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06085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1319175.8
申请日:2019-12-1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堵水阀门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管套、锁紧螺帽和中间中通结构的内管,利用中间中通结构的内管外侧嵌套管套,在管套位于扩大端头一端外侧开设卡齿,管套位于扩大端头一端管壁设有沿轴向设置的分隔缝,利用内管另一端的扩大端头对管套进行支撑,使管套设卡齿的一段充分嵌入墙体内,利用管套的膨胀扩张及卡齿结构与墙体密切连接,通过锁紧螺帽与内管的外螺纹配合连接锁紧管套和内管,然后在内管设有外螺纹一端连接阀门开关,从而形成引水结构,本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密封性好,在孔内填塞管套和内管,利用阀门开关可实现多次引水和堵水,连接方便,省时省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702072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1067759.0
申请日:2019-11-04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墙体倾斜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通过将倾斜角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安装板固定于侧斜管内,将传感器安装板一端固定于侧斜管内的卡槽内,有利于传感器安装板的安装,倾斜角传感器固定于传感器安装板的中间部侧面,有利于倾斜角传感器角度调整和安装,倾斜角传感器通过连接线连接于倾角显示器,利用柔性管结构为倾斜角传感器提供固定安装腔体,使倾斜角传感器随待测墙体一体成型,利用柔性管特性能够便于监测待测基坑墙体发生倾斜部位处的倾斜角传感器发生转动位移,从而能够快速得到待测基坑墙体发生倾斜数据,通过倾角显示器实时显示待测基坑墙体倾斜数据,提高了待测基坑墙体倾斜测量速度,减小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监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613660A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810713141.6
申请日:2018-06-2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1C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隧道实时沉降观测装置及方观测法,实时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实时沉降观测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前后连接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外壳顶面内侧连接上极板,顶面外侧连接水平检测装置,外壳底面内侧连接下极板,底面外侧连接调平装置,极板间连接一根直杆,直杆上套设有铜立方体,外壳左侧面连接电源装置;实时监测装置包括前摄像头、后摄像头、上述沉降观测装置以及设置在隧道掌子面的拱顶和拱腰两侧的若干反光帽;前摄像头和后摄像头均与控制器连接,固定设置在外壳上,前摄像头的镜头和后摄像头的镜头同轴,且能够拍摄到镜头前方隧道掌子面的拱顶和拱腰两侧的反光帽;能够时时测量隧道地面沉降量,拱顶下降量,拱腰收敛位移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406946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448932.0
申请日:2018-05-11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一种寒区隧道模型试验中隔热层材料切割装置及方法,包括机体内腔,机体内腔内设置有供电系统,机体内腔顶面设置有操作台面,操作台面上通过轴承连接切割组件和挡板固定组件;其中,挡板固定组件包括用于将待测材料固定的第一定位挡板、第二定位挡板和顶板,第一定位挡板、第二定位挡板固定在操作台面上,顶板设置在切割组件上方;切割组件能够在第一定位挡板和第二定位挡板之间转动对待测材料进行切割。本发明不仅能针对不同的模型隧道半径对隔热层材料进行圆弧形切割、切割厚度能准确控制、快速调节、保证切割面平整度,而且装置使用简单,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208917815U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821247353.1
申请日:2018-08-03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E02D1/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孔多孔隙水压力计埋设结构,通过预设小于在待测土层预定位置钻孔或埋设套管直径的预埋管,并在预埋管侧壁开设透水孔,将孔隙水压力计置于预埋管内,并利用细砂填满预埋管;形成模拟土层的密封预埋孔隙水压力计,将预埋管放入预定位置,然后通过黏土填充预埋管外侧形成封孔层,然后利用细砂填充;从而完成在不同深度完成多孔隙水压力计的埋设,能够有效地防止了因土质条件可能发生较大变化而导致获得的测试结果无法准确反映同一竖直平面内不同深度的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有效地防止孔隙水压力计上下连通,保证孔隙水压力计探头周围砂垫层的渗水通畅,不同深度的孔隙水压力变化呈明显的差异性,测试结果较为准确。(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820449U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20689994.0
申请日:2019-05-14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盾构施工隧道的地表实时监测系统,通过设置定位标定装置和移动监测装置;在施工隧道上方路面贴设地表反射片,在施工隧道上方沿街建筑物贴设建筑反射片,形成固定反射参考点,利用固定测量外壳外侧的测量摄像机获取设置于施工隧道上方路面的轨道和移动机器人获取路面参照点相对位置图像,在安装底座上设有固定凹槽,固定凹槽内设有漂浮液,测量装置置于固定凹槽内的漂浮液中;当地面因盾构施工扰动而产生沉降或隆起,移动监测装置产生沉降或隆起,测量块在自身重量下处于平衡状态,从而得到测量块上下浮动具体,从而能够得到地表震动情况,达到施工隧道的地表实时监测的目的,本装置结构简单,测量数据准确。(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3016441U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821791541.0
申请日:2018-10-31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E21F1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救生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快速提供隧道施工人员避难的救生舱,包括壳体,壳体的内腔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设备舱,下层为乘员舱;壳体外部布设有外层骨架;壳体外部还设有外部指示标识及外部救援指示灯;壳体上还设有供人员出入的防爆密闭舱门;设备舱中设有氧气瓶、电源、维修箱、空气净化设备和医疗箱;设备舱中设置维修箱和医疗箱的部位与乘员舱连通;乘员舱中设有照明灯、空气净化设备、气体传感器、通讯设备及生存保障设备;照明灯、空气净化设备、气体传感器和通讯设备均与电源连接;氧气瓶和气体传感器均与空气净化设备连接。通过该救生舱,隧道突发险情时,能够为未撤离至安全区域的施工人员提供安全的避难场所。
-
公开(公告)号:CN208296820U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21041630.3
申请日:2018-06-2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1C5/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隧道实时沉降观测装置及实时监测装置,实时沉降观测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前后连接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外壳顶面内侧连接上极板,顶面外侧连接水平检测装置,外壳底面内侧连接下极板,底面外侧连接调平装置,极板间连接一根直杆,直杆上套设有铜立方体,外壳左侧面连接电源装置;实时监测装置包括前摄像头、后摄像头、上述沉降观测装置以及设置在隧道掌子面的拱顶和拱腰两侧的若干反光帽;前摄像头和后摄像头均与控制器连接,固定设置在外壳上,前摄像头的镜头和后摄像头的镜头同轴,且能够拍摄到镜头前方隧道掌子面的拱顶和拱腰两侧的反光帽;能够时时测量隧道地面沉降量,拱顶下降量,拱腰收敛位移量。(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206111U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20619042.7
申请日:2018-04-2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1C7/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多断面、多角度测量结构收敛装置,通过设置升降机主体、下调节杆、上调节杆、支架圆环主体和电子位移计,利用手摇式丝杆调节该仪器的高度并且可以将电子位移计通过支架圆环在上螺杆调节位置及角度从而可以测量开挖隧道、巷道等内部的任意位置、任意角度,并可以根据测量断面数量要求多加支架圆环进行测量,将以往机械式的测量仪器改进为电子式,并且测量仪表上具有时间装置,弹力杆的位置变化转换成电信号,通过导线传递给仪表装置,数据显示仪将电信号转化为读数,直接显示在显示屏上,不需要测试人员观测仪表读取数据,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读书速度快和测量精度高的特点。(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1175807U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922304789.0
申请日:2019-12-1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基坑墙体漏水的堵水阀门装置,包括管套、锁紧螺帽和中间中通结构的内管,利用中间中通结构的内管外侧嵌套管套,在管套位于扩大端头一端外侧开设卡齿,管套位于扩大端头一端管壁设有沿轴向设置的分隔缝,利用内管另一端的扩大端头对管套进行支撑,使管套设卡齿的一段充分嵌入墙体内,利用管套的膨胀扩张及卡齿结构与墙体密切连接,通过锁紧螺帽与内管的外螺纹配合连接锁紧管套和内管,然后在内管设有外螺纹一端连接阀门开关,从而形成引水结构,本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密封性好,在孔内填塞管套和内管,利用阀门开关可实现多次引水和堵水,连接方便,省时省力。(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