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碳捕集的吸收剂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526927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607311.8

    申请日:2024-0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碳捕集的吸收剂及其应用。用于碳捕集的吸收剂包括:叔胺化合物、伯胺化合物或仲胺化合物、非水溶剂、水和肟类化合物;其中,叔胺化合物、伯胺化合物或仲胺化合物、非水溶剂、水的质量比为(20~35):(5~20):(20~40):(20~40);基于叔胺化合物、伯胺化合物或仲胺化合物、非水溶剂以及水的总质量,肟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为0.2~1wt%;叔胺化合物和伯胺化合物或仲胺化合物的总质量不超过吸收剂总质量的40%。本发明公开的用于碳捕集的吸收剂具有高吸收/解吸速率、高吸收/解吸容量、高循环负载和改善的抗氧化降解性能。

    一种基于脱硫运行历史的浆液循环泵能耗诊断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607616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210382146.1

    申请日:2022-04-12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脱硫运行历史的浆液循环泵能耗诊断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预设时段内各时刻脱硫系统的运行数据,所述运行数据包括:原烟气流量、进口烟气SO2浓度、出口烟气SO2浓度、各浆液循环泵运行电流和各浆液循环泵组合关系;利用所述原烟气流量和所述进口烟气SO2浓度,确定各时刻脱硫系统入口处的原烟气SO2质量流量;根据所述原烟气SO2质量流量、所述出口烟气SO2浓度、所述各浆液循环泵运行电流和各浆液循环泵组合关系,对所述脱硫系统中的浆液循环泵能耗进行诊断。本申请提出的技术方案,基于运行数据对浆液循环泵进行能耗诊断,弥补了现有技术在浆液循环泵运行能耗诊断方面的不足,也为制定准确的浆液循环泵运行调度方法提供支撑。

    一种阳极升降装置和铝电解槽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9778235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910158541.X

    申请日:2019-03-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包括阴极和多个阳极的铝电解槽设备中的阳极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升降装置包括传动组件和驱动组件,其中: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且所述驱动组件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述多个阳极中的一个阳极作升降运动,使所述阳极在所述铝电解槽处于通电状态时靠近或远离所述阴极。本申请通过设置与每一阳极对应的阳极升降装置,可以在电解槽通电状态下实现对每一阳极的位置的调节,从而可以更为精细调节各个阳极与阴极之间的距离,能够减弱铝液在槽底的波动,降低极距、提高电流效率,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节能。

    一种湿式冷却塔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271987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1811480384.6

    申请日:2018-1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湿式冷却塔,以解决传统的湿式冷却塔冷却效率较差的问题。所述湿式冷却塔,包括冷却塔腔体以及设于冷却塔腔体内的热水管、填料层、换热组件、喷淋盘、水池和环形挡板。所述热水管位于所述换热组件的上方;所述换热组件包括第一管板、第二管板和设于所述第一管板与所述第二管板之间的多条换热管,所述多条换热管间隔设置且在相邻的管壁之间形成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通过所述冷却塔腔体的侧壁与进风口连通;所述环形挡板与所述第二管板围合形成分别与所述通风管道和所述换热管连通的风腔。本发明的湿式冷却塔使得循环水的水温进一步降低,提高湿式冷却塔的冷却效率。

    一种白烟消除系统及方法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743327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810812382.6

    申请日:2018-07-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白烟消除系统及方法,所述白烟消除系统包括吸收塔,所述吸收塔的底部设有入口烟道,顶部设有出口烟道,所述吸收塔底部设置有浆液储存池,所述白烟消除系统还包括浆液冷却装置和烟气换热装置;所述浆液冷却装置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通过喷淋管路分别与所述浆液储存池和所述吸收塔上部的喷淋层连接,所述喷淋管路上设置有浆液循环泵;所述烟气换热装置与所述出口烟道连接。这样,由于在使用烟气换热装置对脱硫后的烟气进行降温前,已经通过浆液冷却装置对烟气进行了初步降温,使得所述烟气换热装置无需接入大量的外部冷源,且无需设置较大面积的烟气换热装置,从而能够极大地降低采用烟气冷凝技术消除白烟所需的投资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