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526151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309465.3
申请日:2018-04-09
Applicant: 绍兴文理学院
Inventor: 刘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使用的发酵罐用清洗装置,涉及发酵罐清洗设备技术领域。该便于使用的发酵罐用清洗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底部的两端设置有两个定位装置,两个所述定位装置的顶部设置有稳固板,所述稳固板顶面的两端并位于罐体的上方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右上方设置有输液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底部设置有清洗装置,所述罐体的底面并位于靠近定位装置的一端连通有出液口。该便于使用的发酵罐用清洗装置,设置了定位装置、升降装置、输液装置和清洗装置,通过这几个装置的配合使用,就能够使得整个发酵罐清洗装置可以减少工人们的劳动强度,也能够对罐体内部的附着物进行及时清洗,进一步达到了方便使用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484228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313267.4
申请日:2018-04-10
Applicant: 绍兴文理学院
Inventor: 刘伟
IPC: C05F3/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良好混合效果的有机生物肥料搅拌装置,涉及生物肥料技术领域。该具有良好混合效果的有机生物肥料搅拌装置,包括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上端设置有加热烘干机构,所述加热烘干机构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桶,所述固定桶的内腔设置有传输机构,所述放置板的右侧设置有桶体,所述桶体的内腔设置有搅拌发酵机构,所述桶体的右侧设置有排料机构。该具有良好混合效果的有机生物肥料搅拌装置,通过放置板、加热烘干机构、传输机构和搅拌发酵机构的配合设置,解决了因为粪便普遍较为黏稠,混合效果有限,使这种混合粪便制成的有机生物肥料比混合好后制成的有机生物肥料的使用效果差20%左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483850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309574.5
申请日:2018-04-09
Applicant: 绍兴文理学院
Inventor: 刘伟
IPC: C02F11/12 , C02F11/18 , C02F10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使用的牲畜粪便处理装置,涉及牲畜粪便处理技术领域。该便于使用的牲畜粪便处理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固定安装有箱体,且箱体内设置有烘干机构,所述机体的顶部设置有氨气循环机构,所述箱体内壁一侧的顶部设置有压力计,且箱体内壁一侧的右侧设置有温度计,所述箱体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输送机构,且输送机构的下方设置有出料机构。该便于使用的牲畜粪便处理装置,通过在箱体内设置烘干机构,从而能够有效对箱体内的粪便进行烘干,同时通过压力计的配合设置能够使箱体内的气压过高时打开第一电动阀门和抽气机,通过在放置槽内设置集料箱,从而能够有效收集经由密封板排出的粪便。
-
公开(公告)号:CN108439589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309950.0
申请日:2018-04-09
Applicant: 绍兴文理学院
Inventor: 刘伟
IPC: C02F3/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3/28 , C02F2203/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的厌氧生物污水处理设备,涉及厌氧生物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高效的厌氧生物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污水池、支撑机构、升降机构和搅拌机构,所述污水池顶部的正中开设有进料口,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柱,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相对一侧面的顶部对称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相对一侧面对称固定连接有负压弹簧,所述负压弹簧与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板。该高效的厌氧生物污水处理设备,可以达到均匀加热废水的效果,增加废水与微生物的反应速率,提高处理速度,解决了现有的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反应速度慢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380191A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810285371.7
申请日:2018-04-03
Applicant: 绍兴文理学院
Inventor: 刘伟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活性炭改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亲水性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聚丙烯酸钠加入至丙二醇中,机械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聚丙烯酸钠醇液;步骤2,将活性炭加入至聚丙烯酸钠醇液中,加入分散剂并搅拌形成稳定的悬浊液;步骤3,将悬浊液密封搅拌反应2-4h,然后减压蒸馏反应2-4h,得到预制活性炭;步骤4,将预制活性炭放入烘箱内真空烘干,得到亲水性活性炭。本发明在活性炭框架内嫁接聚丙烯酸基团,能够形成活性炭的亲水性改性,形成聚丙烯酸-活性炭的双重吸水效果,大大提升了改性活性炭的亲水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185907B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610573161.9
申请日:2016-07-21
Applicant: 绍兴文理学院
Inventor: 刘伟
IPC: C01B32/1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电降解用的石墨烯纳米层,其配方如下:石墨100份、分散剂10‑15份、改性剂2‑8份、乙醇水溶液150‑200份、石墨膨胀液120‑150份、氧化液110‑170份、羧酸改性剂18‑26份。本发明有效修复石墨烯的孔洞、空位缺陷等,大大提高了石墨烯纳米层的传导效率,增加光电降解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249430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810181251.2
申请日:2018-03-06
Applicant: 绍兴文理学院
Inventor: 刘伟
IPC: C01B32/19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掺杂石墨烯的气相沉积法,步骤1,将石墨烯粉末加入至无水乙醇中,密封超声反应30‑60min,冷却后得到石墨烯悬浊液;步骤2,将聚乙二醇加入至石墨烯悬浊液中,机械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石墨烯分散醇液;步骤3,将石墨烯分散醇液放入减压蒸馏反应釜中减压蒸馏反应2‑5h,得到粘稠液,烘干得到蓬松的石墨烯块;步骤4,将石墨烯块加入反应釜中,加热静置20‑40min,然后通入硅烷气体反应3‑8h,自然冷后得到石墨烯吸附块;步骤5,将石墨烯吸附块加入无水乙醇中超声反应30‑60min,过滤后得到硅掺杂沉淀;步骤6,将硅掺杂沉淀在氢气反应釜中加热加压反应3‑6h,冷却后得到硅掺杂石墨烯。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硅掺杂率可控性强,适用于大面积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8190870A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810203569.6
申请日:2018-03-13
Applicant: 绍兴文理学院
Inventor: 刘伟
IPC: C01B32/1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介孔石墨烯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1,将氧化石墨烯加入至去离子水中,然后加入聚马来酸,超声搅拌均匀至完全分散,得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步骤2,将氯化钠加入至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微波反应2h,得到第二分散液;步骤3,将第二分散液加入减压蒸馏反应釜反应4h,冷却后得到粘稠液;步骤4,将粘稠液加入至模具中加热反应2h,得到恒温固化模具;步骤5,将恒温固化模具放入无水甲醇中密封电解反应5h,加入去离子水密封回流电解反应2h,得到介孔氧化石墨烯材料;步骤6,将介孔氧化石墨烯材料还原反应3h,得到介孔石墨烯材料。本发明解决了介孔石墨烯石墨化程度不均匀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165099A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810024668.8
申请日:2018-01-11
Applicant: 绍兴文理学院
IPC: C09D123/28 , C09D171/00 , C09D5/08 , C09D7/6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涂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防腐涂料的制备方法,将石墨烯进行酸洗反应和碱洗反应得到石墨烯碱液,然后缓慢加入氯化聚乙烯树脂和聚醚醇的混合树脂中微波反应,加入引发剂进行二次微波反应,最后加入乳化剂和固化剂进行超声反应,减压蒸馏反应后得到石墨烯防腐涂料。本发明利用石墨烯优异的导电性与高强度,起到良好的改性作用,增加了涂料的强度与附着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861365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095019.2
申请日:2017-02-22
Applicant: 绍兴文理学院
IPC: B01D53/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1406 , B01D53/1418 , B01D53/1425 , B01D53/1456 , B01D53/1481 , B01D2252/202 , B01D2252/2041 , B01D2257/2045 , B01D2258/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氯亚砜尾气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通过控制醇的用量对尾气中的氯化氢进行二级吸收;第二步,利用有机胺吸收剂吸收二氧化硫;第三步,吸收好之后,近饱和的吸收溶液在130‑150℃加热解吸,再生出纯度95%以上的SO2,且有机胺吸收溶剂可循环使用,尾气达到标准排放;同时还涉及一种制造有机胺吸收剂(I)的方法。本发明将尾气中氯化氢气体尽可能转化为工业上可使用的氯化氢醇溶液,并提供了一种可循环使用的二氧化硫吸收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