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0351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943750.6
申请日:2024-07-15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数据处理领域。本发明利用元数据概念管理数据,通过数据库纵表和横表的方式解决在数据录入和管理过程中,增加新类型组件,扩展已有组件类型的相关属性等灵活性问题,避免了组件类型必须提前配置,用户可以自己动态添加新组件类型,同时也可以对组件类型的属性进行动态扩展,减少了开发人员的参与,避免了软件的频繁升级测试和发布,提高了平台的使用时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834624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110239573.X
申请日:2021-03-04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保温包扎结构隔声性能试验台架和试验方法,包括包括扬声器系统、扬声器和试验管道之间的过渡管段、弹性支撑件、消声室和混响室;所述扬声器系统由扬声器、功放和信号源组成;所述弹性支撑件固定于试验管道上,试验管道通过过渡管段连接扬声器系统内的扬声器;试验管道位于所述混响室内,试验管道末端吸声结构位于所述消声室中。本发明将管道保温包扎结构隔声性能试验系统各部件作为一个整体综合系统进行设计,提出设计步骤优化流程框图,保证试验系统在全频带具有足够的隔声性能测试能力,以获得可靠的试验数据。本发明方法适用于不同隔声性能的管道保温包扎结构试验台架的设计,尤其适合具有高隔声性能的管道保温包扎结构试验台架的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5201055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210909650.2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复旦大学 , 烟台金润核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仪器仪表自控系统检验测试所有限公司
Inventor: 龚嶷 , 孙贝妮 , 门书卉 , 刘晓强 , 杨振国 , 杨晓蕾 , 孙康耀 , 关晓波 , 徐雪莲 , 姜振飞 , 赵起超 , 郭爱华 , 石秀强 , 宋延勇 , 李荣博 , 郁健
IPC: G01N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电厂用防火封堵材料使用寿命的评估方法,包括:获取若干份预定重量和形状的目标防火封堵材料样品,将所述样品分别采用不同预设升温速率进行热重法分析,得到对应的热重分析曲线,获取当样品达到预定条件时的绝对温度,根据该绝对温度、预设升温速率和活化能公式计算得到每一份样品的活化能和所有样品的平均活化能,获取预设升温速率的中值和当所述样品的预设升温速率为中值且失重率为5%时的温度,参考标准ASTM E1877并根据目标防火封堵材料的性能确定参数,并获得最优的寿命预测公式,计算得到目标防火封堵材料的寿命。本发明摆脱了对标准中繁琐数据表格的依赖,更节约成本、操作更简单、评估效率更高、评估结果更准确、适用性更强。
-
公开(公告)号:CN116504345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478187.5
申请日:2023-04-28
Applicant: 复旦大学 , 上海仪器仪表自控系统检验测试所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16C60/00 , G06F30/20 , G01M7/04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的用于核电新燃料运输容器聚氨酯泡沫填充材料使用寿命预测的快速试验方法,包括步骤1、截取聚氨酯泡沫试样,对试样进行垂直随机振动试验,并进行数据采集;步骤2、将步骤1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并绘制散点图;步骤3、对步骤2得到的散点图进行线性拟合,若未达到一定的拟合优度,则重复步骤1、步骤2;步骤4、基于隔振理论,定义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寿命终点;步骤5、基于步骤3得到的拟合直线,计算出达到步骤4得到的寿命终点需要的振动时间,根据转换关系得到材料的使用寿命;本发明创造性地根据共振频率的变化预测材料的使用寿命,可以快速地给出寿命预测结论;可用于聚氨酯泡沫填充材料在实际服役工况的可靠性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7804890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224255.X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管件应力腐蚀试验装置,包括旋转加载机构,旋转加载机构包括转轴和多个加载臂,加载臂一端连接于转轴,其中至少部分加载臂能够绕转轴旋转以提供加载载荷,相邻的加载臂之间设置有用于安装试验管件的加载位。通过该试验装置,能够方便快捷地同时对多个试验管件进行应力腐蚀试验,提高试验效率,降低试验成本。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管件应力腐蚀试验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780489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410224255.X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管件应力腐蚀试验装置,包括旋转加载机构,旋转加载机构包括转轴和多个加载臂,加载臂一端连接于转轴,其中至少部分加载臂能够绕转轴旋转以提供加载载荷,相邻的加载臂之间设置有用于安装试验管件的加载位。通过该试验装置,能够方便快捷地同时对多个试验管件进行应力腐蚀试验,提高试验效率,降低试验成本。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管件应力腐蚀试验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950811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479191.5
申请日:2022-11-2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核能装备测试验证中心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1N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锆合金压力管材料腐蚀充氢系统及方法,包括高压釜实验单元和水化学控制单元;所述高压釜实验单元,包括高压釜,所述高压釜的底部设置热交换套管,高压釜的外部设置加热圈和保温棉;所述水化学控制单元,包括水柱,所述水柱上设置纯水入口、氢氧化锂溶液入口和循环水入口,所述水柱的出口依次连接磁力泵、高压计量泵和热交换套管;本发明通过高压釜模拟压水反应堆中的高温高压水环境,并添加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锂以再现冷却剂中为了调节pH值而引入的腐蚀性,使用在线监测和稳压的方法来进行腐蚀充氢实验,本发明的充氢方法适用于制备模拟压水堆腐蚀环境中的锆合金压力管充氢试样。
-
公开(公告)号:CN119426105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510038286.0
申请日:2025-01-1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5C7/0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管道内壁涂覆材料的装置及方法。用于在管道内壁涂覆材料的装置包括:封口段,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连接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二端面连接;推进段,具有相对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第二端与第三端面连接,第二端面与第三端面之间具有容纳涂覆材料的空间;推进件,与第四端面连接,其中,推进件适用于在管道内壁涂覆涂覆材料时推动推进段,在涂覆过程中,涂覆材料从推进段与管道内壁之间的缝隙挤出并涂覆在管道内壁上。本申请的装置通过将涂覆材料从推进段与管道的内壁之间的缝隙挤出并涂覆在管道的内壁上,如此能够在管道的内壁上涂覆均匀且连续的涂覆材料层。
-
公开(公告)号:CN118184196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592473.9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4B14/3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导热填料的制备方法、导热填料和导热材料,该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在多孔材料表面涂覆核材和金属化合物的水解产物;对涂覆有核材和金属化合物水解产物的多孔材料进行第一热处理,以制备导热填料前驱体,导热填料前驱体包括多孔材料、核材和金属化合物水解产物;从导热填料前驱体中的多孔材料上剥离核材和金属化合物水解产物,以获得导热填料,内核包括核材,外壳包括金属化合物水解产物,导热填料的表面具有羟基基团,导热填料具有枝状结构。本申请的导热填料具有枝状结构,能够通过彼此搭接而构建出高效的导热路径。导热填料表面具有较高的活性,可以避免导热填料在基质中团聚,羟基基团可键合到耐高温基质上。
-
公开(公告)号:CN117301379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28662.X
申请日:2023-09-2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四川迈科核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组分或多组分高粘度复合材料的无泡挤压填充系统及方法。无泡挤压填充系统包括混合缸体、密封盖和活塞组件;混合缸体用于放置复合材料;密封盖上设置搅拌装置和第一真空抽取管;活塞组件上设置挤出管道和第二真空抽取管,挤出管道与需要灌装的罐体底部的进料口相连接;密封盖和活塞组件均能与混合缸体配合。在真空状态下复合材料进行混合,避免在混合时产生气泡;混合完成的复合材料在真空的状态下,通过活塞组件的挤压进入到罐体内,避免在挤压过程中存在残留的气泡;同时,在灌装的过程中采用自下而上的灌装方式,能够使得复合材料均匀的进入到罐体中,提升了整体复合材料的灌注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