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隧道最小埋深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06350A

    公开(公告)日:2018-03-16

    申请号:CN201710894330.3

    申请日:2017-09-2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F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隧道最小埋深确定方法,考虑水下隧道设计过程中的加固方案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分块方案对隧道埋深的影响,首先根据水下隧道工程两端的接线条件以及线路的坡度初步确定隧道的纵断面,而后选定隧道的关键断面,计算加固条件下关键断面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最小埋深,同时计算隧道加固后运营期的渗水量,当计算所得渗水量小于隧道运营期渗水量控制标准时,所确定的埋深即为隧道的最小埋深。在确定隧道的最小埋深时整座隧道所有关键断面均需满足最小埋深的要求。本发明在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前提下,还可以适当降低工程造价。

    一种基于测斜的超长水平管幕顶进施工控制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69974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176455.2

    申请日:2017-03-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测斜的超长水平管幕顶进施工控制装置与方法,包括:顶进系统,测试系统,纠偏系统,所述测试系统通过通讯电缆与安装在管幕上的测斜装置或传感器、读数仪、计算机连接,所述纠偏系统通过通讯电缆与计算机、纠偏控制器和安装在管幕上的纠偏装置连接;实际操作过程中,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通过测试系统,实时测量和计算管幕顶进轴线偏离情况;若偏离超过规定值,则有计算机根据偏离量计算纠偏角度,并将其输入纠偏控制器,进一步由纠偏控制器带动纠偏装置,实施纠偏调节;本发明可实现超长水平管幕顶进过程中,管幕轴线姿态的实时监测和调整,可确保管幕顶进精度,以满足预定设计要求。

    一种活性粉末混凝土大偏心受压构件开裂荷载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36094B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410299152.6

    申请日:2014-06-2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性粉末混凝土大偏心受压构件开裂荷载的计算方法,将构件整个受压区应力分布近似为三角形;受拉区在其应变达到峰值拉应变之前,处于弹性状态的RPC混凝土应力仍近似为三角形分布;而对于靠近构件受拉区边缘已经进入塑性状态的RPC混凝土,其应力简化为从峰值拉应变处开始到受拉区边缘处应力为0的三角形分布;而后根据截面受力以及截面力矩的平衡条件建立平衡方程进行求解;在开裂荷载计算中考虑大偏心受压构件侧向变形产生的附加偏心距的影响,取其值为5mm。本发明提供的RPC大偏心受压构件开裂荷载计算方法,可在活性粉末混凝土大偏心受压构件设计计算中进行应用,为活性粉末混凝土在偏心受压构件中进行推广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一种盾构隧道管片非均质等效梁单元模型结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93553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310532655.9

    申请日:2013-11-0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管片非均质等效梁单元模型结构计算方法,方法包括步骤:(1)收集基本资料,建立惯用法模型并计算,提取各接头位置截面内力值;(2)计算等效截面力学参数(;3)建立非均质等效梁单元模型,并进行结构计算;(4)在次计算其截面等效参数;(5)比较步骤(3)输入的等效截面力学参数与步骤(4)输出的截面力学参数,是否满足误差精度要求?若不满足,则回到步骤(3),再次迭代计算,重复步骤3)~步骤(5)。本发明采用的计算模型更接近真实,计算结果更加准确。

    一种定量化研究隧道围岩脱空与软化的动力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89845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814095.X

    申请日:2016-09-0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定量化研究隧道围岩脱空与软化的动力试验装置及方法,该装置由模型箱体、侧向盖板、侧向约束组件、地层抗力组件、加力架、模型支架组成。在隧道纵向均匀布置侧向约束组件以模拟隧道“平面应变”力学状态;在隧道周围密布地层抗力组件以模拟隧道与围岩之间的相互作用;动力加载系统通过加力架在轨道上施加循环荷载以模拟列车循环荷载;同时,通过对地层抗力组件的设置可以方便地将围岩和隧道结构之间脱空与软化接触状态进行定量化。该试验装置适用于各种形式的隧道结构,解决了现有试验装置无法定量化研究隧道围岩脱空与软化对结构安全性影响的难题。

    一种多功能缩尺隧道结构静动力响应特性室内试验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26112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838627.3

    申请日:2016-09-2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99/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缩尺隧道结构静动力响应特性室内试验系统及方法,包括静动力加载子系统,观测记录子系统,法兰组件及柔性边界组件。本发明可根据隧道的埋深,偏压状态,围岩等级及富水条件施加不同形式的力学边界条件。通过静动力加载子系统分别链接静力加载系统和振动台,可方便的施加静力荷载与地震荷载,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参数进行不同荷载工况的模拟。该试验装置解决了现有试验装置无法全面考虑隧道埋深,偏压及围岩等级等多因素耦合作用下隧道结构受力状态的难题,通过链接振动台,开创性的解决了地震荷载的施加。并且该装置不局限于单条隧道的模拟,也适用于交叉隧道的模拟,具备模拟多种不同工况的能力。

    一种基于角度量测的轨道沉降量测装置及量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93530B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410244225.1

    申请日:2014-06-0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角度量测的轨道沉降量测装置及量测方法,操作时,先设定一端为固定起始点并读出初始角度,在动力装置控制下沿轨道匀速移动车架至第一点(每次车架移动距离相同且不超过车架轮轴轴距)并读出第一点的角度,如此类推第二点、第三点至最终点,并进行计算作为初始值;再次操作时,仍以一端固定起始点开始并读出角度,移动车架至第一点并读出第一点的角度,如此类推第二点、第三点至最终点,并进行计算作本次量测值;前后两次的读数分别计算并对同一点数值进行比较即可计算出轨道相对下沉量。该基于角度量测的轨道沉降量测装置及量测方法成本低、易于实施、测量精度高。

    一种基于角度量测的轨道沉降自动测量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47212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410287234.9

    申请日:2014-06-2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角度量测的轨道沉降自动测量装置及方法,包括行走系统,用于提供测试过程搭载平台和行进动力;测量系统,用于沉降测点的定位以及角度大小的量测;采集、计算和存储系统,用于测点定位信息、角度量测信息的采样,并按设定规则进行计算处理和带格式存储。所述行走系统通过行进车轮设置于轨道之上,并沿轨道匀速行进;所述测量系统和所述采集、计算和存储系统通过数据传输电缆连接,并均设置于所述行走系统的车架平台上。该基于角度量测的轨道沉降自动测量装置及方法操作简便、测试快速、实用性强,可广泛用于轨道工程中轨道沉降的自动连续测试。

    一种基于角度量测的轨道沉降自动测量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47212A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410287234.9

    申请日:2014-06-2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角度量测的轨道沉降自动测量装置及方法,包括行走系统,用于提供测试过程搭载平台和行进动力;测量系统,用于沉降测点的定位以及角度大小的量测;采集、计算和存储系统,用于测点定位信息、角度量测信息的采样,并按设定规则进行计算处理和带格式存储。所述行走系统通过行进车轮设置于轨道之上,并沿轨道匀速行进;所述测量系统和所述采集、计算和存储系统通过数据传输电缆连接,并均设置于所述行走系统的车架平台上。该基于角度量测的轨道沉降自动测量装置及方法操作简便、测试快速、实用性强,可广泛用于轨道工程中轨道沉降的自动连续测试。

    一种承压非完整井或井群动态降水过程中排水量及排水时间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80029B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210154886.6

    申请日:2012-05-1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承压非完整井或井群动态降水过程中排水量及排水时间的计算方法,本发明从地下水渗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出发,在既有承压非完整井及井群降水过程中维持稳定水位时每天排水量计算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对降水区域进行积分,建立了承压非完整井或井群地下水位从初始水位变化至目标水位过程中排水量和排水时间的具体计算方法。本发明改变了目前承压非完整井或井群设计时水位变化阶段的排水量计算长期依赖于经验的现状,实现了工程施工承压非完整井或井群降水全过程排水量的计算及动态控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