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吊装中空六面体的悬吊用具

    公开(公告)号:CN107954308A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711485703.8

    申请日:2017-12-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6C1/14 B63B27/10 B66C13/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专用吊装促淤围堤用中空六面体的吊具。一种用于吊装中空六面体的悬吊用具包括连接块、索环、绳索和绳钩;在连接块的下方设置有圆形或椭圆的索环,在索环内穿有闭合的绳索,在绳索的一端活动设置有绳钩,绳钩能够在绳索上转动,绳索的另一端有闭合结构从而与绳钩对应。所述的绳钩为J形的绳钩,在绳钩高度的中间处设置有转轴点,并将绳钩分为带钩的下半部和不带钩的上半部,在转轴点内穿有绳索,从而能够围绕转轴点转动;在绳钩的上半部的横截面尺寸大于下半部,从而使得绳钩的重心点位于绳钩的上半部,在绳钩由受力状态转为松弛状态时,绳钩由于偏心作用能够将钩子向上翻转,避免人员的靠近操作。

    耙头角度指示装置及耙吸挖泥船

    公开(公告)号:CN208329032U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20459556.0

    申请日:2018-04-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耙头角度指示装置及耙吸挖泥船,涉及疏浚工程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耙头角度指示装置包括耙头本体和通过第一销轴与耙头本体连接的活动罩,活动罩上设有耙齿架,还包括驱动装置、压力传感器和微处理器,其中:驱动装置分别与耙头本体和活动罩连接;压力传感器分别与耙齿架和微处理器连接,用于检测耙齿架与水底之间的压力信息,并将压力信息发送至微处理器;微处理器与驱动装置连接,用于接收压力信息并控制驱动装置调节活动罩与耙头本体之间的角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耙头角度指示装置能够根据耙齿架与水底之间的压力来调节活动罩与耙头本体之间的角度,使得耙头能够处于一个稳定良好的工作状态。

    一种双工字型透水框架专用吊具

    公开(公告)号:CN203545447U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320637927.7

    申请日:2013-10-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工字型透水框架专用吊具涉及的是一种用于新型双工字型透水框架成组定点抛投吊具,具体涉及悬挂透水框架自动脱落的吊具。由上桁架、下桁架组成,上桁架、下桁架组合成整体结构;上桁架包括上桁架框架、上桁架横梁、上桁架吊扣、上桁架限位环和套管;上桁架框架为工字钢焊接成的九宫格状框架,上桁架框架下方有两根上桁架横梁;每根横梁上方位焊接有两个上桁架吊扣、上桁架限位环;在上桁架框架固定有套管;下桁架包括下桁架框架、下桁架横梁、下桁架吊扣、下桁架限位环和导柱;下桁架框架为工字钢焊接而成九宫格状框架,下桁架框架下方有两根下桁架横梁;每根横梁上方焊接有两个下桁架吊扣、下桁架限位环;在下桁架框架固定有导柱。

    水上抛石船及水上抛石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8325562U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20471168.4

    申请日:2018-04-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上抛石船及水上抛石系统,涉及水上船舶抛石的技术领域,水上抛石船包括船体、固定锚和抛石装置;抛石装置设置于船体上,且抛石装置可相对于船体的长度方向水平移动,船体靠近所述抛石装置抛石方向的船边设置有保险桩;固定锚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固定锚沿着所述船体均匀设置;通过抛石装置能够沿着船体水平移动,从而可以通过抛石装置沿着船体进行抛石作业,而且通过保险桩,使得抛石作业得到有力的安全保险,最后通过固定锚完成船体的稳定,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危险系数高、施工工艺落后,难以满足抛石施工安全的要求的技术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用于吊装中空六面体的悬吊用具及吊装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7932897U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721898504.5

    申请日:2017-12-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专用吊装促淤围堤用中空六面体的吊具。一种用于吊装中空六面体的悬吊用具及吊装系统,其中用于吊装中空六面体的悬吊用具包括连接块、索环、绳索和绳钩;在连接块的下方设置有圆形或椭圆的索环,在索环内穿有闭合的绳索,在绳索的一端活动设置有绳钩,绳钩能够在绳索上转动,绳索的另一端有闭合结构从而与绳钩对应。所述的绳钩为J形的绳钩,在绳钩高度的中间处设置有转轴点,并将绳钩分为带钩的下半部和不带钩的上半部,在转轴点内穿有绳索,从而能够围绕转轴点转动;在绳钩的上半部的横截面尺寸大于下半部,从而使得绳钩的重心点位于绳钩的上半部,在绳钩由受力状态转为松弛状态时,绳钩由于偏心作用能够将钩子向上翻转,避免人员的靠近操作。(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