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269021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034594.2
申请日:2018-09-05
Applicant: 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系统节能调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系统节能运行优化调度方法,包括构建计算最小化总能耗的总目标函数;输入待分配的预测负荷Qi,根据时间表内峰价优先的顺序将各设备进行排序,判断预测负荷Qi是否高于系统的最小启动负荷,判断预测负荷Qi是否高于机组最小出力负荷;判断空调系统为供冷模式或供热模式;根据计算的数据分别进入水泵变频模块和冷却塔模块进行调频计算;设定进出水温度的约束条件,判断进出水的温度是否满足约束条件;计算各个设备的耗能量。本发明分别计算冷水机组、水泵、冷却塔、锅炉等设备电耗,按照大小顺序排列,以空调系统总电耗最小为目标进行筛选,得出最小电耗,输出对应的设备优化运行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8882776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56456.9
申请日:2024-07-17
Applicant: 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F23/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灌浆饱满度智能检测工具及方法,包括智能检测工具,可以在不破坏灌浆套筒的情况下对套筒内灌浆料进行检测,实现套筒灌浆饱满度的无损检测。智能检测工具包括通过导线连接的检测模块和数据信号传输模块;检测模块放置在灌浆套筒中,检测灌浆套筒中的灌浆料饱满度是否达到预设高度及以上位置,并将信号传递给数据信号传输模块;数据信号传输模块通过内部设有的电子芯片判别检测模块中回路的闭合与开启状态,进而判断灌浆料的饱满度是否达到预设高度。本发明可在装配式建筑套筒灌浆过程中,灌浆完成后任意时间段分别对套筒内灌浆料的饱满度情况进行实时检测,可节约成本,确保工程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134051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341130.5
申请日:2024-03-25
Applicant: 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站规划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简单有效的低碳能源站容量优化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输入建筑在典型年的逐时冷、热负荷,进而对负荷数据进行分析,并确定蓄能水箱在全年不同日期的蓄能选择;S2、根据负荷数据,确定地源热泵机组的最大额定制冷/热量和蓄能水箱的最大体积;S3、构建若干组低碳能源站容量;S4、结合优化运行策略,依次计算各组低碳能源站容量在典型年的总运行成本、年化总成本;S5、对比上述若干组低碳能源站容量的年化总成本,并将最小年化总成本所对应的低碳能源站容量作为最终的优化值。本发明通过对可再生能源、储能等设备的低碳能源站容量进行优化,不存在直接进行碳排放的状况。
-
公开(公告)号:CN114617045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210323325.8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 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再生水喷灌技术领域,解决了目前喷灌方式不合理以及缺少科学浇灌依据的技术问题,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绿地生态指标监测的雨水再生喷灌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绿地的生态指标实时在线监测来达到控制喷灌系统对绿地不定时性喷灌,该喷灌方法包括以下过程:S101、获取该区域内的生态指标数据,生态指标数据包括该区域内的空气质量状况以及土壤的含水率。本发明达到了对绿地区域内的生态指标数据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并根据生态指标数据进行判断是否对绿植进行浇灌的目的,使整个喷灌系统趋于合理化,并采用生态指标作为浇灌依据,提高了控制程序的合理化以及喷灌需求的及时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103022A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911357689.2
申请日:2019-12-25
Applicant: 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声波流量计探头绑扎带、定位结构及使用方法,绑扎带包括绑扎带本体,绑扎带本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分别设置于绑扎带本体上下表面上,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可在绑扎带本体折弯形成固定圈时固定在一起;并且第一定位面可在第二定位面上调节固定位置,从而适应在不同管径的管道上安装;绑扎带本体的中间位置设有激光测距仪固定支座,激光测距仪固定支座用于固定激光测距仪;本发明提供的方案,扩大超声波流量计使用范围,适用于多种类型传感器探头,精度高、操作便捷。
-
公开(公告)号:CN110278009A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910536286.8
申请日:2019-06-20
Applicant: 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力载波技术的智能SPD系统,包括智能型SPD、SPD信息交互管理设备、SPD智能监管预警主机,其中,信息数据收集管理模块分别与电流强度监测器、雷击次数监测器、漏电流感应器、闪电极性监测器、热脱钩感应器信号连接采集各组数据,信息数据收集管理模块与信息数据存储模块信号连接用于将采集的各组数据存储至信息数据存储模块,信息数据收集管理模块与无线通讯模块信号连接用于将采集的数据传输至物联网,信息数据收集管理模块与电力载波数据交互模块信号连接用于通过电力载波技术将采集数据传输至SPD智能监管预警主机,实现数据远程监控。本发明具有远程监控SPD状态、降低事故率和维护成本的优点,其主要用于SPD智能监控。
-
公开(公告)号:CN110028263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456380.2
申请日:2019-05-29
Applicant: 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4B24/08 , C04B28/14 , C04B1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性能建筑石膏添加剂,包括如下组份:超细硅灰或矿粉、无机物凝胶材料和有机物质。超细硅灰或矿粉中的纳米级二氧化硅有助于缩短成核期,细化粒径分布;无机物凝胶材料有助于填充石膏的孔隙,增强其强度和耐水性;有机物质可通过置换法提高石膏耐水性。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性能建筑石膏包括上述新型高性能建筑石膏添加剂;石膏添加剂所占质量百分比为:10%-30%,相比普通石膏抗压强度增加56%~98%,抗折强度增加63%~95%;软化系数从0.4左右提高到0.85以上。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性能建筑石膏添加剂的使用方法,本使用方法可指导技术人员使用新型高性能建筑石膏添加剂改善石膏性能,获得防水性好,强度高的石膏。
-
公开(公告)号:CN109653472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910043640.3
申请日:2019-01-17
Applicant: 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楼面混凝土或砂浆抗裂构造及其做法,包括混凝土楼板层、保温隔音层,所述保温隔音层位于混凝土楼板层的顶部,所述保温隔音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钢圈,所述第一钢圈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钢圈,所述螺纹管的表面套接有皮带轮,所述皮带轮的内壁传动连接有皮带,所述第一钢圈和第二钢圈的内部设置有立体抗裂玻纤网。本发明解决了水泥砂浆类保护层的传统做法不设置抗裂材料或设置了一道钢丝网,虽然减少了保护层开裂的现象发生,但是钢丝网自重大,成本高,较难控制钢丝网在混凝土中的高度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88109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207766.7
申请日:2024-08-30
Applicant: 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合肥中仓光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伏瓦构件及其坡屋面构造,属于建筑光伏技术领域,包括压型钢板,所述压型钢板包括钢板本体和连接在所述钢板本体两侧的第一弯折结构和第二弯折结构,所述第一弯折结构用于与另一所述压型钢板的第二弯折结构扣合连接;以及光伏瓦,所述光伏瓦包括光伏组件和连接在所述光伏组件两侧的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和/或所述第二安装结构连接所述压型钢板,所述光伏组件位于所述压型钢板的上方,所述光伏组件与所述压型钢板之间具有间隙。本发明利用压型钢板之间的扣合连接能够避免雨水进入压型钢板下方,实现防水效果,利用压型钢板本身的材质特性实现防火,利用光伏组件与压型钢板之间的间隙进行有效通风散热。
-
公开(公告)号:CN112290591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011158749.0
申请日:2020-10-26
Applicant: 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家用一体化光伏控制系统,用于解决现有家用光伏控制系统在停电后无法根据用电器用电等级高低进行用电分配的问题,通过设置服务器使得用电器、电网电源以及光伏电源连接在一起,使得用电器、电网电源以及光伏电源互相融为一体,解决了现有光伏发电系统孤立运行的问题;通过将用电线路进行分类,使得停电后,光伏发电系统可以依据用电器重要级别以及耗电程度进行区别供电;解决了现有光伏发电系统无法依据用电器重要程度进行供电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