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刚性袖阀管对隧道的渗漏水病害进行治理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19304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110955562.1

    申请日:2021-08-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刚性袖阀管对隧道的渗漏水病害进行治理的方法,其包括:在隧道的施工阶段,在混凝土隧道结构体内设有预埋钢管,所述预埋钢管与混凝土隧道结构体为整体现浇;所述预埋钢管伸出混凝土隧道结构体之外的岩土体中,且所述预埋钢管位于岩土体中的管壁上布设有孔洞;当隧道出现渗漏水病害时,利用高压注浆设备向位于该渗漏水病害处附近的所述预埋钢管注浆,实现对该渗漏水病害处进行治理。通过在混凝土隧道结构体中预埋钢管,后期根据隧道内部渗漏水情况使用袖阀管进行定点治理和重复治理,相较于现有隧道渗漏水治理方法,本发明具有成本低、施工影响小、速度快、可重复治理等特点。

    一种隧道伸缩缝变形协调及排水结构和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69496B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1811613814.7

    申请日:2018-12-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伸缩缝变形协调及排水结构,包括隧道结构底板、混凝土铺装层、路面层、多孔橡胶板、热熔型土工布、剪力杆、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开孔波纹管和密封胶条;在隧道结构底板中设置有伸缩缝,多孔橡胶板设置在混凝土铺装层内并且设置在伸缩缝上方;热熔型土工布敷设在多孔橡胶板和路面结构之间,并在多孔橡胶板两侧各延伸出50cm;在伸缩缝处设置有剪力杆;在混凝土结构内部浇筑有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在伸缩缝上端和多孔橡胶板底部两侧设置密封胶条;开孔波纹管设置底板凹槽内,且在开孔波纹管四周填充压实的砂砾石,本发明能够协调伸缩缝两侧的变形,增加伸缩缝处的路面抗变形能力和防排水能力。

    地下环路车辆引导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92324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389683.4

    申请日:2021-04-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智能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环路车辆引导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智能终端,用于实时获取待引导车辆的当前位置信息,并向车辆引导装置发送车辆引导请求;车辆引导装置,用于接收车辆引导请求,并根据车辆引导请求向相应的车辆检测装置发送距离检测请求;车辆检测装置,用于接收距离检测请求,实时检测得到车辆检测装置与待引导车辆之间的检测距离;车辆引导装置,用于根据车辆引导请求和检测距离生成由待引导车辆当前位置至目的地的第一车辆引导信息;智能终端,用于基于第一车辆引导信息进行规划路径展示和距离提示。该系统提高了地下环路内车辆的通行效率和驾驶员在地下环路内的驾驶体验。

    基于围岩变形时空效应的顶管顶推力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12411B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510931838.7

    申请日:2015-12-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90/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围岩变形时空效应的顶管顶推力计算方法,其是将侧向摩阻力再叠加上迎面阻力得到总的顶推力,作为基于围岩变形时空效应的顶管顶推力。可以考虑顶管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的时空效应,对顶管不同位置的荷载进行分析,最后积分得到总的顶推力,所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可得到更为精细的顶推力计算结果,有利于对顶管结构、始发井、中继间和后靠背进行更为精细的设计。

    一种隧道伸缩缝变形协调及排水结构和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69496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11613814.7

    申请日:2018-12-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伸缩缝变形协调及排水结构,包括隧道结构底板、混凝土铺装层、路面层、多孔橡胶板、热熔型土工布、剪力杆、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开孔波纹管和密封胶条;在隧道结构底板中设置有伸缩缝,多孔橡胶板设置在混凝土铺装层内并且设置在伸缩缝上方;热熔型土工布敷设在多孔橡胶板和路面结构之间,并在多孔橡胶板两侧各延伸出50cm;在伸缩缝处设置有剪力杆;在混凝土结构内部浇筑有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在伸缩缝上端和多孔橡胶板底部两侧设置密封胶条;开孔波纹管设置底板凹槽内,且在开孔波纹管四周填充压实的砂砾石,本发明能够协调伸缩缝两侧的变形,增加伸缩缝处的路面抗变形能力和防排水能力。

    获取矩形隧道节段间接缝水平变形量和差异沉降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07431A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711409978.3

    申请日:2017-12-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获取矩形隧道节段间接缝水平变形量和差异沉降量的方法,通过使第一位移计以始终垂直于接缝的方式连接在两个矩形隧道节段上,第一位移计的测量值即为两个矩形隧道节段在垂直于接缝的方向上的实际距离变化,也即实际接缝水平变形量。由此,第一位移计能够准确的测量出接缝水平变形量。进一步,结合相对于接缝倾斜地连接在两个矩形隧道节段上并且能够适应于两个矩形隧道节段的相对运动的第二位移计的设置,可根据接缝水平变形量以及第二位移计测得的位移量,通过几何数学模型计算获得两个矩形隧道节段之间的差异沉降量。综上,通过两个位移计即可同时准确地获得接缝水平变形量和差异沉降量,整体成本明显降低。

    主体结构墙预应力结构及主体结构墙的回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93279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729941.8

    申请日:2016-08-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主体结构墙结构改进及主体结构墙的回筑方法改进。主体结构墙预应力结构,包括侧墙和底板,还包括预埋于侧墙和底板中的呈中空结构的套管,套管的第一端伸出底板,套管的第二端伸出侧墙;套管中穿设有钢绞线,钢绞线能够从套管中抽出;钢绞线上施加有预应力,施加的预应力用于抵抗侧墙变形。本发明中的主体结构墙预应力结构,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能够有效减少回筑作业过程中的干扰,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作业强度。使用主体结构墙预应力结构代替钢管换撑作业,解决了钢管换撑过程中顶板未浇筑前,因直接拆除钢管支撑造成的侧向水、土压力大导致基坑变形过大、侧墙外侧受拉而破坏侧墙结构的问题。

    一种明挖隧道变形缝中后置式止水带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18118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210396075.0

    申请日:2022-04-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工程施工防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明挖隧道变形缝中后置式止水带及施工方法。该止水带与槽口相配合安装于变形缝两侧的混凝土中,包括一体化结构的橡胶段和一体化结构的钢板段,橡胶第二边缘部为凸起结构;橡胶段和钢板段形成一体式的平面结构。该止水带的施工方法是在第二次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完成后,再将止水带置入,将止水带的橡胶段在第一次混凝土的槽口中固定,然后浇筑第二次混凝土。由此,该明挖隧道变形缝中后置式止水带及施工方法,避免了止水带妨碍施工,也抵抗了止水带被钢筋等构件和混凝土的破坏,实现了有效防止建筑的漏水,渗水,保证了防水效果,延长了工程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的目的。

    用于在网页端展示线性工程BIM模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79430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1911295836.8

    申请日:2019-12-16

    Abstract: 一种用于在网页端展示线性工程BIM模型的方法,包括:接收用户触发的显示指令,显示指令包括用于显示BIM模型预定区域的剖切面的信息;根据所述信息,从特征点数据库中提取相匹配的特征点;基于相匹配的特征点按顺序将BIM模型的剖切面进行显示;所述顺序从所述显示指令中确定;特征点数据库包括预先收集的BIM模型特征点,所述BIM模型特征点包括剖切面位置、剖切面角度、剖切方向和与剖切面位置、剖切面角度、剖切面方向相对应的摄像机位置。直接快速定位模型剖切面,提供一种更加直观、高效的查看手段。

    一种明挖隧道变形缝中后置式止水带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18118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396075.0

    申请日:2022-04-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工程施工防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明挖隧道变形缝中后置式止水带及施工方法。该止水带与槽口相配合安装于变形缝两侧的混凝土中,包括一体化结构的橡胶段和一体化结构的钢板段,橡胶第二边缘部为凸起结构;橡胶段和钢板段形成一体式的平面结构。该止水带的施工方法是在第二次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完成后,再将止水带置入,将止水带的橡胶段在第一次混凝土的槽口中固定,然后浇筑第二次混凝土。由此,该明挖隧道变形缝中后置式止水带及施工方法,避免了止水带妨碍施工,也抵抗了止水带被钢筋等构件和混凝土的破坏,实现了有效防止建筑的漏水,渗水,保证了防水效果,延长了工程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