恒定,调整第一区域的导电率,使得消融针与地极之间的阻抗与治疗系统实际测得的个体真实阻抗一致;对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组合体进行网格划分,利用射频场模型和生物传热模型进行耦合计算,从而获得温度场时空信息。

    一种细胞微尺度加热培养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367344A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610744523.6

    申请日:2016-08-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23/20 C12M23/22 C12M35/00 C12M41/12 H05B3/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细胞微尺度加热培养控制装置,包括细胞微尺度加热培养装置、加热控制系统和加热电源,所述细胞微尺度加热培养装置用于培养细胞,所述加热控制系统用于实现对细胞微尺度加热培养装置上的细胞培养温度的微尺度控制,所述加热电源用于对加热控制系统进行供电,所述细胞微尺度加热培养装置包括细胞培养皿、PDMS硅橡胶、加热微电极、微型温度传感器、培养皿,所述加热微电极采用具有生物兼容性的ITO材料并通过微流控技术制成。本发明设计的培养系统不仅具备生物兼容性,实现细胞的培养,而且还能实现同一培养环境下,微小区域内细胞的不同加热培养,并能在显微镜下同时观察不同加热条件下,细胞的生长变化过程。

    一种肿瘤免疫抗原制备方法及其产物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220723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680373.7

    申请日:2016-08-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K14/47 C12M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肿瘤免疫抗原制备方法及其产物和应用。具体地,本发明人发现对肿瘤组织和/或细胞进行局部的序贯性降温-加热处理(或冷-热治疗)后,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肿瘤组织和/或细胞会放出大量的肿瘤免疫抗原,例如热休克蛋白70,且该释放的量显著高于仅对肿瘤组织和/或细胞进行单纯热刺激后产生的量。利用本发明序贯性降温-加热处理后,所获得的肿瘤免疫抗原能够有效地激活体内的肿瘤免疫系统,如能有效地将免疫抑制细胞转化为成熟的树突状细胞,从而提高免疫抗原的提呈并激活肿瘤免疫。

    一种对硬化血管或肿瘤进行精确诊断与治疗的一体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877910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032232.4

    申请日:2016-0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硬化血管或肿瘤进行精确诊断与治疗的一体化系统。该系统包括集成诊断和治疗的导管(术中成像导管)系统、成像系统、以及治疗系统,其中集成诊断和治疗的导管系统用于对血管易损斑块和各种癌症的准确诊断与治疗;成像系统使用了OCT、血管内超声、光声以及荧光中的一种或几种,用于准确地确定易损斑块或肿瘤的位置,以实现准确诊断与定位;治疗系统包括了热疗单元、冷疗单元以及治疗球囊,用于对硬化血管或肿瘤进行治疗;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包括红外(IR)热成像仪,用于监测治疗时的温度,并且采用专用光纤通过导管传递IR信号。本发明的系统易于操作,能对治疗范围进行精确定位以及对硬化血管或肿瘤进行有效治疗。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