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69214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260805.3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原白云石稀缺天然矿物原位微区标样及制备方法、应用,步骤如下:(1)取原白云石天然岩石,将含有原白云石矿物的岩石组构研磨至仅存在少量方解石组构残余部分;(2)将方解石组构残余部分浸入淋滤液,将残留方解石矿物溶解,直至方解石组构基本完全消失、仅残留原白云石组构后取出;(3)在显微镜下利用针头将残留的少量方解石组分剥离;(4)将分离出的原白云石矿物汇聚至容器中,注入UV胶水,用紫外线灯照射;(5)抛光直至原白云石矿物表面露出后超声清洗。本发明通过将获得的稀缺原白云石天然矿物进行破碎和提取,保留了天然矿物的形态和结构,并制作成为标样,可为原白云石矿物学、地球化学、光谱学特征研究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5238986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847679.2
申请日:2022-07-19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沥青分布预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目标工区的地震数据,对各时期的古构造进行恢复,并对各时期的古构造进行归一化处理;根据目标工区埋藏史与热史数据,计算各时期的成藏贡献率;通过对归一化后的古构造与各时期的成藏贡献率进行加权叠加,得到沥青分布预测结果。本发明通过地震数据解释技术得到各时期的古构造,结合埋藏史与热史数据计算各时期的成藏贡献率,以此对沥青分布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工区钻井得到的沥青分布吻合度较高,能为石油工作者节约大量的工作时间,且沥青分布边界不受钻井取样的限制。
-
公开(公告)号:CN110361781A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910747023.1
申请日:2019-08-14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震反射振幅分析的沉积期古地貌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础资料收集;岩芯标定;单井合成记录制作,标定研究目的层;建立古地貌恢复联井格架剖面;找到与颗地比呈明显相关性的岩性界面;建立楔形正演模型;总结建立模型厚度与振幅值的相关性;提取振幅值;重新拟合相关曲线;评价单井吻合率情况;将提取的振幅属性图进行三维可视化显示;对三维古地貌图进行校正,获得准确的定量的三维古地貌图。本发明的优点是,解决了常规方法依赖于特定的地层组合及地震层位的追踪精度,破除了目的层上下若无能够连续追踪的反射界面,则无法准确恢复目的层沉积古地貌的局限性。减少地震解释工作量,增加古地貌恢复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212907645U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22270378.7
申请日:2020-10-13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原位微区样品分析辅助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放置在检测固定台上,所述底板上方通过固定件固定有模具框,所述模具框表面贯穿开有模具槽,所述模具槽至少为1个,所述模具槽内放置岩石薄片;本实用新型设置专用的样品分析盒放置在检测固定台上,在模具框内设置不同尺寸要求的模具槽,适用于多种尺寸规格的岩石薄片,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岩石薄片原位、微区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时,只能直接将岩石薄片固定在检测固定台上,岩石薄片尺寸规格不一、片体薄脆易磨损,受压时极其容易磨损岩石薄片边角位置,影响原位和微区分析结果,且测试样品更换,需要频繁打开检测固定台,更换样品造成工作环境改变,影响测试稳定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7992212U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20563357.4
申请日:2018-04-19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油极压性能评价实验装置。由油样试杯、步进电机、控制器、电磁线圈、马氏体不锈钢转子、加热器、温度传感器等组成。实验润滑油装载在安装有马氏体不锈钢转子的油样试杯,通过控制器设置合理的测试温度和转子转速。电磁线圈通入合适的电流形成磁场对马氏体不锈钢转子形成牵引力,实现其在高速转动下转子与测试杯无直接接触下存在强摩擦力,实现极压润滑性能的评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