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基于数据关联性的CAN报文异常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78639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18602.0

    申请日:2022-05-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智能网联汽车基于数据关联性的CAN报文异常检测方法,采集车辆CAN报文数据;进行理论分析,找出具有关联性的CAN报文数据;得到所需要的CAN报文信号值;进行皮尔森相关性分析,得到信号值之间的相关性程度;训练支持向量机算法进行分析划分,得到划分模型供后续检测使用;使用划分模型,输入待检测的一组CAN信号值,推断出该组信号值正常与否。本发明通过对CAN报文数据进行理论分析,找出具有关联性的报文数据、报文信号值,皮尔森相关性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算法对上述关联性信号进行分析划分,得到不断优化的划分模型供后续检测使用,能够判断报文信号值是否发生异常,进而判断出发生信号异常的报文的ID报文标识符。

    用于车辆ECU的OTA升级安全验证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242397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210667829.1

    申请日:2022-06-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OTA升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车辆ECU的OTA升级安全验证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升级时,首先计算包头部分的包头摘要值;然后通过与第一私钥互为公私钥对的第一公钥解密包头数字签名,得到签名摘要值;最后判断包头摘要值是否等于签名摘要值;判断防回滚标识是否小于对应软件的当前版本标识;首先通过与第二私钥互为公私钥对的第二公钥解密程序密钥,得到程序密钥本身;然后通过程序密钥解密得到应用程序;最后计算应用程序的程序摘要值,并判断程序摘要值是否等于应用程序摘要值。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能够对OTA升级的软件升级包进行全方位的安全认证,以保证软件升级包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合法性。

    一种安全认证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886308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805279.X

    申请日:2023-06-3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安全认证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应用于车辆的安全通信客户端,包括:利用第一私钥对明文进行签名操作,得到第一签名;利用第一签名,向车辆的签名服务模块发送第一签名请求;其中,第一签名请求包括第一签名;接收车辆的签名服务模块发送的第二签名;其中,第二签名是利用白盒解密后得到的第二私钥对明文进行签名后得到的签名。本申请在原有双向认证的安全基础上,对双向认证流程过程中使用的私钥进行了白盒加密保护,保证了私钥的机密性和防篡改,保证了双向认证过程的安全有效和业务通信双方的身份合法性;私钥从生成端就进行了白盒加密,保证了私钥从生成、传输以及存储各个环节的机密性。

    一种双重加密的车辆控制器密钥灌装方法、系统和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5426160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049216.8

    申请日:2022-08-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重加密的车辆控制器密钥灌装方法、系统和设备,通过主密钥、公钥、私钥对第一数据明文进行多次加密,并通过主密钥、通信密钥、公钥、私钥对第二数据明文进行多次加密;然后将多次加密得到的第二数据密文、第四数据密文发送至车辆控制器中,车辆控制器对第二数据密文、第四数据密文解密后再通过对第一数据明文、第二数据明文进行匹配,以验证主密钥和通信密钥,确定主密钥和通信密钥无误后,再将主密钥和通信密钥灌装至车辆控制器中,本发明由于先将通信密钥加密,最后通过验证后的主密钥对密钥数据密文进行解密后得到通信密钥,全程对通信密钥进行加密,避免了密钥在灌装过程中容易泄露的问题。

    基于车端人脸识别系统的安全认证系统、方法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5242459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749416.8

    申请日:2022-0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端人脸识别系统的安全认证系统、方法及汽车,该系统包括包括用户终端、云端服务器和车机端;用户终端用于采集人脸照片并发送到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用于根据人脸照片提取人脸特征码,并将得到的人脸特征码与用户终端的账号进行运算得到用户标识码,同时将得到的人脸特征码和用户标识码进行存储并发送到车机端进行存储;车机端用于启动人脸识别系统,并在检测到人脸后开启人脸登录检测。本发明的用户在使用人脸识别系统时,其上传的人脸照片不会直接被保存和使用,而是使用经过系统处理的相应人脸特征码的方式,这样,在为用户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为用户的隐私及数据安全带来了保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