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额式止鼾器
    28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67671A

    公开(公告)日:2008-04-30

    申请号:CN200710157119.X

    申请日:2007-11-22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型额式止鼾器。SK-6声控集成电路的引脚1经第一电容与第一电阻一端、微型麦克风一端相连接,第一电阻另一端与第二电容一端、SK-6声控集成电路引脚6、开关一端相连接,微型麦克风另一端与SK-6声控集成电路的引脚7、晶体管驱动器VT9013发射极相连接,接地,开关另一端与电源、微型马达一端相连接,SK-6声控集成电路的引脚2经振荡电阻、SK-6声控集成电路的引脚3相连接,SK-6声控集成电路的引脚8经第二电阻,与晶体管驱动器VT9013基极相连接,晶体管驱动器VT9013集电极与马达另一端相连接。本发明可在发出轻微鼾声时激活振动器进行止鼾。将振动刺激施加在具有安神醒脑作用的印堂穴上,止鼾效果更加明显,兼有安神、醒脑、定志之效,对人体没有副作用。

    一种促进微藻快速增殖的培养基

    公开(公告)号:CN100381556C

    公开(公告)日:2008-04-16

    申请号:CN200510050297.3

    申请日:2005-04-1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促进微藻快速增殖的培养基。该培养基是在常规培养基中加入具有促进微藻快速增殖功能的电气石或电气石处理水。本发明的促进微藻快速增殖的培养基能够显著的增加细胞的生物膜通透性,增强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增强细胞活力,改善生物体机能。本发明的促进微藻快速增殖的培养基与常规培养基相比有着明显的促进微藻能量代谢和干物质积累,缩短培养时间的效果。

    一种水生植物干粉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16986A

    公开(公告)日:2008-02-06

    申请号:CN200710070793.4

    申请日:2007-08-1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生植物干粉的制备方法,它是将采集的新鲜水生植物经切碎、烫漂杀青、渗透脱水、制浆、过滤、烘干、计量、包装制得水生植物干粉;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操作条件温和、能耗小,易于实现大规模化工业化生产;与现有的水生植物干粉制备方法相比,本发明方法制得的产品质量稳定,且保持了水生植物原有的风味、色泽和营养品质,可以全部或部分替代玉米、豆粕、苜蓿粉等植物性蛋白用于畜禽、水产饲料,为饲料资源开发、解决水污染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基于阳离子交换树脂的锌补充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911448A

    公开(公告)日:2007-02-14

    申请号:CN200610053168.4

    申请日:2006-08-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阳离子交换树脂的锌补充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它是一种含活性锌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按重量百分比计,锌在阳离子交换树脂中的含量为1.5~10%。其制备方法是采用锌盐与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离子交换反应,经过滤、干燥、粉碎制成含活性锌的阳离子交换树脂。由于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控缓释载体,对所负载的锌具有控缓释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锌的吸收利用率。本发明所制得的基于阳离子交换树脂的锌补充剂可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畜禽、水产动物、牛、羊等的补锌;也可用于制备人类口服补锌和通过给药治疗性的锌来治疗人类疾病的保健品和药物,适用范围广泛。

    负载型超细活性单质砷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911079A

    公开(公告)日:2007-02-14

    申请号:CN200610053116.7

    申请日:2006-08-2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型超细活性单质砷及制备方法和用途,它是一种水滑石负载单质砷,按重量百分比计,砷在水滑石中的含量为0.01~10%。其制备方法是利用水滑石的插层组装性能以及双金属氧化物通过层状结构重建吸附阴离子的性质来搭载砷,并且利用水滑石作为微型反应器合成负载型超细活性单质砷,较好地解决了单质砷稳定性和分散问题。而且由于水滑石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胃肠道粘膜亲和性和高表面活性等特点,使之对所负载的砷具有控缓释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单质砷的吸收利用率。本发明的单质砷具有低毒、高效的特点,可作为饲料添加剂或者农药;也可用于制备通过给药治疗性的砷来抗肿瘤的保健品和药物。

    锰/离子交换树脂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11076A

    公开(公告)日:2007-02-14

    申请号:CN200610053179.2

    申请日:2006-08-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锰/离子交换树脂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它是一种含活性锰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按重量百分比计,锰在阳离子交换树脂中的含量为1.5~8.0%。其制备方法是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可与阳离子起吸附、交换作用的特点,将锰离子负载到阳离子交换树脂中。由于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控缓释载体,对所负载的锰具有控缓释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锰的吸收利用率。本发明的锰/离子交换树脂饲料添加剂易于与饲料混合,形成均匀分散系,使用方便。

    一种镁源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11075A

    公开(公告)日:2007-02-14

    申请号:CN200610053178.8

    申请日:2006-08-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镁源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它是一种含活性镁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按重量百分比计,镁在阳离子交换树脂中的含量为1.5~15%。其制备方法采用镁盐与阳离子交换树脂经吸附、离子交换反应,再经过滤、干燥、粉碎制成含活性镁的阳离子交换树脂。由于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控缓释载体,对所负载的镁具有控缓释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镁的吸收利用率。本发明所制得的镁源饲料添加剂可提高动物抗应激能力和抗病力,促进动物生长,具有抗脂质过氧化的功能,可显著减少猪肉滴水损失,降低肌肉白度,减少PSE肉。

    基于阴离子交换树脂的磷源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11074A

    公开(公告)日:2007-02-14

    申请号:CN200610053177.3

    申请日:2006-08-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阴离子交换树脂的磷源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它是一种含可交换磷酸根的阴离子交换树脂,按重量百分比计,磷在阴离子交换树脂中的含量为5~20%。其制备方法是利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可与阴离子起交换作用的特点,将磷酸根离子负载到阴离子交换树脂中。由于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控缓释载体,对所负载的磷具有控缓释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磷的吸收利用率,降低了磷资源浪费和磷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基于阴离子交换树脂的磷源饲料添加剂易于与饲料混合,形成均匀分散系,使用方便。

    一种硫源饲料添加剂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11070A

    公开(公告)日:2007-02-14

    申请号:CN200610053163.1

    申请日:2006-08-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硫源饲料添加剂及制备方法。它是一种含可交换硫酸根的阴离子交换树脂,按重量百分比计,硫在阴离子交换树脂中的含量为5~15%。其制备方法是利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可与阴离子起交换作用的特点,将硫酸根负载到阴离子交换树脂中。由于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控缓释载体,对所负载的硫具有控缓释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硫的吸收利用率。本发明所制得的硫源饲料添加剂易于与饲料混合,形成均匀分散系,使用方便。

    负载型超细铜粉的补铜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861095A

    公开(公告)日:2006-11-15

    申请号:CN200610050322.2

    申请日:2006-04-12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型超细铜粉的补铜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它是一种多孔矿物材料负载超细铜粉,超细铜粉的平均粒径小于100纳米,按重量百分比计,铜在多孔矿物材料中的含量为1.5~10%。其方法是将多孔矿物材料作为微型的纳米反应器,将铜盐加还原剂还原生成超细的铜粉。本发明利用多孔矿物材料作为“限域的微反应器”合成负载型超细铜粉,多孔矿物材料的孔径大小一致,因此制备的负载型超细铜粉具有窄小的粒径尺寸分布,而且较好地解决了纳米粒子团聚和稳定性问题,适宜工业化生产。负载型超细铜粉具有低毒、高效的特点,可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畜禽、水产动物等的补铜,也可用作制备口服补铜和通过给药治疗性的铜来治疗人类疾病的保健品或药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