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5036912U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520677531.4
申请日:2015-09-02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 宣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IPC: F16K15/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核电站抽真空系统的对夹式低压差单向流通装置,包括:阀座;所述阀座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通过开口连通;阀瓣;所述阀瓣设置在所述阀座内,盖住所述开口,使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隔离;所述阀瓣可在所述阀座内做单向移动;所述阀瓣单向移动后,打开所述开口,使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符合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核电站抽真空系统的对夹式低压差单向流通装置内无介质流通时,阀瓣呈竖直方向盖住开口,阀瓣两端仅需存在能够克服阀瓣连接架与第二轴销间最大静摩擦力的低压差时即能够使阀瓣转动打开开口,使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实现介质在低压差条件下在底座内流通。
-
公开(公告)号:CN204760045U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20450112.7
申请日:2015-06-26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堆核电站的主给水系统,包括两套机组,所述每套机组均包括依次连接的蒸汽发生器、主给水管线、主给水泵入口管线和除氧器,主给水泵入口管线上还设置有主给水泵,主给水泵与除氧器之间的主给水泵入口管线上还连接有主给水泵入口共用管线,两套机组的主给水泵入口共用管线相互连接,所述主给水泵与蒸汽发生器之间的主给水管线上还连接有主给水泵出口共用管线,两套机组的主给水泵出口共用管线相互连接。充分利用已有的系统配置,在不影响各自机组功能的前提下,在丧失主给水时,使两个机组的主给水系统功能互补,以维持功率运行或实现安全停堆,以防止纵深防御系统或专设安全设施动作,提高了核电机组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204732169U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520450095.7
申请日:2015-06-26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浮动核电站的应急给水系统,包括蒸汽发生器和与蒸汽发生器连接主蒸汽管线,主蒸汽管线还连接排汽管线,排汽管线上设置有排汽管线隔离阀,蒸汽发生器还连接应急给水管线,应急给水管线的另一端连接应急给水进口管线,应急给水进口管线另一端连接应急给水箱,应急给水进口管线上设置有应急给水进口隔离阀,应急给水管线上还依次设置有应急给水泵、应急给水隔离阀。实用新型提供的浮动核电站的应急给水系统,在应急给水箱入口增设与海水的连通管道,可实现长期冷却,同时增设了自然循环管线,利用非能动机理将堆芯衰变热导入海水,具有安全和可靠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04458569U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520026372.1
申请日:2015-01-14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 宣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抽真空的喷射器系统。它包括对称并联设置的喷射器一和喷射器二;驱动气体进气口管线经过三通分成两路,分别连接喷射器一的入口和喷射器二的入口;吸入口管线经过三通分成对称的两路,分别连接喷射器一的吸入室和喷射器二的吸入室;排气管线经过三通分成两路,分别连接喷射器一的出口和喷射器二的出口;所述的吸入口管线上设置一个真空破坏管线,在真空破坏管线上设有截止阀二。本实用新型喷射器系统大大提高了抽气量,缩短了抽气时间,可以在120分钟内将约250立方米的容积从0.1MPa抽真空至0.01MPa,满足CAP1000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抽真空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204407020U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420854610.3
申请日:2014-12-26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流量回流与限流控制装置,用于核电站启停给水系统和/或辅助给水系统,包括连接于核电站启停给水系统和/或辅助给水系统主流道的流量计、自动再循环阀、限流装置以及第一隔离阀,自动再循环阀的旁路阀门、止回阀以及第二隔离阀依次通过管道连接,形成核电站启停给水系统和/或辅助给水系统小流量回流通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流量回流与限流控制装置,采用了非能动部件自动再循环阀与减压阀实现小流量回流功能,采用非能动部件限流孔板实现限流功能,提高小流量回流与限流控制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而保证核电站的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218510300U
公开(公告)日:2023-02-21
申请号:CN202222795695.X
申请日:2022-10-2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F16K47/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穿孔管式消音器,涉及消音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节流降噪消声器无法满足核电大气释放阀降噪需求的问题,提高了降噪效果及介质处理量,具体方案如下:包括内壁上开设有若干小孔的壳体,壳体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划分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设有带有小孔的第一隔板,第二腔室与第三腔室之间设有第二隔板,第一腔室通过管身设有小孔的入口喷管与外界连通,第一腔室与第三腔室之间通过若干第一穿孔管连通,第一穿孔管位于第二腔室内的管身上均匀开设有若干小孔,第三腔室通过第二穿孔管与第二腔室连通,第三腔室内设有用于引导介质的螺旋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217008664U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122475777.1
申请日:2021-10-14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能供热堆布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共用反应堆厂房的核能供热堆布置结构,同两个一体化反应堆本体及包容其的安全壳容纳于同一个反应堆厂房内,除专设安全设施及与反应堆运行直接相关的辅助系统单堆配置以外,其余安全相关及放射性包容的系统尽量共用,从而减少抗震I类反应堆厂房的占地面积和体容量,提高经济性;在保障安全性、可运行性、施工可行性的基本前提下,将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和专设安全设施布置大大简化,双堆共用装换料系统和部分辅助、三废和支持系统,相比传统堆型,大大减少了抗震I类核岛厂房的占地面积和体容量,降低了建造成本,具有优越的经济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216487339U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121719363.2
申请日:2021-07-27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站能源梯级利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核电站余热蓄能和分配再利用系统,其包括乏燃料池、余热排出系统、主蒸汽旁排系统,乏燃料池的出口和余热排出系统的出口分别采用第一热管装置连接热管式蓄能中心的第一管程入口;热管式蓄能中心的第一管程出口采用管路分两路分别连接乏燃料池的入口、余热排出系统的入口;所述乏燃料池的第一热管装置上设有第一阀门;余热排出系统的第一热管装置上设有第二阀门,热管式蓄能中心至乏燃料池的管路上设有第三阀门,热管式蓄能中心至余热排出系统的管路上设有第四阀门。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稳定的梯级利用,也能降低核电厂的温排水效应,有效的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215640137U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21728718.4
申请日:2021-07-28
Applicant: 浙江中达精密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向心关节轴承试验台架,包括机身、加载驱动机构、升降工作台、试验单元和摆动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向心关节轴承试验台架以滚动轴承作为支撑轴承,试验轴承的摩擦系数数据可以确定更加合理;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洁、使用方便,支撑轴承具有通用性,可对不同工况下设计轴承完成模拟试验,无需更换支撑轴承,摆动驱动机构由一个摆动油缸驱动,结构更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215214147U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023024416.7
申请日:2020-12-16
Applicant: 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闵济东 , 宋林 , 杜鹏程 , 费冬冬 , 李京 , 安峰 , 祝飞 , 郑嘉榕 , 王全亚 , 王再根 , 罗端 , 石雪峰 , 汪跃 , 李静思 , 杨涛 , 李健 , 武心壮 , 夏栓 , 黄若涛 , 董世昕 , 王奕
IPC: F04F5/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电厂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电站的一回路抽真空系统。本一回路抽真空运行前,在稳压器上封头安装临时人孔盖板,再通过真空喷射器将一回路抽至预期真空度,向一回路充水。真空喷射器由压缩空气提供动力,与一回路的气体混合后的排气进入空气净化系统。当稳压器液位达到设定液位时,破坏稳压器上部空间真空,将稳压器临时人孔更换为正式人孔盖板。随后继续充水,通过稳压器顶部排气管线排出剩余气体。该设计可以排出传统方式不易赶出的聚集在蒸汽发生器传热管顶部的空气,同时缩短了一回路充水时间,提升机组运行经济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