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131572A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410408268.9
申请日:2014-08-19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理红壤强度侵蚀坡地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在红壤强度侵蚀坡面上沿各等高线分别挖水平沟组,所述水平沟组包括若干条水平沟,水平沟的横断面呈梯形;(2)在同一水平沟组内相邻的两条水平沟之间挖种植穴,种植穴的横截面呈梯形;(3)在水平沟内种植灌木和草本,在种植穴内种草;(4)在同一水平沟组内开挖浅沟,在浅沟内均匀撒播水土保持草籽,形成水平草带链;(5)等一年之后强度侵蚀坡地环境改善后,在水平沟和种植穴内再种植乔木。本方法用于红壤强度侵蚀坡地水土流失治理和植被恢复的生态环境的治理,增加坡地蓄水保土,创造有利于植被恢复的生态环境,提高红壤强度侵蚀区的治理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875426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410124696.9
申请日:2014-03-31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杉木根基萌发的方法,选择杉木根基正北或正南方向,在距根基水平距离20cm~25cm处竖直插一支撑柱;将杉木主干缓慢向支撑柱方向压弯,直至杉木主干与地面形成20°~30°的夹角;将杉木与支撑柱的交叉处用绳子绑紧;交叉处以下的杉木主干部分用布缠绕1~2圏;杉木根基处覆营养土厚1~2cm;剪取杉木根基处的萌条用于无性繁殖。本发明可以获得高产、优质的杉木外植体(穗条),使研究筛选出的杉木优良无性系得到快速、高效的无性繁殖,在生产实践中实现大面积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499045B
公开(公告)日:2013-05-15
申请号:CN201110345649.3
申请日:2011-11-05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01G3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2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研究根系水平方向觅养行为的试验装置及方法,包括用于移植植物苗木的中心圆筒和同心套置在中心圆筒外侧的若干个同心圆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圆筒与最外层同心圆筒之间的区域沿径向方向均匀布设有若干个竖直隔层,以分隔出若干个用于放置不同养分的养分斑块的扇形区域,所述中心圆筒和同心圆筒的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中心圆筒的筒壁、同心圆筒的筒壁和竖直隔层均为玻璃纤维网,所述玻璃纤维网上凝固有琼脂,以让植物根系能顺利穿过玻璃纤维网的同时阻隔不同扇形区域内养分的流动。利用该试验装置可以在最接近自然的状态下,研究植物在根际养分随时间消耗殆尽后,其根系由近及远感应开拓新养分斑块的能力,尤其是试验植物根系水平觅养的能力。
-
-
公开(公告)号:CN102369877A
公开(公告)日:2012-03-14
申请号:CN201110345647.4
申请日:2011-11-05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01G3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2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研究根系垂直方向觅养行为的试验装置及方法,包括用于移植植物苗木的中心圆筒和同心套置在中心圆筒外侧的外圆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同心圆筒之间的区域沿轴线方向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若干个水平隔层,所述两同心圆筒之间的区域沿径向方向布设有若干个竖直隔层,以分隔出若干个用于放置不同养分的养分斑块的扇形区域,外圆筒周壁上相应布设有通往各个扇形区域的放料孔,所述两同心圆筒的筒壁、水平隔层和竖直隔层均为玻璃纤维网,所述玻璃纤维网上涂布有琼脂,以让植物根系能顺利穿过玻璃纤维网的同时阻隔不同扇形区域内养分的流动。利用该试验装置可以在最接近自然的状态下,研究植物在根际养分随时间消耗殆尽后,其根系由近及远感应开拓新养分斑块的能力,尤其是试验植物根系垂直觅养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731866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210573268.9
申请日:2022-05-25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研究游击型克隆植物生长策略和根茎拓展试验装置,包括母株定植桶,所述母株定植桶的外周侧设置有若干个径向延伸的伸缩槽,用以根茎拓展到伸缩槽中,所述伸缩槽的下方均设置有若干个分株定植桶,用以定植生长的幼小子株,所述伸缩槽的上方均设置有遮荫架。该实验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不受自然因素的影响,灵活的在所需场地布设,并可对水分、养分和光照进行控制实验,揭示游击型克隆植物在异质生境和逆境中的生长规律,为维持生物多样性和植被生态修复提供重要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6818167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46765.2
申请日:2017-01-22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23 , A01B79/00 , A01G17/005 , A01G22/00 , E02D1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理治理红壤区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废弃地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在稀土原地浸矿废弃地边坡进行土地整理,进行消坡修筑阶梯或平台;(2)在稀土原地浸矿废弃地边坡修建排水措施;(3)在稀土原地浸矿池边沿修建土埂(4)在稀土原地浸矿池进行土壤改良(5)在稀土原地浸矿废弃地的边坡、阶梯或平台和浸矿池撒播草籽;(6)在稀土原地浸矿废弃地边坡坡底和阶梯或平台栽植灌木,在浸矿池栽植乔木。技术既可达到保持水土的效果,而且可改善生态环境,方法简单、成本较低、操作简便、恢复效果可持续维持的优点,适合在南方红壤侵蚀区离子型稀土矿废弃地治理中的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131572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410408268.9
申请日:2014-08-19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理红壤强度侵蚀坡地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在红壤强度侵蚀坡面上沿各等高线分别挖水平沟组,所述水平沟组包括若干条水平沟,水平沟的横断面呈梯形;(2)在同一水平沟组内相邻的两条水平沟之间挖种植穴,种植穴的横截面呈梯形;(3)在水平沟内种植灌木和草本,在种植穴内种草;(4)在同一水平沟组内开挖浅沟,在浅沟内均匀撒播水土保持草籽,形成水平草带链;(5)等一年之后强度侵蚀坡地环境改善后,在水平沟和种植穴内再种植乔木。本方法用于红壤强度侵蚀坡地水土流失治理和植被恢复的生态环境的治理,增加坡地蓄水保土,创造有利于植被恢复的生态环境,提高红壤强度侵蚀区的治理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137761A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410363552.9
申请日:2014-07-29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01G3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2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研究根系应对垂直障碍的试验装置,包括用于植物苗木生长的透明圆筒容器,所述圆筒容器内沿竖直方向排列设置有若干个透明隔层以将圆筒容器内部分隔成多个用于填充培养基质的分层区域,每个隔层上设置有连通上下两相邻分层区域的通孔,每个分层区域所对应的圆筒容器侧壁上开设有测试孔。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研究根系应对垂直障碍的试验方法。该用于研究根系应对垂直障碍的试验装置整体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取材和制作方便,模拟自然环境,研究根系如何启动形态生理学响应策略以应对生长逆境,尤其是试验植物根系应对垂直方向固体障碍的能力,提高困难立地条件下造林成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860227A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210333745.0
申请日:2012-09-11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研究根系表型可塑性的试验装置及方法,该试验装置包括用于播种植物种子的方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方筒沿中心垂直方向设有1个竖直隔层,以分隔出2个用于放置不同养分的养分斑块的供养区域,所述方筒的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方筒和竖直隔层均采用透光不透水的硬质材料制成,以阻隔不同供养区域内根系互穿及养分的流动,所述方筒侧壁上开设有测试窗,所述竖直隔层的中部上侧设置有播种槽。该试验装置可以在最接近自然的状态下,研究植物局部根系在土壤养分随时间消耗殆尽后,其根系感知环境变化并启动适应策略的能力,尤其是试验植物根系表型可塑性的能力。其整体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取材和制作方便。
-
-
-
-
-
-
-
-
-