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47041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874660.1
申请日:2023-07-1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C01B32/348 , C01B32/318 , B82Y30/00 , B82Y40/00 , H01G11/34 , H01G11/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废旧残缺膜材料的催化裂解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含聚乙烯和/或聚氯乙烯地膜的催化裂解高温炭化工艺。通过催化裂解炭化、模板炭化与活化联用的工艺,以适当的膜—裂解催化剂—炭化催化剂—模板化合物的用量配比以及最适的工艺条件促进废旧残缺聚乙烯和/或聚氯乙烯膜材料的充分炭化,并在实现高得炭率的同时得到形貌可控的高附加值多孔碳材料。本发明首次应用催化裂解炭化、模板炭化与活化联用对废旧残缺膜的高温裂解炭化工艺进行改进,得到了高收率形貌可控的高附加值多孔碳材料,该多孔碳材料有望在超级电容器、新能源、碳基新材料等产业原料供应方面提供降本增效和节能减碳的贡献。
-
公开(公告)号:CN113948718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111230306.2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稀土多酚超分子包覆的共价有机聚合物铈基纳米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多酚网络的功能化改性手段,将Ce基金属有机框架与共价有机聚合物碳球紧密结合,得到具有优异氧化还原性能的纳米复合材料COP‑HB@CeMOF‑BT。本发明有效改善了Ce基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实现了稀土多酚网络与共价有机聚合物的独特协同作用。制得的纳米复合材料作为燃料电池催化剂具有高电位、优异的极限电流、优良的稳定性以及优异的甲醇耐受性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14405480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10080920.3
申请日:2022-01-2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B01J20/22 , B01J20/28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34 , C02F101/38 , C02F103/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利福平抗生素的铁钴多酚超分子改性有机框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一种处理利福平抗生素的铁钴多酚超分子改性有机框架复合材料为MIL‑53(Fe)@TA‑Co。本发明的方法合成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能将此MIL‑53(Fe)@TA‑Co直接作为处理利福平的新型复合材料。解决现有利福平分子去除材料和方法少的现状,用本发明提供的新型复合吸附剂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MIL‑53(Fe)@TA‑Co作为利福平分子去除材料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237351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211324584.9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木质素基土壤淋洗剂及其制备和应用。该木质素基土壤淋洗剂包含草酸、丙二酸、2‑糠酸、乙酰丙酸、马来酸、富马酸、丁二酸、对羟基苯甲酸、柠檬酸、棕榈酸、邻苯二甲酸和亚油酸等18种羧酸类有机物,且羧酸基含量为6~9.5mmol/g,具备很好的去除重金属铅的效果,不会对土壤和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或对土壤微生物产生损害,可有效维持土壤良好的生态环境,甚至可以进一步增强土壤肥力。木质素基土壤淋洗剂制备方法包括:将金属盐溶于去离子水中得到催化剂前驱体溶液,将TiO2浸渍在前驱体溶液中,搅拌、烘干、焙烧,得到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将木质素和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加入溶剂中,搅拌分散进行水热反应釜中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4409300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96876.5
申请日:2022-01-2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C04B24/28 , C04B35/63 , C04B35/632 , C04B35/634 , C09B67/46 , C10L1/10 , C10L1/32 , C09B67/38 , C04B10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辅助碱催化磺化巨菌草分离废液降解产物制备分散剂的方法。本发明首先利用超声辅助碱催化磺化分离得到巨菌草分离废液,再利用还原型金属催化剂对碱催化磺化巨菌草分离废液进行水热降解,将废液催化降解成分子量为1000以下的聚合物,并对降解产物进行定向聚合,通过对分子量的调控开发出一种掺量低、分散性高、适用范围广的分散剂。本发明利用巨菌草分离废液,为巨菌草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路径,且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条件容易控制,价格较为低廉,所得到分散剂可广泛应用于陶瓷添加剂、染料分散剂、混凝土减水剂和水煤浆分散剂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405481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81579.3
申请日:2022-01-2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B01J20/22 , B01J20/28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34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吸附利福霉素钠的铜基‑共价有机框架复合核壳吸附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新型复合材料为Cu‑BDC30@AT‑COF,合成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可将此Cu‑BDC30@AT‑COF直接作为处理利福霉素钠的新型复合材料。解决现有RFS分子去除材料和方法少的现状,用本发明提供的新型复合吸附剂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因此,Cu‑BDC30@AT‑COF作为利福霉素钠分子去除材料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105638B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10444359.8
申请日:2021-04-2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木质素降解产物‑双酚A‑聚氨酯缩聚物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以木质素为原料,利用碱活化剂、金属催化剂和硝基苯对其进行降解,得到木质素降解产物,然后将所得木质素降解产物与双酚A混和均匀,并加入聚氨酯,经加热反应后干燥得到所述添加剂。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得到的木质素降解产物分子量小且稳定,并具有丰富的酚羟基位点、醇羟基位点,可提高产品的分散性能,并具有粘结性强和防水性好的特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木质素取代部分酚类导致产品性能下降的工业化应用难题,提高了源于生物质的化学品对源于化石资源双酚A的总取代率,显著减少了酚类化合物的排放,属于环保型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优秀的发展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252763B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010178760.7
申请日:2020-03-1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C01B32/348 , B01J20/20 , B01J20/28 , B01J20/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植物生物质提取木质素制备含磺酸基的木质素基高物化双性型生物炭的方法,采用4步活化法以及引入磺酸基制备高物化双性型生物炭。该生物炭表面含有活性基团磺酸基,磺酸基含量为0.1~1.0 mmol/g,比表面积为700~1500 m2/g,根据GB/T 12496.10测量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容量可以达到700~1250 mg/g。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生物炭产品性能优良,且植物生物质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且具有变废为宝的意义,因此也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3908856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312593.1
申请日:2021-11-0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B01J27/04 , B01J27/043 , B01J37/08 , B01J37/10 , B01J37/16 , B01J37/20 , C07C37/055 , C07C37/54 , C07C3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MOF为载体制备硫掺杂双金属催化剂的方法及其在醇水相重整耦合木质素氢解中的应用,其是先经水热反应制备Ni‑MOF,然后将其焙烧得到载体Ni@C,再将其浸渍在硫化物与金属盐的混合水溶液中,经由还原剂还原、烘干得到所述硫掺杂双金属催化剂S‑M/Ni@C(M=Fe、Cu、Co、Zn、Ru)。本发明制备的催化剂性能优异,在醇水相重整与木质素及其衍生物的降解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适用性,且其降解条件温和,工艺安全简便,无需额外通入氢气,无需初始反应压力,可用于间歇式和连续式生产,所得的酚类单体可用作高附加值化学品、生物质燃料前驱体或化工原料使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877549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0942792.4
申请日:2021-08-1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选择性复合微球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含铀核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该材料制备步骤如下:(1)准备二氧化硅微球;(2)将二氧化硅微球分散至超纯水与N,N‑二甲基甲酰胺形成的混合溶液中,得到溶液A;(3)将羧甲基纤维素、硅烷偶联剂和N,N‑二甲基甲酰胺充分搅拌混合,得到溶液B;(4)将溶液A与溶液B混合反应,离心分离并洗涤干燥得到羧基改性二氧化硅微球;(5)将羧基改性二氧化硅微球和可溶性锌盐分散于甲醇溶液中,得到溶液C;优选地,所述的可溶性锌盐选用硝酸锌或六水合硝酸锌。(6)将2‑甲基咪唑分散于甲醇溶液中,得到溶液D;(7)将溶液C与溶液D混合搅拌,离心分离并洗涤干燥得到CMC‑SiO2@ZiF‑8复合微球吸附材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