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程冷凝管程沸腾的缠绕管式换热器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57108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070759.7

    申请日:2021-0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壳程冷凝管程沸腾的缠绕管式换热器设计方法,所述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壳程和管程分为液相段和冷凝段两部分,或者所述壳程分为液相段、冷凝段和气相段三部分,其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输入工质的物性参数,输入设计的额定工况,根据设计要求,给定结构参数,按照工质的露点温度和泡点温度将壳程分为液相段、冷凝段和气相段三个部分,分别计算三部分对应的换热系数hL、hTP(j)和hG。本发明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壳程空间,采用单相对流传热计算方法,确定液相段的换热面积、换热量、有效长度等,该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方法有计算精度高、设计方法完备、计算效率高等特点,具有高度的商业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一种锅炉尾气氮氧化物和烟尘净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078131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224538.X

    申请日:2023-03-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烟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锅炉尾气氮氧化物和烟尘净化装置,包括初分离塔和终分离塔,初分离塔内设置有SCR反应体和沉降体,沉降体与锅炉尾气排管贯通连接,沉降体上设置有烟气循环管;烟气循环管上连接有混合气排管,初分离塔与氨气供源贯通连接;终分离塔内设置有混合分离体,混合分离体由气体混合室和排气烟道组成,气体混合室内设置有脱气淋洗件,排气烟道设置于气体混合室上,气体混合室与沉降体之间设置有烟尘流通管,烟尘流通管上设置有第一风机。本发明于初分离塔内进行烟尘电沉降和氮的氧化物催化脱硝,于终分离塔内采用氨水与剩余气体物质和烟尘共同制备肥料,克服现有技术多设备联用存在的成本和耗能问题。

    一种壳程沸腾管程冷凝的缠绕管式换热器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92070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0918236.8

    申请日:2022-08-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壳程沸腾管程冷凝的缠绕管式换热器设计方法,按照管程进出口温度、壳程进出口温度、管程工质的露点和泡点、壳程工质的露点和泡点,将整个换热器分为管程冷凝‑壳程液相段,管程冷凝‑壳程沸腾段,管程冷凝‑壳程气相段三个部分,并且分别对该缠绕管式换热器三个部分的换热量、管程表面换热系数、壳程表面换热系数、综合换热系数、管程压降、壳程压降、换热面积和轴向有效换热长度进行设计计算;管程自始至终都为冷凝相变的气液混合相态,其管程和壳程的表面换热系数与干度相关,因此,该缠绕管式换热器三个部分均采用有限体积的方法进行设计计算。本发明提出的壳程沸腾管程冷凝的缠绕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方法有计算精度高、设计方法完备、计算效率高等特点,具有高度的商业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一种旋流强化太阳能集热管

    公开(公告)号:CN217504015U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21630487.8

    申请日:2022-06-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旋流强化太阳能集热管,包括外层玻璃管和用于工作介质流通的内层金属管,外层玻璃管套设在内层金属管上,且外层玻璃管的两端通过端盖与内层金属管连接,内层金属管入口处设有用于调整工质流向的旋流器。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集热系统反光镜的光汇集到面对反光镜的集热管上,形成局部高热流密度。将旋流器安装到内层金属管入口,流体流经金属管时,在弯曲渐缩的流道中,改变流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在旋流器后形成衰减性旋流,流体在流动过程中都能经历高热流密度加热的区域,换热过程的平均温差增大,结合旋流的强化传热作用,能够有效提高金属管与流动工质的换热能力,增强集热效率。

    一种螺旋盘管式相变蓄热水箱

    公开(公告)号:CN216523318U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22995362.7

    申请日:2021-11-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螺旋盘管式相变蓄热水箱,涉及蓄热水箱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设置有隔热层,所述壳体的外壁设置有蓄热螺旋盘管进口、冷水补水口、取热出口和蓄热出口,所述壳体的底部内壁设置有蓄热螺旋盘管出口,所述壳体的内壁设置有蓄热层,所述蓄热层的内部设置有螺旋盘管,所述蓄热螺旋盘管进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上部,所述蓄热螺旋盘管出口位于壳体的下部,所述冷水补水口和取热出口均位于所述壳体的上部。通过将螺旋盘管安置在蓄热层中,沿水箱方向由上到下布置,水箱蓄热过程中相变材料优先蓄热,几乎所有的相变材料同时蓄热,蓄热层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避免了低层相变材料难蓄热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