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017528A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910270579.6
申请日:2019-04-04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利用多节接力热管高效提取地热的建筑供暖系统及方法,在为建筑供热的同时,避免传统工质强制循环式系统流体输送耗功过大的现象出现。所述系统包括沿轴向依次相互嵌连设置在地下的顶部热管、接力热管和底部热管,与顶部热管耦合连接提取热量的换热器,以及输入端与换热器连接的热泵机组,热泵机组的输出端通过管路及水泵与用户相连接形成回路供暖;所述的底部热管与接力热管耦合相连,经过多节接力热管耦合相连后与顶部热管耦合相连;热管的顶部呈直径缩小的变径连接段,中部为绝热段,底部中空形成环形受热段,变径连接段能够嵌入配合在环形受热段内;每节热管内部灌注有与所在温区相对应的相变工质。
-
公开(公告)号:CN108918575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372469.6
申请日:2018-04-24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1N25/00
Abstract: 一种同时测定多温度下建材甲醛散发特性参数的阶跃温升密闭散发法。基于吸附势理论及亨利定律,建立了分离系数K和初始可散发浓度C0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推导得到了密闭环境中甲醛平衡浓度Cequ关于K的解析式。利用密闭环境舱维持一个温湿度恒定的空间,对建材样品进行甲醛散发测试,测量初始温度下的甲醛逐时浓度和平衡浓度。随后升高温度,测量其对应的新平衡浓度。依次重复上述操作,将得到多个温度下的甲醛平衡浓度值。对初始温度下的甲醛逐时浓度进行非线性拟合,可确定该温度下的K。当获知建材在其他温度下的Cequ,即可通过平衡浓度的比值快速求得其对应温度下的K,进而计算得到其对应的C0。极大地提高了甲醛散发特性参数的测量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375650A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810052002.3
申请日:2018-01-1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定建材VOC散发特性参数的优化通风法,该方法通过对建材样品执行密闭、直流两种散发模式的多次切换,测定多个密闭状态下的VOC平衡浓度及直流状态下排出环境舱的VOC质量情况,建立了求解散发特性参数的数学方程;为提高方程的拟合优度,本发明提出了各平衡浓度间差值的合理区间;为控制平衡浓度间的差值位于规定区间内,对各通风周期排出的VOC质量进行了优化选择。通过本发明所述的通风量优化选择方法,可提高对散发特性参数的测定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631657A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710787872.0
申请日:2017-09-04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F28D20/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45
Abstract: 一种壳管式相变储能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外壳筒以及开设在其两侧的热源流体入口和热源流体出口,在换热器外壳筒的两侧上下侧壁上还分别开设有相变材料注入口和相变材料排出口,在换热器外壳筒内设置有若干组两端分别与热源流体入口、热源流体出口相连通的换热圆管,且在换热圆管外壁均匀分布有肋片。本发明通过设计换热圆管的排布,充分适应相变材料换热过程中流动及换热特性,使温度场与速度场协同作用,提高换热均匀性,增大换热速率。进一步,通过增设肋片,有效增大换热器换热面积,增大换热系数,强化对流换热。进一步通过设计肋片排布,充分利用肋片导流作用,增强多管束之间相互扰动,促进液相区域融会贯通,加快换热速率,提高换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979544A
公开(公告)日:2017-07-25
申请号:CN201710225251.3
申请日:2017-04-07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30/745 , F24D3/18 , F24D19/1039 , F24D2200/123 , F24D2220/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源跨临界CO2热泵与多熔点相变蓄热耦合供暖系统,包括CO2空气源热泵机组、第一变频水泵、高熔点相变蓄热装置、用户、第二变频水泵、低熔点相变蓄热装置以及多个电磁阀,其中,在CO2跨临界循环热泵供暖系统二次换热侧结合多熔点相变蓄热装置,利用低熔点相变蓄热装置吸收回水余热,降低回水温度,进而降低节流阀前工质温度,减小节流损失,使其CO2放热过程温度滑移与热水形成较好的温度匹配,充分发挥CO2跨临界循环热泵供暖系统的独特优势。此外,在电力峰价或热泵供热效率较低时,系统切换为释热模式,利用相变装置内的热量进行供热。本发明提供的供暖系统可在电力负荷波峰波谷分时段运行控制,进而提高热泵机组的综合利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705306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710023820.6
申请日:2017-01-13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家用空调器和电冰箱的一体化运行系统,使冰箱的冷负荷在冷凝器里不传给室内空气,而是直接传给空调的制冷剂,即空调的制冷剂在蒸发器里先与室内空气换热,带走室内冷负荷,再与冰箱的冷凝器换热,带走冰箱的冷负荷,这样,冰箱的冷负荷直接由空调的制冷剂携带排向室外,不但不会造成室内额外的冷负荷,而且由于这部分热量不经过室内空气,直接传给空调制冷剂,增大了传热温差,所以使得冰箱的效率大幅提升。另外由于这部分热量使得空调制冷剂过热,可以提高空调效率,从而使得两者的性能得到全面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4110920B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410317096.4
申请日:2014-07-04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收利用压缩机余热的空气源热泵系统,通过在压缩机外壁设置蓄热介质,对压缩机余热进行存储,根据蓄热介质温度的变化判断第五电磁阀的开启与关闭,当蓄热介质内的温度较低时,第五电磁阀关闭,系统按照传统的制热循环方式运行。故该系统能够高效回收利用压缩机余热,对压缩机进行良好的冷却,延长制冷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在室外换热器结霜情况利用压缩机余热进行融霜,系统融霜时,以填充在压缩机发热腔外壁的蓄热介质中储存的热量为低温热源,在蓄热介质内蒸发吸热,经压缩机压缩在室外换热器放热融霜,减少了传统空气源热泵系统除霜时的能耗,提高了低温环境下空气源热泵的效率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438611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320060.7
申请日:2013-07-26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10/40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优化设计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计算末端用户的冷热负荷并划分冷热负荷区间;2)确定集热器面积A和地埋管深度L的取值范围;3)确定地埋管换热器与土壤的吸放热量;4)计算得出最优集热器面积Adesign和最优钻孔深度Ldesign;5)根据步骤4)中计算得到的最优结果进行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的优化设计施工。其通过对不同施工情况的模拟计算,在步骤4)中由吸放热量的差值绝对值最小来确定即热器面积和钻孔深度的最优解,因此能够最大限度的稳定土壤的平均温度,保证系统较高的整体运行效率,同时能够使得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期充分可靠的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2506465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293491.X
申请日:2011-09-2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复合式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包括安装有出口三通阀的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集热器通过出口三通阀的一个出口与水箱构成循环回路,太阳能集热器通过出口三通阀的另一出口与蓄热水箱、水源热泵和水箱串联连接构成循环回路,且在水箱上还并联有与水箱构成闭合循环回路的空气源热泵。本发明由两个加热模式构成,分别为串联和并联模式。当采用串联模式时,太阳能集热器对蓄热水箱进行加热,蓄热水箱同时作为水源热泵的蒸发热源,水源热泵在较高蒸发温度条件下对水箱进行加热;当采用并联式模式时,太阳能集热器和空气源热泵同时对水箱加热,满足加热需求。通过对该系统的优化控制,分别在不同的条件下采用不同的运行模式,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节约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01832960A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1010183528.9
申请日:2010-05-26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围护结构热阻现场检测的测量方法,测试时内壁面的温度测点布置在热流计和墙体壁面的粘贴面,以代替原来作为内壁面温度测点的热流计附近壁面,使测得的热流和温差相对应,在测试部位为一维传热的情形下,热阻的计算将不受影响,稳态时热阻的计算公式为:R=ΔT/Q,其中,ΔT为内表面测点的温度与外表面测点温度的差,Q为热流计反应的热流。本发明与原来的测量方法相比对现场测量的热流可以不经过误差修正而直接进行计算,可有效减小室内环境条件和热流计附加热阻对热流计现场测量的影响,为后续的计算提供更加合理的现场测量数据,减小热流计法检测围护结构热阻的误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